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北方最大沙塵暴中心——民勤之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5:28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章軻 發自甘肅蘭州民勤 2005年,位于甘肅民勤盆地上游的石羊河紅崖山水庫干涸,民勤綠洲瀕臨消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連續11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并多次告誡:“決不能讓民勤變成第二個羅布泊!” 今年3月,甘肅省政府從西營水庫和黃河景泰調水救急,甘肅省有關單位也著手制訂修復民勤盆地環境的方案。 “如果沒有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水論水,僅靠水利措施治水,越治問題越大,越搞越糟糕。”陳廣庭說出了心中的隱憂。陳廣庭,著名荒漠化問題專家、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長期從事沙漠化和民勤生態研究 沙塵暴之源 民勤縣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東、西、北三面連接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是全國最干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最大沙塵暴中心和起源區之一。 近20年間,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墾區攔蓄引水,氣候趨于干旱,綠洲已由過去的阻沙天塹變為沙源,荒漠化面積達94.5%,荒漠邊緣正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 據了解,民勤的生態惡化主要表現為祁連山冰川退縮,草甸和森林遭到破壞,水源涵養功能衰退;上游土地山區不適當的土地開發和中游武威地區的過度開發耗盡了地表水資源;下游民勤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地下水位下降,綠洲林網和周圍固沙植物根系夠不到水而死亡,整個生態體系因水鏈條的斷裂面臨崩潰。 甘肅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預計,今后5至10年內,民勤不僅生態環境很可能繼續惡化,而且人口貧困與生態貧困的結合,將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機制,即人口貧困導致用水技術落后、用水技術落后導致水的使用效率低下、水的使用效率低下導致用水量很大、大的用水量導致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不斷下降導致地面植被枯死、地面植被枯死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環境惡化則導致人口貧困進一步加劇。事實上,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帶來了嚴重的返貧問題。《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民勤目前有 53 個村、367 個組、8484 戶、36791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面達60%。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正急速喪失,造成人口大量外流。 歷史的積欠 陳廣庭肯定地說:“整個環境退化過程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錯誤的政策主導了人的行為。” 據陳廣庭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民勤的生態問題剛顯露時,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所、蘭州大學地理系的有關專家就一再對石羊河流域的問題提過不少意見,但沒有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以至于環境問題積欠到如今的嚴重程度。 1958年大躍進時期,政府曾組織群眾到冰川撒草木灰,搞“融冰化雪”,致使祁連山冰川提前融化,“冰川水庫”面積迅速縮減;20世紀90年代,政府在祁連山山區搞“冷糧高產”試驗,使石羊河出山水量大大減少,諸如此類的政策錯誤值得好好反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由于民勤是明清帝國“鎮番”的前沿,而阿拉善卻地處塞外,所以以明長城為界,發展出兩種全然不同的經濟模式:長城以內的民勤是水利-農耕經濟;長城以外是草原-游牧經濟。 “但事實上,農耕經濟方式并不適合民勤。”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副秘書長鄧儀對記者說。甘肅省委書記蘇榮承認,耗水型的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長期以來,河西作為甘肅省的重要糧倉,為當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河西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0%以上,不可否認,大面積的墾荒種糧和大水漫灌的生產方式,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而且耗費了大量的水資源。 百年的“水案”之爭 民勤縣年需水量7.72億立方米,水資源供需差6.13億立方米,而供需差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給,這樣全縣年凈超采地下水就達4.28億立方米。 民勤縣委書記陳德興告訴記者,大面積的挖井取水導致地下水位每年仍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照這種速度,不出17年,民勤的地下水就會被抽干。 石羊河流域涉及武威、金昌、張掖和白銀4市9縣(區),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復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172%,而民勤縣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與上游的用水矛盾古已有之。 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中下游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再加上水文周期趨旱,爭水糾紛有增無減,尤其是中游截水現象突出,并最終釀成1962年民勤部分群眾用炸藥炸武威水壩未遂事件。 炸壩一事最終促成了“三縣分水”方案的誕生。1962年10月至1963年4月,甘肅省政府、武威專區公署頒布了關于三縣分配使用石羊河水的《用水問題規定》,也就是所謂的“三縣分水”方案。方案規定:自武威縣的石羊河、西營河,永昌縣的東大河每年向民勤調水。 但方案的出臺并未緩解民勤的用水危機。 