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圍攻專利的騙子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 10:07 財經時報

  在這個分工細致的時代,那些民間發明人,卻不得不一肩擔下從發明創造、專利申請、維護到產品轉化過程中的所有角色。這種“單打獨斗”,似乎從一開始就預示了他們擺脫不了的麻煩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位發明家,他們都有自己的專利。

  發明家是令人敬佩的,在多數人看來,擁有了自己的專利,似乎也隨之會“名利雙收”。但是錯了,等待他們的,是說不完的“麻煩”。

  聰明人?傻瓜?

  2005年1 月5 日,熊開懷的麻煩開始了,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那一天是他所申請專利的公布日。專利不大,只是解決了水性筆不能重復使用,浪費資源的問題。不過,它卻讓這位貴州的建筑工程師放棄了年薪10萬元的工作。

  “那天起,兩個月內,我收到了近60封信件。”他說。這些信件有的在專利公布當日就寄出了:或是聲稱他的專利獲獎了,或是聲稱可以為他發布信息。

  剛開始熊開懷很開心,他需要這些機構幫助他實現專利的價值。不過慢慢地他開始懷疑,這里面有騙子。

  “我比較慎重。但是一封都不相信,可能嗎?有公章、有案例、有協議、有地址。”熊仔細看了這些信件之后,被兩個單位發來的信函打動了——一家聲稱自己是《XX信息報》,一家聲稱自己是《XX科技報》。他上網查了信函中留下地址和網址,發現沒有任何可疑之處,就試著和這兩家單位進行聯系。

  聯系的結果讓熊開懷吃驚,這兩家單位開口就要錢:一個要1860元,一個要1100元。熊開始猶豫不決。那幾天,兩家報社不斷有電話打來,告訴他“我們為你推薦,急需材料”,“有人已經在看你的項目了”,“一個月之內就能辦成”。

  熊半信半疑,決定一試。三周后,這兩家單位的網站上登出關于他專利的消息,不過總共只有400 多字,只是寥寥介紹,不像它們承諾的“重點推薦”。

  讓他更失望的是,隨后這兩家單位突然“消失”了,也沒有任何投資人和他聯系。兩個月后,他覺得自己上當了。但這只是個開始。

  2005年3 月,熊開懷收到了參加“2005年春季國際對華投融資合作項目洽談會”的通知。開幕式在人民大會堂,洽談地點在友誼賓館。“規格這么高,肯定不會是假的。”于是,熊開懷交了1800元的會費,前往北京。

  與會的投資方有50多家。熊開懷一連談了10余家。最后選擇了美國索富達國際集團。按照這個集團的要求,他花了15000 元做了商業計劃書。8 月31日,他又按要求交了17500 元,做了價值評估報告。索富達告訴他:兩個月內,無論是否對其進行投資,都會給予回復。但事情過去1 年多了,至今仍音訊全無。

  “不抱什么希望了。”熊開懷說。他甚至不想再追究之前主辦洽談會的是不是假中介,那個“索富達”是不是假投資公司,因為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太多了。

  熊開懷的遭遇不是個案。在一個“博派專利論壇”上,一個題為《專利授權后,來騙錢的騙子公司匯總》的帖子人氣很旺。發帖時間是2005年10月,至今還有人繼續跟帖,不斷列出一串串“騙子公司”的名單。

  “他們的經歷和我差不多。”熊說。看到這么多“雷同”的遭遇,他覺得“很悲哀”。

  “發明人是瘋子,想把它轉化成商品的發明人就是傻子。”李向東說,他也是民間發明人,當然,也是受害者。

  請個律師?成為律師?

  “他們需要個律師。”面對記者的詢問,金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雷春暉這樣說,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劉永沛也這樣說,他們對《專利法》頗有研究。

  “我需要個律師?”熊開懷有些驚訝。他之前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我是在貴州聘請呢,還是在北京聘請?”

  幾分鐘的思索后,他覺得這不可行,“會很貴”,到現在都不斷有單位聲稱能幫他找到投資者。若每次都請個律師來鑒別真偽,實在承擔不起。

  “靠中介尋找投資、合作,這很困難。”一位專利代理人說。“技術中介需要對法律和技術都很在行,這樣的人很少,因而也很少有技術中介能夠對專利方和投資方都進行正確評估。”而且即使有這樣的中介,他們也未必會認真去做。

  “成本很高,民間發明人承受得起嗎?”

