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公墓宣傳可一年后高價回收但至今未能履約,涉及金額逾2億
這就是三河靈泉靈塔公墓五年前促銷的一種壁廊塔位,當時每個需要數千元。
公墓里正在修建的墓穴。這些墓穴的價格從2萬多到6萬多元不等,老客戶可以用塔位來置換。
-關注焦點
“除非是發生地震等天災,否則這將是一個零風險的投資。”2001年,北京市民高強(化名),從推銷員的口中,得到了這樣的信息,他因此湊齊了近20萬元,買到了22個骨灰塔位。
按照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說法,他們能夠“像炒樓一樣炒塔位”,年收益率最高可達30%.并且如果無法轉手,公墓將在一年后高價回收。
高額穩定的回報率,更加上當地政府參股的背景,令這一投資項目成為熱門。據統計,從1997年到2001年9月,有約1.1萬人參加了這場投資,其中逾8000人來自北京,而公墓地收款額達2.1億元。
但事實是,這些為數眾多的投資者突然發現,自己的投資回報被一再延期,如何拿回自己的錢,不僅遙遙無期,甚至無計可施。
2006年9月4日上午,葛大爺又一次來到了民政部門口。5年來的每個周一,這個81歲的老人都會出現在這里,風雨無阻。
幾乎每次,和葛大爺同時到民政部門前的,還有近200人,他們中大多為5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手里拿著小布包或蹲或站,聽著幾個代表拿著大喇叭喊話。
喊話結束后,葛大爺走到代表身邊,顫巍巍地向代表打聽,“這錢什么時候能要回來?”看著代表們面露難色,他嘆了口氣,提著小凳子離去。
葛大爺想要回的是他在1999年購買三河靈泉靈塔公墓骨灰塔位的錢。在1997年到2001年,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宣傳購買塔位可以用來投資,稱一年后可以以高價回收,吸引了8000多名北京的購買者。2001年9月,購買者發現公司無錢收回塔位。之后,購買者以上訪、起訴等多種途徑希望能將錢要回。
截止到今年9月,大部分購買者都沒能要回當初投資的錢。更令購買者迷茫的是,他們不知道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要回自己的錢。
塔位投資的神話
“除非是發生地震等天災,否則這將是一個零風險的投資。”
在投資者高強(化名)的回憶中,2001年時的三河靈泉靈塔公墓投資回報宣傳,就是一場“神話”。
2001年2月,北京人高強第一次聽說骨灰塔位可以投資升值。三河靈泉靈塔公墓方莊銷售點推銷塔位的業務員告訴他,三河距離北京只有幾十公里,是北京人安放骨灰的理想之地。北京市在不遠的將來將出現墓位短缺,投資塔位就等于投資房產。
在不同業務員的口中,塔位的年升值率各不相同但回報豐厚,從15%到30%不等。
并且,業務員們都會告訴購買者,一年之后,公司會按照升值后的價錢回購塔位,“除非是發生地震等天災,否則這將是一個零風險的投資。”“當時銀行利息低,1萬塊錢存一年利息才800左右。”高強當時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在高強剛剛開始注意到三河靈泉靈塔公墓時,北京人購買塔位已經進入了一種“瘋狂”狀態。高強在方莊銷售點看到了墻上貼的十幾家大型媒體上刊登的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廣告:電視里循環播放著央視關于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宣傳片。所有的廣告里都描述著同樣的內容:塔葬是一種新型的喪葬形式,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項目。
買了14個塔位的任女士也記得,當時墻上貼滿了各種廣告,“一進那個屋子,廣告塞得我頭都暈了。”她說。
韓阿姨當時是業務員,她除了推銷外,自己也購買了48個塔位。
韓阿姨說,除了方莊,其余的銷售點里也都是如此。每天都擠滿了人,業務員們神情激昂地喊著口號,前來咨詢和交錢的人絡繹不絕。隔幾天,他們都會告訴準備投資的客戶一次塔位新的價格,“又漲錢了又漲錢了”。
韓阿姨說,每個周末,北京的29個銷售處都有開往三河的班車,幾十輛班車載著幾百北京人到三河免費去實地看墓地。
“車一開到燕郊,馬路的電線桿子上全都掛著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旗子。”高強說,那些旗子迎風飄著,延續了幾十公里,非常氣派。而最終讓高強下了決心的,還是因為這個公墓是三河民政局辦的,各種手續齊全,“我相信政府”。
2001年4月27日,高強作了一個讓他至今仍后悔的決定。他借了父母和朋友一共近20萬元買了22個骨灰塔位,拿到了22張塔位證書。那天,他提著大包去銷售點交錢,業務員光點錢就花了半個多小時。
據投資者提供的統計資料,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從1997年到2001年9月,以炒賣方式銷售骨灰塔位4.5萬個,收款2.1億元,購買者約1.1萬人,其中至少8000人來自北京。普通型骨灰塔位的價格在這期間從當初的3000元漲到5000元,豪華型塔位從6000元漲到近萬元。
