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張謙: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經驗探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8:38 新浪財經

  

張謙: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經驗探討

圖為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董事張謙。(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馬克-讓:謝謝,下面我想請張謙先生來做發言。

  張謙:各位嘉賓下午好,謝謝主席先生,謝謝會議能夠給我提供這個機會來探討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來探討經驗的問題。所以我今天想從經驗總結這個角度,對其他各位先生發言做一個補充。

  我想提三個觀點,一個是中國這一輪的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的改革,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并重來推行的,過去中國自改革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實際上都是政府主導下的。那么從全球范圍看,從各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金融體系改革的經驗來看呢,中國由政府來主導改革方案的,并且實施推行,這是很重要的經驗,從改革開放以后看,經濟體制改革上,從企業改革上,國有企業改革方面,都能說明這個中國政府主導是很成功的,從企業利改稅改革,國改貸改革,到國有企業大型國有企業改革等等,都是從政府主導入手,然后,通過推行立法,完善各式各樣的法律法規,從而使政府主導更有效率,方案推行得更好,

  那么金融體系改革,尤其是政府主導推行的,我們國家從1978年,中央銀行從財政部分離出來,獨立出來,那會兒我們一直延續下來叫中國人民銀行,1984年,中央銀行把商業銀行的業務交由工商銀行,工商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當中獨立出來。然后1994年,我們國家先后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包括進出口銀行,包括農業發展銀行。這個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國家三級兩制的項目,中長期在貸款,然后進出口銀行主要是GDI和其他國家對于國家建設比較重要的大型的設備,成套設備的進出口,予以支持,農業發展銀行,主要是糧食收購,從中央銀行再貸款過來,封閉運行順價銷售,主要從收購糧食入手成立的政策性銀行,那么這三家政策銀行基本承擔銀行體系當中屬于扶持國家政策方面的任務。

  那么從監管體系上看,1998年中國在證監會、保監會,監管體系已經逐步完善,那么到了03年,銀監會又從中國人民銀行當中脫離出來,獨立出來,它集中把中國人民銀行,對于銀行監管的業務,這個職能全部都劃到銀監會,到此為止我們看,就是說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整個過程當,政府主導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世界上看,現在是比較成功的一個經驗。

  俄羅斯,我想提個案例,俄羅斯金融改革也是從90年代初開始的,90年立了《中央銀行法》以及《商業銀行法》,等于說在推行改革的過程當中,采取的是市場通過立法來市場來運作的辦法,中央銀行當然是國家確立的,從此開始獨立出來,完全履行貨幣政策職責,同時對銀行機構進行監管,但是商業銀行采取市場運作的規則,所以我過去有機會去了俄羅斯,它從90年以后所有大的金融方面的波動,我都經歷過,我就覺得它那個銀行體系,改革的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就是說,完全的由市場,由計劃體制延伸出來向市場經濟過渡,在轉軌過程當中,它備考是兩個概念,一個是私有化,俄羅斯專家的話,就說它是完全的從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這叫私有化。另一個概念叫自由化,也就是說從完全的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過渡,這兩個一個是私有化一個是自由化的背景是在銀行改革不是很好,不是很徹底,不是徹底不徹底的問題,就是改革的非常沒有效率,加上當時的通貨膨脹,俄羅斯是惡性通貨膨脹,就使的這個銀行始終脫離商業工業企業之外,沒有頒發給銀行,給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貸款,原因是通貨膨脹很高,我記得都是20%30%,有的時候高達40%,年利率,這樣的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沒有這么高的利潤匯報,沒法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加上俄羅斯大多數銀行在資產運作上,基本上把錢換成美元,然后存在中央銀行,然后工業商業、商業企業怎么辦?它基本上以物換物,我的企業需要鋼材,我從鋼廠定鋼,另外企業需要煤,我再給他煤,另外企業需要棉花,都是以物換物,企業50%業務量,都是采取以物換物的方法,這樣銀行基本是癱在那兒的,自己能運行,但是工業和商業之外,游離于企業之外的。這種改革這種市場劃退的力度特別大,使的效率不是很好,俄羅斯一般是1998年金融風暴之前基本是這樣,只是到了金融風暴以后,商業銀行才又根據匯率和通貨膨脹率穩定,逐步穩定,商業銀行真正開始商業企業和工業企業貸款職能,應該由的職能才剛開始發展起來。98年之后的,銀行體系,市場化運作,因為他在監管上,門檻非常低,自由出入,準入很低,日常監管又管不上,然后推出又很隨便,大量的銀行經常推出,當然規模不是很大,俄羅斯注冊銀行,有兩千多家,真正有小的也就一千多家,也就是說中國的銀行金融業改革,沒有政府主導,恐怕也會走一段彎路。所有大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為什么采取政府主導,那六年前我曾經在中國的中央銀行工作,我參與了改革,商業銀行改革方案的起草,論證工作,為什么中國必須有政府來主導,這是很好的經驗,如果不是政府主導的話,任憑市場運作的話,恐怕也達不到今天的效果。