  “還是自己成為律師好。”熊開懷和李向東們面臨的現實,讓他們自己成為自己的“律師”。

  “我已經有一定的識別能力了。當我碰到那些看起來很‘真’的信件時,我會反復核對。比方說打電話詢問;查他們的營業執照注冊號、企業類別、營業范圍;網絡上是否有對他們不好的言論等。”李向東說。自申請專利后,他手邊就多了《專利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文本,而且本本都翻得卷了頁。

  熊開懷現在也謹慎得像個律師。8 月中旬,他收到《關于全面清查全國專利市場商業欺詐工作的通知》。函件中稱,該單位將“聯合國家有關部門及北京多家律師事務所”,“嚴厲打擊假中介、假科技單位、假投資公司”,因而“需要各位專利人配合”。

  熊開懷并沒立即“配合”,先尋思了一番這個所謂“打假機構”到底是真是假。這一點,讓他自己都覺得可笑。

  全能戰士?

  “一步步走來,我學習到很多新的東西。”熊開懷說。他也知道,他學的很多東西,其實是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角色該做的事。

  獲得風險投資的想法破滅后,熊開懷決定自己創業。現在的成果是,他已經做了20多支運用了他專利的筆,分給了他的親戚朋友使用。

  “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一套零件的模具要十來萬元,模具的日生產量可以達到一萬件。”熊開懷說。

  他還詳細考慮了場地、雇工、流動資金等問題。準備下一步去往上海、浙江等地,與一些企業洽談合作的事情。

  但李向東的經驗讓他樂觀不起來。“我曾經也嘗試著這么做過。但要不斷完善產品以適應市場,又要做策劃者,又要做經營者。誰那么全能?”李向東說。

  北京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專家張平教授介紹,國外非職務發明人常常有行業背景,因而一旦發明成功,馬上會有企業看好。除此之外,國外成熟的技術貿易公司會收購一些技術,并且予以培養完善。

  很不幸,在中國,這樣的條件還不具備。熊開懷們沒有行業知名度,也沒辦法將自己的專利轉讓給技術貿易公司。“如果不想放棄,我們就得嘗試各種各樣的做法。”李向東說。

  不可改變?

  “我不相信這樣的困境走不出來,所以我不斷地改變思路和對策。”李向東說。

  不過,當他發現他手中的技術轉讓很難、創業也很難時,他開始考慮放棄自己的專利。因為,保持專利有效而需要交給專利管理部門的年費,一年比一年高。

  8 月16日,他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看到《專利法》修改征求意見時,就立刻留言表示,國家應該規定少收費用,多給獎勵,并為民間發明人提供更多商品轉化的機會。

  第二天,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大連市“民間發明大賽”頒獎儀式上的發言,讓李覺得有了些希望,政策開始“向民間發明人傾斜”。田在這次儀式上呼吁全社會,包括政府、企業、中介機構、社會各界、新聞媒體“都來關心、支持民間發明家”。

  但這種傾斜在專業人士看來并不真實。一位專利代理人打比方說:“現在的《專利法》像是富人俱樂部,窮人只能在外面看熱鬧。”

  “可是國外也有大量獨立發明人,并且在不斷增加。他們怎么不像我們一樣艱難?”李向東不服氣。他如此向專家發問,并列出事實論據:“美國2000年有1.6 萬多名獨立發明人獲得了專利,比1999年增加了近30%。”

  “一個是單打獨斗,好像手工作坊;一個是鑲嵌在產業之中,發明之前就有產業背景,發明之中有諸多技術、信息、工具支持,發明之后有一套轉化機制服務。能一樣嗎?”專家反問。事實上,李向東搜集到的一些資料也表明,由于企業和政府能夠提供良好的導向和服務,國外的發明者可以埋頭鉆研。最近幾年,歐美各國都增設了鼓勵獨立發明人的服務機制。例如美國成立了“發明人協助辦公室”,以進一步拓展為獨立發明人服務的范圍。

  但對中國的發明人來說,麻煩還很多。“手機防盜打”的發明人解文武在獲得專利半年后,發現國內某著名IT廠商侵犯了他的專利權,便多次與該公司交涉。

  協商不成,只能提起訴訟。耗時一年多后,解文武敗訴,隨后“身心俱疲”。

  “我們只會幫助大企業,因為他們給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利代理人說。

  李向東和熊開懷還沒有遇到這樣的麻煩,雖然他們現在覺得“已經夠麻煩的了”。

  “我時常會困惑。”李向東說。

  “我覺得很孤獨。”熊開懷說。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