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當今新版的洛陽紙貴 可惜不是美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4:48 財經時報
在家長和老師們督促孩子好好念書時,這個典故往往會被提及。 典故的主人公是晉代的文學家左思,據說左思小的時候是個調皮搗蛋的淘孩子。有一回老爸當著外人的面嘆息說:這孩子雖然聰明,卻難有大出息。自尊心受了刺激的左思從此發奮,終于寫出了《齊都賦》和《三都賦》,由于文采驚人,洛陽人爭相傳抄,導致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這是“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的典型案例,左思的好文章為自己贏得了名聲,為賣紙的贏得了利潤。 現代版的“洛陽紙貴”發生在大慶,可稱“大慶紙貴”。但是大慶的“紙貴”不是因為哪篇好文章的手抄本,這里的“紙”也不是白紙,是報紙。 故事是這樣的:大慶市宣傳部門組織了一個活動,要評選該市“十五”期間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為了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這次評選活動的選票,刊登在了8月23日當地的4家報紙上。正是由于這張選票,當地報紙一時成了搶手貨,據說一份原本0.5元的報紙,竟然賣出了50元的“天價”,足足翻了100倍。 《三都賦》手抄本流行的洛陽,紙張價格到底漲了多少個銅板,記載這一典故的《晉書》沒有告訴大家。但想來不會像大慶的報紙那樣“飛漲”。假如報紙不是個現代事物,而是在晉代就已經普及的話,估計刊登了《三都賦》的《洛陽日報》,也很難賣出百倍的“溢價”。所以大慶的這張選票,實在比左思的文采要“華麗”了很多。 可惜的是,大家“搶購”這些報紙,并不是群眾的投票熱情真的有那么高,而是某種背后的力量在推動。已見的公開報道是,為了讓這次評選能夠踴躍、熱烈,當地的很多部門、機關都布置了投票的“任務”。還沒有看到沒完成這一任務會受到什么處罰,但既然是上級布置的任務,總是嚴肅的、一定要完成的。 公開的報道還顯示,這些被要求完成任務的,還包括當地的許多中小學校,不為人知的人布置給了學校,學校布置給了老師,老師布置給學生——學生們就回去“布置”給了家長。 這就是新版的“洛陽紙貴”。 如果較一下“真”的話,“大慶紙貴”透射出的,是一種可怕的社會風氣。假如導致這一事件發生的原動力,還僅僅停留在某些部門害怕“冷場”,希望這一活動能夠收回足夠的選票,因而不惜動用手中的社會資源“發動群眾”的話,那還能夠理解。畢竟是橫貫“十五”期間,評選的又是“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要是收回個三五張選票,讓一出熱熱鬧鬧、本來很有“面子”的戲泡了湯,誰面子上都不好看。 若事情止于此,有關部門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過得去,評選也就是個評選,不至于有礙發展大局、有礙社會穩定,通過行政手段裝飾一個“評選”活動的門面,頂多算個“小題大做”之過。 但如果往更深層追究一下,這事就不那么簡單了。 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評選活動的候選人都有哪些,但既然是“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雖然說的是已經過去的“十五”期間——就可以想見,他們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現實的“影響力”。倘若追根溯源,不惜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甚至不惜給小學生布置這種“任務”的源頭,恰恰就是其中的某些候選人的話,事情的性質也就嚴重得多了。 左思以其《三都賦》導致洛陽紙貴,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談,因為他靠著自己的發奮和文采,而如果大慶事件中的某些“主人公”,真的是為了讓自己“當選”,依靠手中職權“拉選票”,從而導致“大慶紙貴”,想來不必千古之后,當下世人也自有評說。 彩石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