  我們這一次商業銀行改革,一個應綱領,就是WTO,WTO在今年年底就要全面開放,就是我們中國的金融開放到截至到06年底,我們全部開放,全部開放之前,我們一定要把中國大銀行搞好,主要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五大銀行,在過去整個的金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當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壞帳,積累大量的壞帳,就是跟我們整個金融體制改革不配套,不到位有關系,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一個教訓,就是我們的金融體系改革,跟工業經濟體系改革是同步的,就是金融體系改革,與工業企業改革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這個東西,是一個按道理是一個不正常的安排,為什么呢?我們比如說工業企業改革和商業企業改革,大型企業改革吧,我們改革之前應該有完整的金融體系做配套,它企業重組、債務重組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要么間接,要么直接,如果說金融體系沒有建設好,沒有好好的放在那兒,工業企業需要的,重組需要的資金,商業需要的資金,都無從談起,為什么國有四大商業銀行,這些年積累大量的壞帳呆帳,原因就是我們體系沒有建設好改革就開始了,甚至金融體系改革,包括銀行體系,包括證券市場,資本市場的建設,還是滯后,經濟體制改革的,這樣之后我們就帶來現這些毛病,非改不可的毛病了,大量的歷史包袱,由誰來消化,怎樣消化?比如說資本金,我們資本金跟國際比較先進的大銀行相比,這兩個至關重要的硬指標,然后還有管理理念經濟效益,還有治理結構問題,治理結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競爭力,那主要在WTO最后的期限內,我們一定要把大銀行一定要搞好。主要就是要從補充資本金入手,解決歷史包袱來入手,這個歷史包袱說來話長,我們說金融體系之后造成的,那么就使的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只能獲得間接融資。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限度很小很小,我們把中國的大企業,資產負債表一看,我們看企業負債率還是過高,過高的原因,不是像前些年,我們是資本金,資本稀缺造成的,不是資本稀缺造成的,而是我們金融體系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因為現在資金社會,中國境內的資金,相對還是很充裕的,原因我們沒有一個好的資本市場,我們企業需要資本置換的時候,就應該拿到直接投資,拿不到,所以我們說,金融體系如果要建設很好,企業能夠間接融資,能夠直接融資,那它的資產負債表一定很好看,也會很合理,很科學,所以我們現在由于金融市場建設的不好,金融體系改革不到位,資本市場建設不好,現在A股B股C股相對比較好,企業上市排隊,如果這樣的話,你就發生了現在國有大銀行現在的毛病,就是股改之前的毛病,大量的壞賬不良資產率,最高的時候99年我記得甚至10多,公布的數字都40%多,我們不在WTO到徹底放開開放之前,把這些歷史包袱消化掉,不解決資本注資的問題,資本金充足的問題,我們就沒有辦法在與世界大銀行競爭的時候,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能夠頂得住,甚至能夠超過他們,所以這一輪國有商業銀行的治理方面的改革,應該是很徹底的改革,中央下了決心,一定要渡過難關,一定把這個大銀行改好,就是這么一個背景。

