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危險的漲價?--跨國企業--人民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8:06 人民網

  ●專家們認為,運輸環節是難以長期消化這種上漲的成本的,中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終將導致出口價格的上漲,新橋國際的總經理單偉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外貿未來將放緩”,這將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來自上游的漲價正在傳導至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產品,當前這種漲價還可以被運輸行業的降價所抵消,但這看起來并非長久之計。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產品出口價格的繼續提高,已經有人作出“外貿增長未來將放緩”的論斷。

  “怎么會這樣呢?”李剛喃喃自語的放下電話。這位全球著名海運公司的銷售代表剛得知,他又失去了一份即將到手的合同———從天津港運往沙特阿拉伯的一班輪鐵質建材的生意,因為沙特客戶不能接受高漲的貨品價格而取消。

  “我們已經在運價上作出很多讓步了,但還是不行。”李剛很失望,他說,從去年開始,他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更多的數據已經表明了這一點。中國海關1到5月的統計的出口數字顯示,除了玉米、鋼材、照相機等,中國出口價格(離岸價格)出現了比較全面的上漲態勢。棉紗線出口價格漲7.6%,塑料制品漲10.5%,電視機單價漲10%,汽車和汽車底盤單價也有15.4%的漲幅。

  另一方面,美國勞工部網站上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中國商品的價格在最近一年內下跌了1.4%(到岸價格)。

  一漲一跌之間,運輸商的利潤顯然遭到了大幅擠壓,這意味著李剛們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

  而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制造”價格上漲的趨勢仍在繼續———自9月1日開始,上海、浙江、廣東、江蘇等主要的制造業基地已先后提高了最低工資新標準,各種上游原材料也一直在不斷漲價。

  專家們認為,運輸環節是難以長期消化這種上漲的成本的,中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終將導致出口價格的上漲,新橋國際的總經理單偉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外貿未來將放緩”,這將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不斷下滑的海運價格

  摩根大通中國區研究主管龔方雄稱,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還未在美國商場反映出來,主要是因為船運運費下滑。中國海運過剩運力以自身的“殺價”抵消了中國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最近一年來經過太平洋到美國西海岸的海運價格平均下跌了14.4%。上海海關記錄的一艘裝載價格上漲5%的紡織品的輪船抵達洛杉磯卸貨的時候,上漲價格部分消失了。

  “自去年以來,中國海運的價格不斷下滑”,李剛無可奈何地說,“但是燃油價格卻逐步升高,導致中國大部分海運公司處于虧損運行,即使中遠這樣的大公司,接載率超過90%才能保持盈利水平。”

  這意味著當中國出口貨物價格開始上漲10%的時候,中國的海運價格正在以接近的速度下滑。“運費一般占高附加值的貨物價格成本的5%左右,低附加值貨物則更高,一般是10%。”李剛說。

  中國貨運代理協會會長羅開富對記者解釋說,中國近幾年海運業豐厚的利潤促使船運巨頭們不斷擴張,2002年到2004年大批貨船制造的訂單開始交貨下水,“特別是在今年,6000到8000乃至1萬TEU大型集裝箱船紛紛下水,加劇了當前海運市場供過于求的形勢”。

  更多巨輪的下水與密集的老舊輪船展開競爭的結果是運價的拋物線下滑。青島口岸數據顯示,7-8月份中日航線運價大跌,船運公司至少損失1.3億元。作為最大的運輸公司之一的中海集運上半年貨運量增長20%以上,“但受海運運價下跌及燃油價格高漲影響,整體營收僅上升3.5%”。

  以空運為主的華惠國際貨運公司并沒有像海運公司那樣壓價,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業務量的下降。“燃油價格上漲促使我們空運價格提高了20%,這導致接貨量比去年下降了10%-20%,收貨人接受不了這么高的價格,”該公司的蘇先生說,“空運價格一般占貨物成本的4%左右,加上中國商品漲價,公司今年代理出口訂單比去年少很多。”

