不支持Flash
|
|
|
專家稱GDP增長最好不超10% 居民收入增速落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 05:58 21世紀經濟報道
定軍 從數字上看,旨在抑制經濟走向過熱的宏觀調控終于見到療效。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幅為10.4%,比二季度幾乎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2%,比二季度回落7.7個百分點。 “這次宏觀調控避免了經濟運行的劇烈波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評價說。 不過,若說已經藥到病除還言之過早。3年來,每一年年底國內外幾乎所有機構都預測下一年經濟將軟著陸或硬著陸。而事實上,年度GDP總是節節攀高,投資增長率也是“退一步,進兩步”,直至招來新一輪宏觀調控。 那么,2006年以及下一年,是否又會再次“重復昨天的故事”?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形勢分析組成員沈利生有比較清晰的判斷。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形勢分析報告的重要執筆人之一。這一報告每年出兩次。其中總報告會上報國務院,為下一階段宏觀調控提供建議。 而最新的報告剛剛完成,它預測2006年經濟增幅為10.5%,2007年為10.1%,預計投資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 “GDP增長一旦超過10%就令人擔心,就會有問題。”沈利生不無憂慮地說,“現在問題是居民收入增長沒有經濟增長快,這個時候我認為不應該過多地向居民收稅。” 地方投資沖動仍然很大 《21世紀》: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達到10.7%,但是消費物價增幅還只有1.3%,與經濟常理很難符合,對這您怎么看? 沈利生:經濟增長很快,特別是投資增幅仍然很快,這說明投資仍然有利可圖,投資沖動仍然很大。但是物價沒有漲上來。經濟高增長沒有反映在物價上,要么說消費物價不能全面反映物價的水平,或者與投資品的價格關系不大。比如現在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只反映了居民日常消費的東西,而像房價就沒有反映進去。 《21世紀》:目前工業用電消耗增幅在下降,但是農業用電等增幅在上升,這是否意味著經濟結構在改善? 沈利生:單從這方面看那可以說是的,但是從三次產業的結構來看就不是這樣。今年以來第二產業增長一直最快,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只有9.5%,第二產業增幅達到13%,GDP增幅在10.7%,所以說以工業、投資為主導的第二產業仍然增幅最快,以消費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在降低,因此就導致投資率(投資占GDP的比重)在上升,消費率(消費占GDP的比重)在下降,經濟結構仍然不能說是改善了。 《21世紀》: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說此后一年經濟會軟著陸,不止是國內的研究機構,包括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資銀行也這么認為,但是2003年以來,每年的GDP都在加快,您認為問題出在哪里? 沈利生:是有這么一個現象。但是2005年經濟增長快是有原因的。2004年統計數據,經過普查之后有所調整,2005年開始公布時的GDP數字也只有9.9%,存在人為壓低的嫌疑。此后調高到10.2%。這為2006年的高位增長埋下了伏筆。所以2007年經濟增長也會在10%以上。 《21世紀》:9月份城鎮投資增幅達到23.6%,高于9月份的21.5%,這是否意味投資又會和6月份一樣再反彈? 沈利生:宏觀調控稍有放松就會反彈。前三季度如果不抑制投資,增長會更快。 預計明年經濟增長10.1% 《21世紀》:據你們最新的分析報告預測,今年四季度、2006年全年,以及明年的經濟增長形勢會怎么樣? 沈利生:今年上半年經濟增幅是11.3%,三季度是10.7%,全年來看,一般四季度經濟增幅會高些,因此我們預測,2006年全年GDP不管怎樣也會在10.5%以上。如果不進行宏觀調控,經濟增幅全年會超過11%。同時一些經濟泡沫會出現。 至于明年,考慮到第四季度的壓尾因素,經濟增幅會下降,但仍然會在10%以上。GDP增長一旦超過10%就令人擔心,因為潛在經濟增長率也就10%左右,超過的話就會有問題,比如單位能耗、污染物排放會上升等等。 《21世紀》:目前房價猛漲,以及上海證券指數眼看要突破1800點,您認為這是泡沫的表現嗎? 沈利生:房價在一些地方虛高,說明的確有泡沫,也最容易體現。目前股市也很高,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過去與GDP關系一直不大,但從今年3月份以來卻(和經濟形勢)非常吻合。 《21世紀》:國務院在10月18日召開常務會議討論第四季度經濟工作,提出要把房地產調控措施落實到每個城市,為什么房價越調控越高,特別是北京? 沈利生:經濟增長時房價是要增長的。但是房價增長太快,超過居民收入增長。這說明居民在經濟增長中受益不大。房價高,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占地方財政收入很大的比重。現在講要調整土地收益分配,但不太容易。地方所以把土地收益作為財政收入,是因為地方財政收入不足。如果土地收益全部給了中央,地方的空間就太小了。 北京主要是外地,以及國外買家在這里買房用于投資套利的很多,而不光是自住,所以把房價炒上去了。 工資和物價聯動機制缺失 《21世紀》: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上看,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1.4%,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這是否說明居民收入增長的形勢不錯? 沈利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還是慢于GDP的,但是農村居民收入要看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只是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一部分。今年前三季度和前幾年一樣是快速增長的,但是去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上漲了6.2%,說明農民居民收入增幅還是很低的。 《21世紀》:居民收入增長不如經濟增長快,以致支付不起房價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沈利生:一個重要原因是收入增長不均衡,特別是工資增長。今年公務員漲了一次工資,事業單位比照也漲了。但是企業呢,有錢的就漲了,沒有錢的就沒有漲。而在國外不一樣,國外企業給員工漲工資是一個規則和機制存在的,每年簽訂合同的時候勞資要談判,如果物價漲了,工資也要跟著漲。但這種工資和物價聯動的機制在中國是沒有的。中國的勞動力也沒有對工資討價還價的條件。 《21世紀》:那么,您認為怎樣才能讓普通居民更多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呢? 沈利生:目前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來越高,而居民收入的增長遠不如經濟增長快,這說明國家收入多了,居民收入增加就慢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認為不應該過多地收稅,特別是利息稅。同時,工資征稅的起征點還要再調高,現在實際上這方面廣大的低收入者對于稅收的貢獻要高于高收入者,這種情況需要改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