  運作戰略投資人的話,我們應該說就不是政府主導了,我們觀點不就說是政府主導與市場并重來推理工作,這就是各大銀行出面跟國際戰略投資人去談,這些領導人很辛苦,一家一家談,有的銀行可能他們的頭頭們,他們的高官人員,甚至跟世界上很多大的金融機構,40家50家那么談,談下來結果不是很好,原因呢?主要由幾點,一個是你中國的銀行叫人不認的原因,第一政府干預太多。第二高層領導,高官人員是由政府任命的,不是市場選拔出來的。第三你大量的融入一些不良貸款。第四資本充足率不足,資本金不足以吸引別人來投。所以這也是一個前提,就是大家中國的大銀行,出去跟人家談判,壓價的籌碼也在這兒,就是外資銀行,壓價籌碼也在這兒,資本金重組搞定了,你把不良貸款消化了,我們再來談價格,來談投資比例,所以像中行像建行他們會很艱苦,后來工商談判相對好一點,因為已經中資中國國有大銀行的潛在的價值被挖掘出來了,自大匯豐銀行投入交通銀行之后,一下子面貌就改變了,國際金融機構開始認可中國的銀行了,他知道你資本金已經改了,解決了。不良貸款也消化了,這時候進來就成了搶手的,特別是他們交行、中行、建行、IPU之后,對中國銀行十分有利,中行已經股改完畢,準備上市。

  前一段中國國內在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戰略引入戰略投資人這個問題上,有好多人不知情,所以社會上進行了很多討論,就是中國是不是廉價賣銀行,所以中國為何引進外資戰略投資人進來,為什么要引入?中國自己來建設銀行不挺好嗎?其實有以下這么四點原因,一個是戰略合作,就是外資銀行確確實實具備先進經驗能力、管理經驗和理念。第二個就是國外銀行,他有這個渠道,有這個產品銷售的渠道,我們這銀行剛好要國際化。第三個也是我們當時非要考慮的,就是說中國銀行改革到哪一天改好之后上市,最后還要上市,上市你這個股票價格,你上市本身能不能夠很順利,跟外國投資者進來和不進來關系很大,外國投資者進來,特別是非常在國際上非常出名的大銀行進來,大的金融機構進來,他會帶動公眾投資的,會挖掘你這個銀行上市的潛在價值的,事實證明也是如此的,所以這幾個原因,就使得我們這樣做了。在引入戰略投資人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說一個比一個更成功,一個比一個更成功。中行它是比較早了,外資投資人,主要是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的淡馬錫,瑞士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建設銀行國外的戰略投資人,主要是美國和新加坡的淡馬錫,淡馬錫是子公司的,中國銀行主要是匯豐銀行,匯豐銀行就是看好了交行,按將來法律允許的他要持40%的股份,工商主要是高山和運通,農行還沒有提到一直日程。這是我講第一個觀點,商業銀行改革當中是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辦法推進的。

  第二個觀點,我想講一講這次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多樣化推理改革,用我們的行話說一行一策,一個銀行一個政策,這次這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集中體現在三個過程當中,一個是重組,財務重組呢?主要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充實資本金,一個是處置不良資產,當然主要是不良貸款。第二個過程是發起設立了,第三個過程是上市,關于發起設立,這個當時在人民銀行也好,后來我們也委托德欽會計師事務所他們專家也提供一個方案,我記得99年,我在人民銀行的時候,德欽專家的意見是真是跟中國的國情很相符的,他提出一定在各部委之上,設立一個由國務院組成的國有銀行改革委員會,他這樣的想法呢,主要是機遇這樣的考慮,就說中國各個部委,包括大銀行之間,都有局部利益,沒法協調,非得之上一個政府部門,他應該相當于國務院副總經理這么大一個衙門來協調,協調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我覺得這是很適合中國國情的,這是挺有意思的一個方法。

