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解讀首份綠色GDP報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7:03 人民網—人民日報
環境污染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哪些行業是環境監管的重點目標?9月7日發布的《中國環境經濟核算2004》綠皮書給出了答案—— 孫秀艷 9月7日,《中國環境經濟核算2004》綠皮書正式公布。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環境污染經濟核算報告。從2004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啟動綠色GDP核算項目以來,綠色GDP一直吸引著公眾的目光。現階段的研究成果能夠告訴我們什么?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人士。 3.05%和1.8%意味著什么? 僅計算10項污染損失,就占到了2004年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1.8%換算為環保投資大約為當年GDP的6.8%,實際投資欠賬高達80% “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的比例為3.05%。”綠皮書的這一數字最為人們所矚目。它能真實反映目前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損耗嗎? “廣義的綠色GDP不僅要從傳統GDP中扣除自然環境部分的虛數,也就是資源和環境的耗減成本,還要從中扣除人文社會部分的虛數。我們這次搞的是狹義GDP,只是從傳統GDP中扣除資源和環境耗減成本,具體到環保部門,能夠扣減的也就是環境耗減成本。”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出,僅計算10項污染損失,就占到了GDP的3.05%,如果把沒有核算的內容加進去,可以想象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一個多么可觀的數字。 綠皮書中還涉及到另一個重要數字——污染扣減指數1.8%。專家稱之為虛擬治理成本。這個1.8%和3.05%又有什么關系呢?潘岳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說明:“如果我們把生水燒開或用家庭凈水器過濾一下,需要為此支付電費等處理成本,可能占到我們收入的1.8%,但如果我們不進行任何處理,直接喝生水,由此生病就可能至少花費我們收入的3.05%。” 潘岳認為,1.8%為環保投資規模的確定提供了科學依據。“虛擬治理成本1.8%換算為環保投資大約為當年GDP的6.8%。也就是說,如果2004年投入1萬億,就能基本解決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染的問題。事實上,2004年我們的實際點源污染治理投資僅為1900億元,不到應投入資金的20%。” 綠色GDP核算小組成員、北京大學教授雷明認為,數字反映出的欠賬問題值得高度關注。他說,欠賬一旦累積,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對人健康造成的損害以及處理這些欠賬所付出的代價都將非常巨大,甚至有可能抵消GDP的增長。 綠色GDP如何測算? 由于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并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綠皮書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布的綠色GDP核算結果。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指出,這個成果還只是階段性的、初步的,在技術層面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距離完善的綠色GDP核算體系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專家介紹說,一個完整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至少應該包括5大項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耕地資源、礦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和兩大項環境退化成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于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并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 進一步說,環境污染損失成本又包括20多項內容。此次核算僅僅計算了其中的10項(大氣污染造成的健康、農業和材料損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損失,以及固廢侵占土地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其它項目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沒有涉及。專家還指出,在已經核算出的10項損失中還存在低估和缺項的問題。 綠色GDP核算結果有何作用? 將污染扣減指數或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作為一項政績考核指標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綠色GDP核算結果對國民經濟、對公眾的日常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它能夠抑制某些地方官員“GDP崇拜”的傾向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易生告訴記者,“分部門和分地區的虛擬治理成本核算結果已經明確,這對未來環境污染治理重點、污染物總量配置和加強重點源監控體系建設給予了進一步的確認。” “核算過程本身也帶來許多有用的信息,如萬元GDP能源資源消耗等指標,讓我們了解哪些部門、哪些地區是資源消耗‘高強度區’,哪些部門、哪些地區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重災區’?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確定污染治理重點。”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這么說。 據核算小組主要成員、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金南透露,14個省的環境退化成本高于3.05%,21個省市的虛擬治理成本高于1.8%。面對這些數據,地方有何反應,數據是否能發揮作用? “如果起不到作用,當初我們就不搞了。在公布結果前,就有人提出如果地方政府對核算結果和排序存在異議,甚至有的地方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結果,這就很說明問題。”潘岳認為,通過發布年度核算報告,并使之成為各地綜合業績的評價指標,就會激勵各級領導干部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顧及到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和資源問題。 綠色GDP指標能否成為政績考核的一項標準,真正成為“綠色指揮棒”?潘岳說,將污染扣減指數或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作為一項政績考核指標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據透露,環保總局將重點研究如何利用綠色GDP核算結果來制定相關的管理政策,涉及污染治理、環境稅收、生態補償、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制度等方面。 國家環保總局規劃司司長周建說,國家環保總局已與中組部協調對接,將發布的指標納入干部考核體系的工作也正在推進。目前,3個省市的試點工作已經展開,先把環境質量指標、污染物控制指標作為考核內容。國家環保總局希望用5—8年的時間建立完整的中國環境社會綜合評估體系。 鏈接 據世界銀行和國內有關研究機構測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經濟增長有2/3是在對生態環境透支的基礎上實現的。中國的生態環境問題雖然有其自然環境脆弱、氣候異常的客觀原因,但主要還是人為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和粗放型資源開發方式導致的。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實現的。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