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土地新政下上海松江8000畝土地騰挪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1:39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茅佩云 發自上海

  上海松江區正在加大對工業用地的清理。

  上海東鈦化工廠去年實現利潤逾400萬元,在企業所在的街道里,也可算是個利稅大戶。但利稅大戶同時也是污染大戶,根據環保“一票否決制”鐵律,這家粉塵企業被松江區責令限期搬遷。

  “我這家企業在松江生產也有好多年了,每年上繳的利稅也相當可觀,街道、區里方方面面都熟悉。怎么說搬就搬。”企業老板想不通,不愿搬遷。負責動遷的工作人員,設法為他找好了新的廠址。無奈之下,那老板只好搬到新廠址。

  據了解,松江今年調整的65家劣勢企業中,有效益低下的企業,也有效益不錯的企業。

  空巢政策置“新地”

  9月5日,中央發出《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9月6日,上海市松江九亭鎮政府禮堂,人頭攢動,氣氛熱烈。松江區推進“騰籠換鳥”工作現場辦公會正在進行中。

  “通過‘騰籠換鳥’,引來新的體制和新的增長方式,騰出空間,培育‘吃的少、產蛋多、飛得遠’的好‘鳥’。千萬不要再引進麻雀、病鳥。”松江區委書記楊國雄風趣的一番話,引來與會者會心的微笑。

  楊國雄書記所說的“騰籠換鳥”,就是近年來松江區針對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土地、能源等問題,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創新舉措。

  地處上海西南的松江,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區內世界500強和知名大企業云集。近年來,松江工業化程度不斷加快,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量的1/8。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以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松江這幾年的項目用地已經排滿。按照上海建設用地、農業用地、林業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標準,全區只有200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規模。日益嚴峻的用地矛盾,對松江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桎梏和束縛。

  上海是一個人多地少、經濟發展快、市場經濟活躍的特大型城市,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尤為尖銳。去年開始,松江實行了“梳理土地、不等增量,用活存量、‘騰籠換鳥’,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最合理利用”的松江“土地新政”。

  松江經委的一位干部在解釋新政時說,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長之路。土地新政是針對一方面土地資源緊缺,另一方面不少企業擁有大幅空余土地,形成土地資源浪費的不合理現狀而推出的。

  孫建平區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科學創新才是經濟良性發展的最佳軌道。好的生態環境也是競爭力。作為地方政府,要GDP,但更要青山綠水、良好的生態環境、宜居社會。當GDP與生態環境發生沖突時,政府應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發展的速度。

  孫建平介紹,從去年以來,全區已經盤活了8000多畝土地,其中,調整劣勢企業197家,調整出土地2900多畝,建筑面積75.7萬平方米;全區梳理已批未開發工業項目136個,批準用地一萬畝,其中閑置土地6900多畝,目前已盤活5200多畝。通過“騰籠換鳥”,盤活了大量存量資源,為松江“十一五”發展增添了后勁。

  “變鳥為鳳”換新顏

  最近,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羅克韋爾公司和躋身臺灣十強企業的大同公司各決定追加合同外資500萬美元。良機冷卻、新韋宗、井得電子等企業也紛紛增資擴股,進駐松江。

  現今,在松江再也看不到四處鋪點建廠的情景,一家又一家年產值逾億元的“小巨人”企業,撐起了松江工業發展的“新天地”。

  在“騰籠換鳥”新政中,松江不搞一刀切。對已批租未建設超過2年的項目,依據土地法的有關規定,依法收回;對已批租未建設未滿2年的項目,依據土地法的合同約定,采取罰款、回購等方式限期開發;對已批租并已建設一期,但二期未建,尚留有大片空地的項目,回購,引進新的項目;對已批租、建設后有預留地的,而預留地只簽意向書未批租的項目,提高土地價格,核減土地面積。對已簽意向書未批租的項目,重新評估,提高落戶項目的質量。

  在“變鳥為鳳”的過程中,松江各鎮紛紛適應形勢的變化,招商引資由“政策優惠型”向“環境優化型”轉變,通過優質服務、優質項目、優良環境,讓落戶企業實現“自我膨脹”,從經濟“小巨人”嬗變為經濟“巨無霸”。

  鋰電池產量全球第一的比亞迪公司落戶車墩鎮后,鎮領導實行跟蹤服務,與他們一起制訂項目建設計劃,明確建設的時間節點,使項目按照節點有序推進,做到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去年比亞迪公司納稅6500萬元,今年有望實現產值20億元,納稅達億元。

  “騰籠換鳥”展新姿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松江科技園區由于引進以全球芯片生產行業巨頭TSMC為領頭羊的IC產業群企業,根據發展設想和企業的策劃,在未來20年,將崛起一個有世界影響、總投資額超過150億美元規模的硅谷。

  孫建平說,“騰籠換鳥”既是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松江自身發展的需要。科學發展觀不是不要發展,而是在資源配置最優化上的發展。國家最新土地政策出臺,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強調,要結合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一步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走節約、集約的資源可持續利用之路。建立長效機制,將集約用地制度化、規范化。今年列入世界500強的某建材跨國集團,想在松江工業區投資1800萬美元,建廠生產混凝土瓦,客商還聲稱“產品暢銷全球,投產后能實現銷售收入16540萬美元。”項目評估聯席會議經過仔細論證,認為該項目效益雖可貴,但產業層次低,還會對環境帶來影響,予以“謝絕”。

  松江明確提出:“不搞投資‘拉郎配’,倡導科企‘大聯盟’”。招商引資從漫天招商拉到籃里就是菜,轉到根據《松江區工業主導產業和服務業發展重點指南》目錄,有目的地選商選資,設立準入門檻。

  據悉,2004年松江審批項目434個,去年為182個,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今年前4月,新落戶的10家項目,總投資9071萬美元,投資密度達36.8萬美元/畝。對高污染、高能耗與環境污染有關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迄今,已有50多個被拒之門外,占評估總量的21.6%。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松江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附加值較高的“世界工廠的車間”,使土地利用結構與產業結構同步升級,把工業發展導入科學發展階段。

  管理學博士、松江區區長孫建平說,松江通過對現有企業用地的效益分析和評估,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對重點發展企業用地,給予單位面積土地增容、加壓,對重點發展的產業和企業,按照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關系集中布局,鼓勵增資。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