  我們當時也沒有成立,也沒有按他的說法,由國務院成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委員會,但是這個方案起草過程當中,是自下而上,是自上而下,更多的時候,由各個商業銀行拿方案,國務院批準之前,還要做財務重組,上上下下做,來測算,來想解決辦法,解決方案,所以哪一個方案,都不是哪一家銀行單獨來做,也不是完全由國務院來做,重組過程當中呢,我們少不了要注資,要發債,這是解決資本金問題,實際的情況就是關于注資,中國銀行是04年底,中國銀行由中央匯金公司,注入了225億美元,國家允許他發次級債來允許重組資本是600億人民幣,建設銀行中央匯金銀行,投資225億美元,國家允許他發次級債是400億人民幣。交通銀行不是純粹的國有獨資的,但是它也是國家控股的,國有資產控股的,那么交通銀行由財政部投資50億人民幣,中央匯金公司投資30億人民幣,社保基金投資100億人民幣,原有的股東增值11.36億,國家允許發次級債120億,工商銀行。是中央匯金投資150億美金,財政部保持了原有的股份150億美金,允許發債大概是700、800億人民幣這樣。充實資本金過程,各個行都不太一樣,這主要是我們根據各個行的不同資產狀況,來倒推一下,看看你需要多少錢,這樣錢的差額就形成了,然后經過注資,包括美金注資和人民幣注資,因為我們美金很充裕,到現在已經突破1萬億儲備了,這么多錢集中在中國,也風險比較大,所以當時用外匯注資也算借外匯儲備的錢。

  那么經過經過充實資本金的過程呢,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上升到10.4%,其中核心的上升到8.48%。建設銀行上升到11.29%,核心資本充足率上升到8.57%,交通銀行資本充足率上升到11.6%,核心資本上升到7.41%,工商銀行上升了9.98%,其中核心資本上升到9.1%,這個國外銀行統計上,排名上,可能要根據這個資本充足率當中還有一個核心資本,也就是真實的,刨除資本垂足率以外真實的資本,根據協議的規定,中國資本充足率,這樣基本上高于8%,達到這個標準了。

  這是充實資本金,然后處置不良資產呢,主要是通過國家注資發起次級債,通過兩個途徑,一個是核銷一部分,核銷一部分主要是損失類的,就完全損失掉了。再就是出售一部分,出售給四大銀行的資本管理公司,這些都是可疑類貸款,可疑類貸款也可以起死回生,也可以救助,也可以轉好,但是損失掉的一定要核銷掉,所以通過核銷,處置不良資產這些辦法來降低不良資產率,這樣一來,我們中行、建行、公行、交行的不良資產率都比03年很高,比如中行吧,我再給大家介紹點數字,工商銀行99年很厲害,40%多降到05年的4.3%,所以相應的撥備覆蓋率也提高了,商業銀行撥備你不良貸款的風險準備,這一塊兒,原來我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覆蓋率很小,通過處置不良資產,降的很小的比例之后,再加上我們注入的錢,撥備覆蓋率就迅速提高,那么中行有16.98提高到70.55%,建行22.5提高40.8%,交行13.4提高到84.9%,工商由負值提高到55%,當時我們考慮,就說國有商業銀行,是何時發起,是處理完財務重組以后,還是說就在處理財務重組過程當中發起設立,或者說等他上市了,上市那一天我們在發起,后來取這么一個方案,發起股份公司,在財務重組之后,但是上市之前,采取這個辦法,當時國務院定的原則長期持股,要求國外的戰略投資人,長期持我們的股,給你拿了股第二天一上市就賣了,不行,長期持股,所以各行在跟戰略投資人簽訂的合同協議里面都明確的限定這個界限。長期持股優化治理,業務合作,避免競爭,國務院定這個原則很重要,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把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業務拉進來,又不形成競爭關系,比如花旗銀行跟我們在業務上很重疊,是直接的競爭關系,后來就考慮就沒有讓花旗銀行跟工商銀行來合作,好多都是經過發起設立之后,引入戰略投資人之后,業務剛好是互補,好多情況剛好是互補,形成很好的優勢。

