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國首個綠色GDP報告歷兩年風雨終面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5: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7日電 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今日向媒體聯合發布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與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一起介紹了這一報告出爐的背景。 據介紹,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簡稱綠色GDP核算)是指從傳統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的核算體系,能夠更為真實地衡量經濟發展成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于2004年3月啟動這一項目。兩年中,技術組對各地區和42個行業的環境污染實物量、虛擬治理成本、環境退化成本進行了核算分析,結論認為,2004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862.8億元,占總成本的55.9%,大氣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198.0億元,占總成本的42.9%;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57.4億元,占總成本的1.2%。 潘岳與邱曉華共同介紹說,完整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至少應該包括5大項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耕地資源、礦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和2大項環境退化成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于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成本包括20多項,此次核算僅算了其中的10項(大氣污染造成的健康、農業和材料損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損失,以及固廢侵占土地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沒有涉及。總的來說,這次核算的結果只是整個結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經核算出的10項損失中還存在低估和缺項的問題。即便如此,損失也已經占到GDP的3.05%,數字非常驚人,說明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除了污染損失,此次核算還對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進行了核算。結果表明,如果在現有的治理技術水平下全部處理2004年點源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資約為10800億元,占當年GDP的6.8%左右。同時每年還需另外花費治理運行成本2874億元(虛擬治理成本),占當年GDP的1.80%。而中國“十五期間”環境污染投資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潘岳與邱曉華指出,這次核算得出的結果雖不完整,但也足以對現實全貌有所估計。這些數字再次證明了,環境危機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經濟發展。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不斷增長的GDP數字,是建立在資源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斷透支的基礎之上的。這種高消耗、高污染、高風險的發展方式雖然起到過應有的歷史作用,但在今天,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資源能源瓶頸時期,不能承受資源衰竭造成的風險;社會又進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矛盾多發期,不能承受環境污染引發的社會問題。黨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隨后又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中國政治思想領域內的一次重大升華,是中國由傳統工業化模式向新型工業化模式飛躍的一個重大契機。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必須有堅實的制度來支撐。如果不能夠建立一套全面客觀的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體系,就無法完成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既定目標。 據介紹,2006年7月初,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在北京聯合召開了該項目成果專家評審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院士和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對該項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組認為,項目提出的核算技術和方法體系基本科學合理,為建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于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研究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在中國環境污染經濟核算方面具有開創性和標志性意義,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和國際社會的支持。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啟動了科技攻關和專項研究課題,世界銀行專門設立了技術援助項目。聯合國環境署、統計署、亞太經社會、歐盟、挪威、荷蘭以及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等對中國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此外,為了配合國家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河北省、遼寧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試點工作。調查了轄區內30%的重點工業污染企業、所有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以及3萬個左右的家庭,調查還涉及到除環保和統計部門以外的衛生、農業、水利、城建、交通等相關部門。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