神話破滅
當時幾千個北京人都在打這一個電話,和他一樣陷入這種惶恐狀態。
神話的破滅很快。
2001年9月,高強購買塔位僅僅4個多月后,他在媒體上看到了一則消息,19名購買者因拿不到錢,將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告上了法庭。
高強立刻撥打業務員的手機,但始終不通,方莊的銷售點也人去樓空。他“瘋了一樣”地向三河靈泉靈塔公墓打電話,但電話總是占線。后來他才知道,當時幾千個北京人都在打這一個電話,和他一樣陷入這種惶恐狀態。
與此同時,大家發現,原來遍布北京的40多個銷售點都陸續關門了。買塔位的北京人開始到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去討說法,同時向民政部等相關部門反映情況。高強那時才知道,民政部在1997年和1998年曾兩次下發通知,明確規定:骨灰存放措施不是一般的商品,要根據當事人提供的死亡證明辦理購買和使用手續,公墓(塔羅園)不得預售、傳銷和炒買炒賣。并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對此加強管理。
199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意見的通知,再次重申要對公墓的傳銷和炒買炒賣采取措施堅決制止,同時要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但讓高強感到困惑的是,本應該對炒賣公墓行為進行管理的三河市民政局,同時卻是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一個股東,民政局局長孟憲華是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法定代表人。
根據當時咨詢公司提供給購買者的材料可以看到,1997年,三河民政局與北京天寶福園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合作,以股份制形式經營公墓。三河靈泉靈塔公墓1999年才取得公墓經營許可證,但三河民政局在1997年就委托天寶福園負責在境內外銷售塔陵。同樣讓人奇怪的還有三河市物價局所限定的塔位的價格,價格的限度極為模糊,從4000元到50000元。同時三河靈泉靈塔公墓也不斷以經三河市物價局核定的名義,提高銷售價格,炒賣公墓。
在上訪代表李力(化名)看來,整個事件是一個政府行為,三河市民政局和政府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三河市民政局則稱,這一事件是由他們在北京的委托方違規操作引起的。三河市政府在2001年12月14日的協調會上認定,此案是客戶與企業之間的經濟糾紛,屬于企業行為。政府負有監督、協調解決的責任。
不斷延期的退款
到2006年,高強接到消息,委托協議再一次順延。
高強希望能夠把錢退回來,但很快他便發現,要回自己的錢困難重重。
2001年11月,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向客戶下發通知,除家庭困難的客戶可以退款外,其余報著升值目的的客戶,需要辦理為期兩年的托售手續,兩年后,如果沒有賣出的,公墓才予以退款。
這時,高強已經聽說,北京投資公司的高層有人已經攜款逃到國外了,公墓沒有錢來還他們。盡管北京投資方的代表拿出了一些錢來還款,但對于總數來說還遠遠不夠。無奈之下,高強在2002年簽訂了委托書,讓三河靈泉靈塔公墓來代售自己的塔位。
兩年過去了,和高強同樣簽署了委托協議的蘇阿姨再打電話詢問,但公墓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塔位沒有賣出去,公墓沒有錢,委托協議順延兩年。
到2006年,高強接到消息,委托協議再一次順延。
“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拿到我的錢。”高強說,這樣一年一年的耗下去,他不知道該怎么辦。
買了15個塔位的蘇阿姨在2002年安慰自己的方式是,每周末去三河一趟,看著那些塔位她覺得心安。
到了2003年,她不允許家人再提這個事情,“提起來就想哭”。
李力說,由于當時買塔位的很多都是老人,在代表那里登記的6500多個人里,已經有130多個人去世了。
他說。很多老人都很不容易,偷偷的瞞著家里買的塔位,養老的錢都搭進去了。現在不敢告訴兒女。還有一些人是下崗職工,將買斷工齡的錢和家里的全部積蓄投到靈位里面。現在生活拮據,欠著大量債務。
有一個叫老齊的老人,他當時應聘了三河靈泉靈塔公墓銷售點的銷售人員,將買斷工齡的5萬元錢和30萬存款全部買了塔位。之后,老齊還讓他的侄子拿出18萬元投資塔格。
2001年之后,侄子認為老齊欺騙了他,天天上門跟他吵架,侄子得病后,他借錢給他治病。到目前,老齊已經欠債近20萬。老齊和媳婦一個月的花銷只有50元。
走不通的司法途徑?