  最后是上市了,上市采取什么方案?是采取整體方案,整體上市,還是分離,是在境內還是在境外,這四個銀行又不太一致,中行就采取整體上市,就是換個牌,由中國銀行變成中國銀行股份公司,直接延續那些業務結構,都沒有變化叫做整體上市,當時在人民銀行是考慮過這個東西,是整體好,還是分離。還是在境內上好還是在境外上,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論證,沒有太明顯的研究結果說明,就是整體好,或者說就是分離好,就是境內好境外好,后來國務院干脆決定一行一策,中行采取整體,建行采取分離,或者叫分拆,分拆也指業務,分離我這個建設銀行做出兩個機構來,一個是延續下來的公司,叫建設銀行投資有限公司,他接了建設銀行剝離出來的一些資產。第二個就是說成立建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他保留了絕大多數優良資產上市,然后公行是整體上市,交行也是整體上市,目前中國已經上市的三家國有銀行,特別是中行和建行,都是香港的辦法,當時美國上市已經發生困難,它頒布了一個方案,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的內部控制評估,比如說建行保薦人提出,我要對你評估,你在美國上市的話,我對你進行評估,評估費用一千萬美金,條件還是你要拿出300人到500人幫助我評估,時間是一年。我們關鍵是沒有時間,WTO到今年是最后一年了,就要全面開放,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外資金融結構低于限制徹底解除,產品和服務都要開始徹底的全面的開放,我們沒有時間再等一年,說到美國上市,等著我們內控評估調查全部完了,美國上市挺好,我們希望到美國上市挺好,后來銀行一股腦的全額選到香港,可能工商不知道,整個布局選上香港,后來回過頭來,還要在中國A股上市,也可能在選擇境外上市。所以中行可能是已經做到這一點了。將來我們逐漸的都要采取分布很均勻的辦法。

  所以選擇多樣化的方案,進行獨資商業銀行的治理改革,現在看呢,是非常對的,因為你把銀行做大了,才有競爭力,我有個看法,你像臺灣,臺灣正好是相反的例子,臺灣很富足,國民經濟外匯儲備等很多指標,相對來說都是很不錯的,家家都有存款,但是態度就沒有做大企業的,在國際上沒有很明顯的競爭力,企業之間的競爭力沒有,不像韓國日本,日本大企業,韓國大企業,培育了大企業,真正有競爭力的。

  我覺得俄羅斯也是,昨天因為看了一下他資本市場現在的上市公司,前九家被編入俄羅斯證券市場指數了,沒有銀行,都是工業行業部門的巨頭,沒有銀行。但是上市公司里頭,有儲蓄銀行,儲蓄銀行都很大,老百姓都信任儲蓄銀行,所以俄羅斯沒有培養特別大的商業銀行,外貿銀行和儲蓄銀行都是非常大的,剩下的就非常小了,所以我說多樣化的政府主導的,進行這一輪的商業銀行改革,我認為是成功的。

  第三個觀點,在治理結構,治理改革當中,國有商業銀行盡力發揮戰略投資人,這個經驗也是很好的經驗,首先就形成了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董事會、監事會,他行權的獨立性得到保障,原來我們講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就是黨委書記、行長,涉及到人的事要上黨委會,涉及到業務的事上行長辦公會,就這么簡單,結果就是決策執行監督沒有形成一個制衡機制。那么通過這次股改上市,引入戰略投資人以后,董事會監事會的行權獨立性得到保障,公司的章程,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視大會,各個專業委員會,就是董事會下專業委員會意識規則,已經開始產生效率,已經升效了,那么設立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各大專業委員會也設立完畢了,各個專業委員會,在我們現在的中國現在的國有商業內,主要涉及到戰略發展,

