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歐商會建言中國善待外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12:02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程明霞 北京報道 身兼比利時富通銀行北京首席代表與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兩項職務的楊森(原名Serge Janssens de Varebeke)先生,通常在這兩份工作上花費的精力一樣多,“各50%”,楊森說,“但最近幾周,我可是100%的精力都放在商會這邊了。”

  9月5日下午,楊森與商會的同事們一起正式對外發布了2006/2007年度《歐盟企業在華建議書》(以下簡稱《建議書》);當日早晨,他剛與來華訪問的WTO總干事帕斯卡·拉米先生共進早餐;而此前一天,9月4日晚上,他是與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共進晚宴的。

  既為祝賀中國入世五周年,也為當面向薄熙來部長呈遞這份新鮮出爐的對華《建議書》,楊森說,“當晚我們與薄部長的交流非常非常愉快”。

  中歐商會設立于2000年,是歐洲企業在華利益的最大游說團。從最初的50家,到目前的1000多家,商會會員包括諾基亞手機、西門子電器、歐萊雅化妝品、殼牌石油等眾多全球知名企業。

  “商會的主要工作就是積極關注歐盟企業在中國經商時遇到的問題,進行與雙方政府的對話。”楊森說。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逐年發布《歐盟企業在華建議書》,借此將歐盟公司在華業務中的各類問題傳達給中歐政府決策層。

  上周出爐的《建議書》已是第7版。“中國入世才5年,我們的《建議書》已經出了7部”,楊森說,“可見我們有多么重視中國市場,早在中國入世前就開始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

  持續地關注使得商會對中國市場的任何變化都非常敏感,所以,盡管今年的《建議書》仍然著重反映了幾個在華外資企業反復嘮叨的老問題,即政策透明度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的狀況,但2006年以來中方政府與中國市場出現的一些新的心思與苗頭,成為商會今年游說的重點。

  “我們注意到,中國政府今年新出臺的‘十一五規劃’,似乎在更多地強調由中國企業自主開發市場,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歡迎外商企業到中國投資,”楊森說,“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已經提前或按期履行了大部分的入世承諾,但歐盟公司的在華業務仍然遇到了一些阻力。”

  本年度《建議書》對商會會員的問卷結果,對此即有反映:相比較去年42%的比例,今年只有38%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在按時履行入世承諾,比去年略微下降了4個百分點。

  “當然,據我個人目前所知,還沒有在華歐盟企業,在中國政府頒布‘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就撤出中國市場,”楊森說,“但確實,有一位歐洲銀行的朋友對我說,他們將推遲進入中國市場,或者轉而進入其他亞洲地區,他說因為他們銀行一貫的態度就是要在合資銀行中擁有控股權,而不是最多只有49%的股權”。

  身在銀行業的楊森早在2004年2月出任中歐商會主席之初就曾表示,對外資而言,在中國最具潛力的領域是金融業,比如投行業務、基金等。

  而兩年后的現在,他認為,中國政府在開放金融業方面,仍然對外資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仍然存在一些非關稅壁壘,“比如,在注冊資本金方面等等。”

  “其實我們非常理解中國政府希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愿望,但是,我想,‘經濟民族主義’對雙方都不好,”楊森說,“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在口頭上與行動上,都體現真正的WTO精神。”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