  繼續漲價:沒有其他選擇

  但商品繼續漲價的壓力越來越大———海運過剩的運力只能抵消一部分成本。在過去的一年里,石油、鐵、銅、鋁等能源和原料的全球價格一直猛漲,中國的此類商品大約40%-50%依賴進口。但是,中國下游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速只有1.5%。

  “增加的成本大多數由生產企業和運輸環節消化掉了,比如沃爾瑪的采購價格一直沒有上漲”,一位經濟學者說。北京京客隆公司一位采購人員說,“零售商并沒有壓力,因為供應商競爭激烈,提高價格意味著他的商品可能無法擺上貨架”。

  不斷提高的“中國制造”價格,現在還看不到盡頭。“成本在不斷上漲”,香港在內地的一家大型出口商說,“連我們的老客戶也快承受不了不斷增加的價格,他們開始減少了訂單”。同樣的聲音來自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最近大批西方基金公司經理深入中國出口企業進行的調查都得到同樣的回答,商品價格不得不上漲”。

  這家綜合出口商的紡織品和玩具貿易占較大比重,這也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從去年到現在,每噸塑料從6000元上漲到12000元,大部分原材料都上漲了1/3,包括棉紗、化纖等,”該公司的香港管理人對記者說,“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悠悠球,出口價格從0.2元上漲到了0.26元,整體的運費也增加了20%以上,拖車費用從2600元上漲到了2900元”。

  這迫使商品出口價格在最近幾個月平均上漲了10%以上,“即使這樣,也沒有消化全部增加的成本,我們犧牲了本來就微薄的利潤”,他無可奈何地說,“對于老客戶只能逐步加價,我們剛開始承擔一半的新增成本,現在我們承擔20%左右,一些客戶知道原材料漲價的事實而愿意和我們一起承擔,但是仍然有些客戶減少了1/3左右的訂單”。

  單偉建認為,“中國企業將繼續面臨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率低下的困境,這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貸款需求,給銀行帶來風險”。這迫使中國不得不提高準備金率以及利率來抑制過多的信貸需求,防范金融風險,回報率低下的中國企業不得不提高價格以防止虧損。

  外貿增長未來將放緩?

  謝國忠認為,“從2000年開始,亞洲國家結束了90年代以來的通縮周期,以土地和原材料漲價為標志,勞動力價格隨后,這將在未來幾個月或者幾年后會逐步計入生產成本,漲價不可避免”。

  盡管中國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5089億美元,同比增長24.8%,但“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產能過剩的中國企業競相降低利潤出口,其中很多訂單都是去年簽訂。隨著美國經濟因加息而放緩,訂單正在減少,數據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始變化”。

  “中國外貿未來將放緩”,單偉建由此得出結論,“首先是由于世界進入加息周期而導致主要經濟體經濟放緩,需求減少;第二個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開始向終端產品轉移,高價格可能會影響消費;第三,中國貨幣流動性太強使得升值壓力很大,幣值可能作出調整;第四,出口順差過多造成國際貿易關系的緊張,出口退稅可能做出調整等”。

  對于出口占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經濟來說,預期的出口放緩將使從事玩具以及紡織品等低附加值產品制造的企業失去訂單。與此同時,抑制投資的調控措施將毀掉可能的新增就業。

  由此,中國“硬著陸”的可能性成為經濟界新的談論話題,例如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不能排除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

  對此,謝國忠反駁說,“除非美國倒下來,中國才有可能硬著陸,資本過剩的中國在短期內比美國經濟更有后勁”。單偉建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過剩的儲蓄正在幫助中國避免重蹈十年前的“東南亞經濟危機”。

  但全球經濟滑坡的風險也仍然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2007年急劇的經濟減速可能由兩個事件觸發———美國住房市場的急劇滑坡;或者通脹預期高漲,迫使各國央行升息。

  (作者: 張立偉)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