審計結合,風險管理,關連交易,人士薪酬等等,這些專業委員會將發揮很大作用,我們聘請好多著名的,知名的專業人士當獨立董事,他們基本被均勻的分布到這些委員會里去把關。

  下一步治理結構框架下,下一步一個重要任務加強風險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組織機構與業務流程與客戶為中心來設計,原來我們組織架構上不是考慮客戶,現在、將來除了扁平設置之外,垂直關系設置以外,更重要一些恐怕要以客戶為中心了。

  那么現在來看,戰略投資者的治理長處和參與程度正在一步一步顯現出來,首先看中行,中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投資了30億美金,他們去的是項目驅動方式,

信用卡理財公司業務,個人財產保險,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及信息技術方面,他和中行選擇最優秀的項目合作。新家坡的淡馬錫,我說的都是IPU之前,投資了31億美金,占了10%的股份,發型前,他承諾在買5億美金的股份,跟中行合作主要涵蓋在公司治理,市場化管理經驗,雙方高層制訂一個機制,就是固定的領導協調機制。瑞士銀行集團占了6.1%的股份,同行業務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經驗與專有技術合作,亞洲銀行占了0.24%,它主要側重在內控、環保以及技術支持還有培訓,所以你看中行引入這四家外國戰略投資人,它實際充分考慮了業務設置,它有先進性,又不重疊。然后從參與上看,蘇格蘭銀行參與比較小,注重短期投資,準備三年后就淡出,更注重長期的,他都要拍人了,這是中行的情況。

  建設銀行的情況,我具體一點,因為是案例,建設銀行兩家外資投資者,美國銀行投了25億美元,占了9%,這是指發售前了,他想五年增至19.9%,接近20%,IPU公開上市的時候,再認購5億美金的股份,他跟建設銀行的合作,他偏重,側重于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信息技術、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這是美國銀行。

  亞洲金融,就是淡馬錫子公司,他投資16.61美金,他還想購入10億美金的股份,他合作主要是,因為淡馬錫對亞洲投資甚廣,亞洲金融服務業的投資專業技術,他來跟建行進行合作,然后美國銀行,派一名董事和50名風險專家來參與銀行管理。

  交通銀行主要是匯豐銀行,它投資145億人民幣,就是相當于17.5億美金,占了19.9%,它主要是信用卡,基礎設施建設,策略性合作,它同時承諾是每年要用150個小時的技術服務,主要涵蓋在授信、財務會計、人力資源這幾個方面,現在匯豐銀行和交通銀行雙方合作的太平洋卡,已經開始運營了,匯豐銀行一名副行長兩名董事。

  還有工行的壓力,高盛,運通等等要提供技術和專業協作,主要是在資金交易,資產管理、個人理財和投資銀行業務,因為將來中國國有大企業的貸款,長期化問題,終會改變,不會有哪一家銀行說,我給你企業貸款,就是20年30年期,到時候還不上再瓚期一年,再重做合同這種情況不會再有,將來的產品會設計出貸款

資產證券化來進行轉移轉手,所以更多的像中間業務,同行業務,設計到兼并,重組發債、咨詢等等,中心業務清算托管理財電子銀行,這些中間業務將來是四大銀行都要設計的業務方向,所以找這些國外戰略投資人,他們在這些方面,既有經驗又有渠道。

  所以我就說治理結構到現在看,因為已經兩家三家徹底完了,工行也馬上要上市,股改已經完了,就剩下農行了,農行可能還有新的模式,因為我們說一行一策,到現在為止,中國政府主導的商業銀行通過市場運作的,這些改革,治理改革是成功的。我講的結束了,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