就算受理了,涉及的賠償額要上億元,但現在的三河靈泉靈塔公墓賬戶上根本沒錢。
2006年6月,高強偶然發現了一個買了塔位的網友“老倪”,在網上建了一個關于此事的qq群。許多買了塔位的年輕人,通過網絡認識了。“老倪”建議大家聯系更多的人,發起集體訴訟。“什么途徑都沒有,我們就只有打官司了”,“老倪”說,這是他們想到的唯一的辦法。但到真正詢問律師,他們才發現困難重重。
一個稻草人在燒紙塔前,身后便是延綿于山頂的墓穴,人們購買的塔位就在那里面。
這個途徑并不是沒有人走過。在2002年,國韜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曾斌曾經代理北京的86名客戶發起民事訴訟。
“立不了案。”9月7日,曾斌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他說,2002年他和當事人數次到法院立案,三河法院均不受理。“沒有給我們任何理由”。
2006年3月,秦皇島劉健等39名投資者又提起了行政訴訟,但被駁回。
針對這些情況,曾斌律師認為,司法途徑已經走不通了。他說,首先,三河的法院不會受理,即使受理牽扯了這種上萬人的案子,三河法院的條件起碼要審理幾年,只能是更高級別的法院來介入。其次,就算受理了,執行起來也是一個問題。涉及的賠償額要上億元,但現在的三河靈泉靈塔公墓賬戶上根本沒錢。而公墓又是國家行為,不能拍賣。
曾斌說,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刑事兼民事,按照非法經營罪來追贓,看看能不能把當年攜款逃走的人抓回來。“但是想把錢都要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但目前似乎出現了轉機。
9月22日,記者就此事電話咨詢三河法院。三河法院立案處一工作人員確認,此前不能立案,“但現在是可以立案的。”9月25日,河北省高院立案庭的陳(音)庭長稱,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事情在一段時間內最高法院是不讓立案的,后來又說可以立案了。至于具體案子的進展還不便透露。
轉機還是又一次圈錢?
