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武漢城市圈龍頭舞起來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0:15 人民網-市場報
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就在《建國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漢建成如紐約、倫敦之大。”當時,許多中外專家學者都稱武漢為“東方芝加哥”。 進入21世紀,以武漢為龍頭的武漢城市圈經過3年的發展,不僅成為湖北省產業和生產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成為中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以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帶為重點,形成支撐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這段表述不僅首次正式將武漢城市圈列入中央文件,而且將武漢城市圈列為促進中部崛起的4大城市群之首。 打造“第四大城市圈” 3年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就決定,建設以武漢為圓心、包括周邊100公里以內8個城市的武漢城市圈,將其打造成拉動全省乃至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并逐步成為湖北省參與全國乃至全球競爭的龍頭。 去年,武漢市社會科學院“中部崛起”課題組對現有的中部地區6大城市群作了比較分析。6大城市群分別是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景城市帶、合肥蕪湖城市帶和太大城市帶。 研究報告中稱:武漢城市圈的GDP是其他城市圈的2倍至4倍左右,經濟總量遠遠大于其余5個城市群;第一產業增加值是長株潭城市圈的6倍,是昌九景城市帶的20倍,第二產業增加值是其他城市圈的2到3倍,第三產業增加值是其他城市圈的1.6倍至3.8倍。 從6大城市群競爭力比較分析,武漢城市圈綜合競爭力、綜合市場占有率和綜合生產率均排在第一位。專家們稱,武漢城市圈是一個僅次于東部三大城市圈的中國第四大城市圈,但與前三者相比,目前還存在較大差距。 “龍頭”高揚舞動“龍身” 武漢是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處于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3大增長極的中段,曾被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喻為中國經濟大棋盤上的“天元”。今年3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武漢的區位競爭力位居第三位。 核心城市是城市圈的輻射源與發動機。在武漢城市圈,武漢是當仁不讓的“龍頭”。只有舞動“龍頭”才能推動整個城市圈的發展。 2002年,國內汽車生產巨頭——東風集團,總部整體遷至武漢;緊接著,全國最大的水電施工企業“葛洲壩”,決定總部遷至武漢;肯德基、麥當勞、中鐵十一局等國內外行業領頭企業,也紛紛將區域總部或總部設在武漢。“龍頭”揚起來,作為城市圈內“龍身”的8個城市同樣開始舞動活力。 在工業合作方面,武鋼、武煙、神龍、凱迪等一批企業加強了與周邊城市企業的合作。武鋼與鄂鋼簽署合作協議,投資20億元的武鋼鄂州球團廠項目一期建設進展順利。武煙集團通過收購周邊城市煙廠,規模達到年產220萬箱。 在商貿合作方面,武漢市各大商業集團及餐飲企業,在圈內8市新開連鎖經營網點27個,新增營業面積2.9萬平方米。目前網點總數已達58家,總營業面積近20萬平方米。 在農業合作方面,武漢市農業局組織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據統計,去年武漢中糧公司收購圈內城市生豬1.24萬頭;武漢白沙洲大市場銷售圈內城市蔬菜1.53億公斤,水產品1000萬公斤,金額2.2億元;武漢中百購銷圈內城市農產品達2億元。圈內城市每天有50多萬元的農產品進入武漢銷售。僅孝感市,現在進入武漢的農產品及加工產品就有60多個品種,年銷售總量達160萬噸,銷售額30億元。 騰飛任重道遠 當前,武漢城市圈建設雖然取得明顯進展,但仍處于城市圈建設的初級階段,“騰飛”的道路上還面臨著多方競爭的壓力。 來自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一方面,東部的產業集聚還未到達頂點,并沒有出現向中部梯度轉移的明顯跡象,仍然表現出較強的吸納態勢。另一方面,中部其他城市群紛紛出現“搭車”現象,如長株潭城市圈、合肥蕪湖城市帶、昌九景城市帶、太大城市帶等分別提出對接長三角、融入珠三角和承接京津唐。 毫無疑問,這對武漢城市圈構建重要戰略支點的設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對此,羅清泉省長提出,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處于“龍頭”地位的武漢,要進一步加快產業升級、結構升級、功能升級步伐,集中力量發展高技術、高集成度的現代制造業,發展具有大都市特點和優勢的現代服務業,盡快形成區域性的產業高地。圈內其他城市,要結合各自的比較優勢,緊緊圍繞武漢的產業升級發展配套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孫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