1981年,隨著金昌建市原來的“三縣分水”演變為“三縣一市”的分水方案,民情的用水形勢較以前更為嚴峻。 原甘肅省副省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說:“水文條件的變化是由多種多樣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由于自然條件發生了變化,更有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上游過度開采、利用不當,下游就受危害。” 專家質疑治水老路 民勤的沙漠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整個石羊河流域的水資源和生態息息相關。甘肅省委書記蘇榮在民勤調研時說,民勤的生態治理問題,既是武威市和民勤縣兩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職責,也是省委、省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今年3月初,甘肅省政府批復了《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及2005年~2006年度水量調度實施計劃》,就武威、金昌、張掖、民勤等地的用水做了規定。 陳廣庭告訴記者:“民勤或石羊河環境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沒有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水論水,僅靠水利措施治水,越治問題越大。” 陳廣庭分析,干旱地區有水才有綠洲,地下水和地表水是一個可以相互轉化的整體。西北干旱區降雨稀少,地下水的補充來源主要靠山區河流的滲漏補給。現在許多地方(包括石羊河流域)實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分管制,地表水管理部門從不顧及地下水的補充,在出山口地區修建水庫,用固化的渠系替代了水庫以下自然河道,斷絕了地下水的所有補給來源。 陳廣庭說:“現在,由甘肅省水利科學設計院提出的方案仍然沿著治水老路進行,聽說準備再修6座水庫,幾百公里的水泥渠道。這樣做對區域生態環境的恢復不利,并繼續破壞生態平衡!” 陳廣庭不同意從流域內調水。他認為,流域內調水只能是拆東墻補西墻,給調出水源的地方造成新的環境問題。上書國務院根據多年的調查,今年6月陳廣庭寫了一份題為《荒漠化專家質疑民勤生態環境恢復方略》的報告,并于不久前通過中科院以及其他途徑遞交給了國務院相關部門。 根據陳廣庭等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們的觀點,恢復民勤盆地的生態平衡要從整個石羊河流域的生態建設入手: 產流區建立以保護水源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實行封禁,嚴禁挖土采石、放牧活動,保護和撫育草甸植被,涵養水源;(出山口以上)上游地區退耕還林還草,種植人工多年生牧草和對夏牧場制定限牧期(如春季牧草返青季節);中游農業推行節水灌溉、溫室溫棚,工業和生活用水也要進行限制,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建設節水性社會;下游采取補水措施,恢復地下水,逐步恢復植被和整個地區的生態平衡。從源頭地區到下游的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方針,可以總結為“封育、退還、節約、回補”八個字。 相關鏈接 水是民勤綠洲的命脈。石羊河流域涉及武威、金昌、張掖和白銀4市9縣(區),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復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而民勤縣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與上游的用水矛盾自古有之。在民勤歷史上,曾經有兩任縣主要領導或率眾炸壩,或私自上訪,與上游爭水,但都受到撤職查辦的處理。 今年3月10日,甘肅省開始實施首次石羊河流域調水行動,調水量達600萬立方米。不過,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廣庭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如果沒有從生態平衡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水論水,僅靠水利措施治水,越治問題越大,越搞越糟糕。 記者觀察 水安全尚未被提高到戰略高度 水是農業的命脈。 當記者在民勤采訪之后,卻深深地感覺到——水,不僅對農業重要,對城市同樣重要。 回到北京后,記者時時會翻看在民勤拍攝的照片,一個緊靠在土墻上的西北漢子的樣子,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他叫盛紅強,在他的世界中,只有兩樣東西:土墻和鹽堿地。 盛紅強從小就生活在民勤縣城以北100多公里處的西渠鎮煌輝村,不遠處,曾經是碧波蕩漾的青土湖。他的腳下,也曾是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的富饒之地,有“小糧倉”之稱。 煌輝村原有8個社,214戶,917人,耕地4600畝。但如今,青土湖早已被黃沙掩埋,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已經在這里交匯。 盛紅強的兩旁,大片大片的農田已經嚴重鹽堿化,一眼望去,銀白耀眼,像是下了一層雪。他的身后則是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家園。 近30年來,由于上游來水銳減,地下水位下降,水質持續惡化,植被大面積枯死,大片土地被流沙吞噬,生產和生活條件逐步喪失。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外流人口逾500人,僅煌輝四社,原有的23戶、123人,現只剩2戶、8人。 “沙進人退。”盛紅強無奈地告訴記者,村里的人絕大部分已經撤到2公里遠的移民區。 民勤的今天,是天災,更是人禍。 如果不是歷史上人為的政區劃分,民勤無論從氣候、地形、地貌、水土等方面看都屬于阿拉善高原而非河西走廊。從地圖上看,民勤縣完全是嵌在內蒙古的版圖之中。 說白了,以民勤的土地等資源環境,或許更適合游牧經濟,而非農耕經濟。 實行農業耕作后,種植了玉米等大量耗水作物,在降雨減少,地下水位很難得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大肆開荒種地的后果是地下水位的急劇下降。據說,民勤上世紀70年代,打機井只需要打40~50米,而現在大部分的機井都在100米到120米深。 “民勤的生態問題,實質上是個水的問題,有水就是綠洲,無水就是沙漠。”甘肅省委書記蘇榮說。 水、土、能三大資源危機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三大資源互為因果的關系中,水資源占據主導地位。我國中低產田占耕地面積的60%,沙化和荒漠化土地占國土面積45.58%,不論是改造中低產田,還是防治土地荒漠化都離不開水。 令人擔憂的是,如今許多地方仍然沒有做好水的文章。比如,在不適合種樹的地方種樹,耗費了大量的水資源;采取大水漫灌式的農業生產方式,加劇的水資源危機,更有甚者,大量向江河中排污,將有限的水資源變得更為稀缺。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