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村干提素質≠文憑鍍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17:25 中國財經報
齊小乎 近日,江西某縣投稿本報,報道該縣啟動“村支書、主任上大學”工程一事:鑒于該縣許多村兩委班子成員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偏低、偏弱問題,縣里在省委黨校的支持下分期分批組織村兩委“一把手”參加村干部大專班學習。學費由縣財政予以補助,以確保5年內全縣297個行政村的300多名村干部都獲得大專文憑。這也是該縣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提高村一級干部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無疑是新農村建設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肯定沒錯。據稱,在對這些“學員”的學習安排上,除了一些必要的理論課程,還有較多的農村建設和農村實用技術以及涉農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內容,也堪稱實用;在學費上縣里也算考慮周全,即村干部自己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同時在學習方式上自學、面授相結合,并盡量考慮避開農忙時節,并沒有顧此失彼。然而這些還不足以打消人們對村干部上大學“工程”的疑慮。 固然,這種大專文憑的培訓有別于我們現存的大專學歷教育,更多地偏重于實用方面培訓,不過,將提高村干部的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與文憑教育掛起鉤,就難免會引起走形式之嫌。眾所周知,涉及學歷教育就必然要有一個獲得學歷的“門檻”或說基本要求,作為本來就文化水平不高的村干部們,要想最終通過學習和考核,不是受教育方以犧牲工作用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以通過課程考核,就是教育方通融、“放水”。如果這文憑成了一種“福利”,那么它的“含金量”也必將大打折扣。 新農村建設深得民心,但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地方追求形式的做法已經有所出現,并已引起有關部門和人士的關注。在諸如修橋、修路等硬件建設,學習、培訓等軟件建設方面,在盡量尊重農民意愿的同時,有關部門和領導一定要盡量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進行設計和安排,否則,體現出來的就是設計者的缺欠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