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痛苦的強者之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9:45 《法人》
比起常規的“以大吃小”式的并購,強強并購這種行業龍頭企業之間的聯合,更考驗并購者的勇氣和智慧 ◎文/本刊記者 柯浪 從國外企業并購的發展歷程來看, 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經濟急劇轉軌時期,都將發生大規模的企業并購,同時將產生一批企業巨人——美國經濟學家斯迪格勒曾指出,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兼并收購成長起來的。 這樣的歷史正在中國重演。 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的宋國良教授認為,中國目前經歷的并購高峰,是全球經歷的五次并購浪潮的一部分。此次并購風潮特征是“強強聯合、同業并購”,重點是金融業、電信業、保險業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 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指出,在新一輪的并購風潮中,民營企業間強強并購將成為趨勢。“當前中國的民營企業從幾百萬、幾千萬的中小并購,走向幾十億的大型并購,從國內并購走向國際并購,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現象,這一現象演變下去,就是一大批民營企業走向世界,成為跨國公司。”他說。 聯系最近接連發生的幾起并購:分眾聚眾,國美永樂,以及萬科南都之間的并購,似乎都印證了這一判斷。 痛苦的選擇 “生活的痛苦就是選擇的痛苦,但是我要為企業的未來著想,作出這樣的決定更是一種責任。”聚眾傳媒總裁虞鋒在選擇與分眾合作時表示。 做出與分眾的合并決定,虞鋒只用了短短兩周左右的時間。作為聚眾董事長,他面對的不僅僅是自己內心的掙扎,還要承受來自員工的不理解——之前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在期盼著聚眾能在今年去美國上市,而作為聚眾創始人,虞鋒更想獲得在納斯達克敲鐘的榮耀,做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但是,處于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虞鋒還是毅然走上了與分眾的整合之路。 雖然過程痛苦,但江南春對《法人》表示,“此次收購對分眾、聚眾都是一件好事。”他認為,合并后雙方競爭所增加的非理性成本將得到壓縮,雙方價格戰所造成的損失也會得到遏制,今后分眾的精力將集中在投資者的回報率上。 無獨有偶,黃光裕和陳曉在國美對永樂的并購過程中,也體會到了異常的痛苦和焦慮。“這次并購談判,是我做生意以來最艱苦的一場談判。如果不是志同道合和惺惺相惜,我和陳曉根本不可能談成功。” 黃光裕說。 “為了在這些核心對價問題上達成一致,我傷透了腦筋,也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我真是沒有想到,明明是陳曉主動先開口提出合并的,但是,在談判過程中,陳曉總是不愿讓步。”黃光裕說。 數十天的談判過程,黃光裕和陳曉兩個人之間,也曾經出現過數次很大的僵局。有一次,黃光裕甚至突然起身拂袖而去。“我當時差點兒就想放棄算啦。”黃光裕說。但18個小時之后,黃光裕還是主動給陳曉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信中煞費苦心地把他的立場理由充分地體現出來,字里行間還不時地用“以行業發展大局為重”來打動陳曉。 陳曉收到電子郵件后,居然用手機發了一條短信回復黃光裕:“還要接著談。” 強強并購的過程痛苦而艱辛,那么是什么力量讓越來越多的并購者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來呢? 強強并購成趨勢 按照參與并購企業的規模實力來劃分,企業并購包括強強并購、以強吃弱、以弱吃強、弱弱并購四種模式。從中國企業并購的短暫歷史來看,以強吃弱的形式最為常見,弱弱并購、以弱吃強的數量也有,但強強并購的例子并不多見。 以前的一般性的企業并購,往往發生企業因為經營不善甚至瀕臨破產,企業的所有者想把企業低價出售,或者國有企業因為長期虧損而負債累累,政府因為財政壓力而采取行政性的“拉郎配”方式促使企業兼并重組。對于上市公司,除了這兩方面的原因外,更大的動機則來源于二級市場誘人的融資誘惑、巨大的炒作獲利空間以及對上市公司的不斷榨取掏空,于是乎報表重組、財務重組甚至概念重組大行其道,而企業重組的方式也主要局限于簡單的資產置換。 然而,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國內競爭加劇,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目前來看規模都比較小。即使不入世,也達不到規模效益,其生存問題本身也值得懷疑,更不用提面對國際競爭了。而且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及外資的進入,這種競爭將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另外,當基本的生存條件達到以后,企業還會考慮更多的發展問題,比如多樣化經營、資產的管理以及向新行業滲透等。這些方面很多可以通過并購、迅速資本擴張來完成。因為并購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快速發展的問題,相反如果光靠自己積累,說不定在哪個環節上就可能被吃掉。 這種大背景下,國內企業不能僅僅將眼光放在與國內同行的競爭上,企業重組更不應該專注于股票二級市場的融資和炒作,而應該放眼國際,把注意力集中在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上,通過戰略性的并購重組調整自身的經營結構甚至整個產業結構,同時更加提倡強勢企業之間主動展開戰略性的強強并購,以達到快速壯大企業實力、迎接跨國企業不斷蠶食國內市場的競爭甚至與之爭奪國際市場的目的。 高盛公司董事總經理、國際顧問李青原指出,規模優勢、成長與擴大、競爭與生存、資本有效配置、企業整體運營策略,以及多元化經營、快速向新行業滲透等多項動因最終將推動并購的全面升級。“戰略并購才是企業并購的正確選擇,而強強并購則是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最有效途徑。” “高級”并購 與其他并購形式相比,強強并購在所需條件、實現手段和最終目的上都有所不同,應該說,它是一種更為“高級”的并購。 在全球競爭一體化的格局下,產業整合和發展成為全球并購的主題,調整自身產業規模,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并購的內在驅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強強并購的目的不再是簡單的融資圈錢和市場炒作,而是在明確的戰略指導下的戰略并購,旨在改變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并購的目的主要為集中并購雙方的優勢,快速壯大企業實力,迎接國際大企業的不斷蠶食,國內市場的競爭甚至與之爭奪國際市場,或者最大限度的占領地區市場。 過去國內企業的并購更多的以政府推動為主,企業按照市場要求自主進行的并購行為相對較少,這給企業并購后的整合過程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政府和企業都越來越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政府的參與會越來越少,而企業的自主程度會越來越高,尤其對于強強并購,更是強勢企業間充分按照市場規律作出的戰略選擇,這對于企業的并購過程以及并購后的整合過程都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今后企業的并購所采用的支付形式中,現金所占比例將會越來越小,而股票和債券等支付形式會占主流地位,尤其是強強并購,大量采用現金支付幾乎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事情。 西方國家證券市場相對完善,強勢企業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強強并購的案例一般都發生在證券市場上,尤其是后來的并購其支付形式多采用債券或者股票支付,這樣減輕了企業的現金負擔,有利于企業并購的展開,同時上市公司的并購和證券市場的完善又互相促進。 在中國,隨著證券市場功能越來越完善,企業并購行為也越來越多的發生在證券市場上,而對于強強并購,如果沒有證券市場的平臺作用是無法想象的。8月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于9月1日起施行。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利于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活動,形成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有利于上市公司借助證券市場平臺做優做強做大。 此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也將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強強并購掃清道路。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