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北大副校長海聞:經濟高速增長至少還有2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7:28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獨家專訪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

  勞動力成本國內市場需求支持高速增長 需要處理好宏觀經濟穩定等四方面挑戰

  本報記者 吳月輝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已持續了27年年均9.3%以上的高速增長,遠遠高出世界上平均3%的增長率。這種高速增長還能持續多久?有利條件是什么?阻力和挑戰又在哪里?本報就此獨家采訪了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聞。

  中國經濟還有續增動力

  記者: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在未來繼續保持7%至8%的高增長,這是國際國內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您是如何認為的?

  海聞:到底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我們能否保持這種持續的高速增長,全球各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作為經濟學家,我的觀點基本是樂觀的。這種樂觀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情況的分析對比基礎上的。我認為中國還有繼續增長的動力,至少還可以高速增長20年。當然,這種高速是相對的,年增長率大概在6%-10%之間。

  勞動力優勢長期存在

  記者:您這樣認為的根據有哪些?

  海聞:之所以這樣認為有四個方面的理由。

  首先是中國的人力資源、勞動力的成本至少還有20年的競爭力。經濟發展很重要的是看資源能否支撐你的競爭力。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目前我國很多人仍然生活在農村,一直到2004年,農村人口仍然占全部人口的58.2%。這部分農村勞動力成本是很低的。一個國家的經濟要想真正完成起飛,它的農村人口一定要降到20%甚至以下。我們的經濟增長有多長時間,取決于我們的農村人口的轉移有多長時間。如果我國還需要20年的時間把農村人口從60%降到20%,那么我們在這20年中還有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

  內需成為“第二節

火箭

  海聞:第二,中國市場規模產生的內需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學里有個規模經濟的定義,是說當一個企業,或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平均成本會下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規模,不要說不能盈利了,甚至連生存都成為問題。在這方面,中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13億人的購買力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未來20年中,我們國內的市場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說外貿外資是推動我們經濟起飛的第一節火箭的話,國內市場發展所產生的巨大需求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經濟繼續快速增長的第二節火箭。

  制度改革帶來創造力

  海聞:第三,中國深入改革產生的制度變遷將進一步帶來創造力和提高生產力。我國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把制度改革完成。制度的改革和變遷可以繼續提高我們的生產率。我們通過制度的改革,可以使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我國的企業,從市場形態來講,還存在許多壟斷行業,它們損失了很多效率,另外,很多企業的產權改革還沒有完成,這方面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如果這個改革完成,那么資源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外部條件比當年日韓好

  海聞:第四,更加開放的國際環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場與資源。總的來講,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世界更加開放了,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把很多原來非規范的或者雙邊的貿易,變成了一種全球的規則。這首先給我國創造了更加穩定的外部條件,這一點可能比當年日本、韓國發展的時機還要好,因為那時他們也受到很多反傾銷,受到很多貿易上的不公平待遇,F在我們至少有更多的規則,尤其是烏拉圭回合后,國際上的關稅或非關稅壁壘更加低了。

  主要擔心四個方面挑戰

  記者:我國經濟要再持續穩定高速增長20年,期間還會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海聞:可能性不等于現實。中國經濟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妥善地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對我們的挑戰,如果做得不好,經濟仍然會出現波動,甚至是停止,F在,我主要擔心的是四個方面的問題或者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如何避免宏觀經濟的大波動,保持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我國目前很多宏觀波動是非經濟性的、非理性的,很多波動不是由企業引起的,而是由政府推動的,F在我國的地方政府始終有投資的沖動,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會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現在中央政府還是比較謹慎的,不斷通過宏觀調控來抑制一些增長過快的行業。但如果不從根子上解決地方政府投資沖動的問題,宏觀經濟大波動的風險就會存在。

  第二個挑戰是如何避免我國企業的小而全問題,F在我國的企業本身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卻涉及很多行業。每個都做,哪個也做不專做不深,F代經濟強調規模經濟,這就需要企業要專業化,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才能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個挑戰是如何保持社會的穩定。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存在缺陷,市場存在失靈,市場解決不了社會公平性的問題。收入差異太大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雖然人口眾多,但這只是個潛在的大市場,還不是現實的市場。只有使13億人都有較強的購買力時,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如何讓13億人都有購買力,除了發展經濟外還取決于收入的分配。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處理好國際關系,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遭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國際環境,這個環境不是以簡單的政治來劃分,而是因為經濟所造成的一個新環境,比如反傾銷案、貿易戰、匯率之爭,都與經濟有關,所以,如何適應這個國際環境,如何處理好這些國際關系,也成為我們能否持續20年發展的最重要的一環。

  重視市場失靈衍生問題

  記者:那么該怎樣處理好這些問題以保證我們未來20年的持續增長呢?

  海聞: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同時轉變政府角色,解決好市場失靈帶來的問題和國際關系。中國的改革必須要進行下去。包括企業改革、

醫療改革、教育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財政稅收也是改革的重點之一,尤其是目前的地方稅收體制。此外,我們的行為處事和心態都要有所改變和調整。很多舊的意識和觀念要改變以適應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發展需要。在國際關系上,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也要有一個大國的姿態,并且善于爭取國際輿論和公眾輿論及民意對我們有利的影響。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