“如果比較著急,可以用塔位來換墓地。”但每個墓地需要再加8000元用來買墓碑。
2006年8月13日下午,高強接到了河北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北京售后部的一個電話。電話里說,退換塔位有了消息,要求高強速到大望路售后部辦理手續。第二天,高強來到了售后部,但得到消息是,退錢暫時不可能,現在能做的是先登記,然后等結果,“如果比較著急,可以用塔位來換墓地。”工作人員告訴高強,一個墓地32800元,高強當年買的豪華塔位,當時每個是9500元。墓地可以用塔位的錢來折,但每個墓地需要再加8000元用來買墓碑。工作人員說,墓碑是進口的,原價1萬多,8000元算是給他的優惠,另外每個再加550元的管理費。
按高強的計算,他買了22個塔格,價值20.24萬元,應該可以換6個價值3.28萬元的墓地,總計19.68萬元。按一個再交8550元,他總共要交5.13萬元。
在他猶豫的時候,工作人員說,靈泉公墓第一期推出96塊墓地,賣一個少一個,到了明年清明時節,地價要漲,32800元的墓地就要漲到52800元。并且,到時候墓地會幫投資者聯絡買家,幫忙銷售。
最終高強沒有同意換墓地,他說,他不肯再往這個無底洞里再投一分錢。“20萬已經折騰了我5年,我不能再上當了”。
得到消息的買塔人,大多做出了和高強一樣的選擇。買了14個塔位的任女士,不僅沒有換墓地,還到處打電話給有相同遭遇的朋友,告誡他們“千萬不要再受騙”。
9月5日,記者來到了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公墓依托在一個山上。在墓地的中心地帶有幾十個墓地,有幾個已經立了墓碑,分別標著“32800”、“42800”、“52800”、“62800”等數字,這些就是墓地的價格。
大望路售后服務部負責人王經理當天正在公墓,他稱,墓地分為一期二期一共282個墓位,現在已經有80個被老客戶換走。以后還將繼續開發,換給老客戶。
王經理說,用塔位換墓地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必須是塔位多的。公司沒錢,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難題。墓碑是進口的,成本1萬,這是換位必須要交的錢。他認為,這種交換有利于客戶的利益,“我們直接把墓位賣了,不就賺錢了嗎,這是為了你們好。”但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內部的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即使換了墓地,也不代表可以賣的出去。比如有人看上了老客戶換的墓地,工作人員會告訴買墓地的人這塊已經有人要了,而改推薦相鄰的沒有換的一塊墓地。他說,三河靈泉靈塔公墓太大了,隨便在哪里就可以開出一塊墓地來。
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銷售負責人王經理在回答記者對此的詢問時說,現在墓地確實沒有數量,整座山上想在哪里開就在哪里開。對于是否一定優先賣老客戶換的墓地“說不好”。他表示,現在公墓墓地的銷售情況并不好,至于經營什么時候能改善,誰也說不準。
北京市民政局執法隊的工作人員白寶玉在接到李力等老客戶的舉報后,對售后服務部進行了調查。9月5日,他在電話中稱,具體的檢查結果還需要幾個單位來共同研究。
但是他提醒這些老客戶,當初受騙就是因為委托受理,所以現在登記要謹慎,“換墓交錢更是要慎重”。
三河市民政局的孫副局長對于換墓地的政策也有著不同的說法。他說。當時民政局同意三河靈泉靈塔公墓提出的換位,是為了照顧一些年歲大的想入土為安的老人,這些老人每人可以用塔位換一個墓位。
聽到大望路的售后服務部的換位標準,孫副局長說,希望老客戶們要慎重,“牢記一點,不要再往里面投一分現金了。”
京冀組成聯合工作組
因為已經有了聯合工作組來處理這個事情,所以三河市政府已經不參與這個事情的處理了。
“現在誰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這個事情。”2006年9月5日,三河市民政局孫副局長在提到整個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事件時顯得很無奈。
孫副局長說,現在上面希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此事。而在他看來,通過司法解決的唯一途徑,就是告公司,“但是公司現在沒有錢,所以誰也沒有辦法。”孫同時認為,買塔位的人當時是一種投資行為,“他們不能說一點責任也沒有”。
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多名工作人員也說這個事情沒人能解決,而他們只能管現在的銷售,不負責以前的事情。
三河市政府宣傳部的雷副部長介紹,因為已經有了聯合工作組來處理這個事情,所以三河市政府已經不參與這個事情的處理了。
2002年4月,京冀兩地信訪、民政部門共同組成聯合工作組,處理此事。
對此,李力稱,這正是所有持有塔位者的困境,“所有的部門都把我們推到了工作組,工作組卻只和我們進行永遠重復的談判。”9月25日,記者電話聯系到了工作組的成員之一,河北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的處長申義輝。他表示,三河靈泉靈塔公墓的問題,工作組有統一口徑,領導要求現在不能向媒體透露,有很多東西現在還不宜對外透露。
本報記者 張寒 實習生 林阿珍 余勝良
攝影 本報記者 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