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海南農墾發生退場風波部分橡膠園遭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01:50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梅芳/海南報道 一場因歷史遺留問題而引發的私搶國有橡膠、私分國有膠園的流血沖突,已經在海南農墾持續半年之久。 “最初只是某些農場要退場,可原本正常的退場被升級為沖突,再后來更演變為某些人哄搶、甚至私分國有橡膠園,直至最后惡化為流血沖突。”海南農墾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私搶、私割暴力沖突背后的真實原因是什么?是職工利益沒有得到保護?還是近年來天然橡膠價格上漲的誘惑力太大? 農墾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這場風波中,墾區共有10多萬畝橡膠遭掠奪性搶割,由此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達3億多元。 海南農墾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種植基地,而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和需求國,對此,專家指出,海南農墾的退場風波能否妥善解決,不僅關系墾區生產經營和社會穩定,也事關中國的橡膠產業安全。 而對于因為退場而引發的系列沖突,是否可以采取“一退了之”的解決辦法? “橡膠保衛戰” “你看!你看!這些橡膠樹到現在還在流膠水,整整有18個小時了,怎么得了呀!不出多久,這些橡膠樹將變成不能產膠的死皮樹,到那時人們只能‘望樹興嘆’了。”8月初,《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到發生沖突的海南農墾墾區,望著在最近的沖突中遭受野蠻搶割的橡膠樹,墾區西培農場生產技術部部長符睿憂心重重。 據介紹,這些因被野蠻搶割而遭到破壞甚至面臨死亡的橡膠樹已達10多萬畝。 海南省墾區公安局提供的資料表明,自從今年年初墾區所屬的國營西培農場因個別職工帶頭鬧退場而引發“2·13”、“4·26”、“4·27”等系列沖突事件。受此影響,連月來,在海南省儋州地區的西慶農場、西華農場、西聯農場、八一農場等幾個國營農場也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搶膠、搶割。 據介紹,發生搶割膠的幾個農場都位于海南西部重鎮——儋州,儋州是海南農墾橡膠主產區,年產膠產量占了海南農墾總量的1/4,同時它也是海南墾區落實推進橡膠向中西部轉移戰略的要地,因此它在墾區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海南農墾有關領導對《中國經濟周刊》說,這些鬧退場者的要求和目的逐漸升級:先是要求退出農場,“還他們的土地”,后又圖謀將國有膠園占為己有,最后甚至對礦業資源和旅游資源也提出了權屬要求。 “西培等農場的這次哄搶國有橡膠、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其規模之大、參加人員之多、造成后果之嚴重,全國少有,歷史罕見,嚴重危害墾區的生產經營和社會穩定。”海南農墾總局有關領導對這次沖突事件如此分析和評價。 系列沖突事件發生后,各相關部門和領導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和重視,海南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聯合工作組,農業部主要領導也分別對此做出了重要指示,希望積極妥善處理。 2月份發生暴力沖突后,海南省委省政府于3月18日派出聯合工作組進駐西培農場,并明確表態:退場是不可能的、私分國有膠園和毆打保安人員是違法的。 但是,事態并沒有因此解決和緩解,相反呈惡化趨勢。海南省農墾工會提供的調查報告認為有多方面原因:對退場風波的苗頭掉以輕心,“麻木不仁,認為泥鰍掀不起大浪;簡單從事,沒有深入細致的工作”;解決并場隊實際問題的行動遲緩、作為不大;對退場風波中的違法犯罪活動打擊不力,致使事態處理的難度不斷加大,“對早期出現的違法行為沒有堅決打擊”、“對退場風波中違法犯罪行為的定性和表態過于遲緩”等等。 系列沖突為何發生: “并場”歷史和“退場”要求 據了解,海南農墾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種植基地。上世紀50年代初,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橡膠禁運,中國政府決定創建海南農墾,海南農墾人經過艱難創業,打破了“北緯18度以北不能植膠”的國際神話,在荒山僻壤中開創了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基地。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汽車、化工等行業的發展,天然橡膠需求量急劇增加,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和需求國。而海南農墾抓住這一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在進行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和產權改革的同時,逐漸開始實施其國際化戰略,爭取國際橡膠市場話語權。 據《中國經濟周刊》調查了解,近年來海南農墾不僅扭轉了長期虧損的局面,而且利潤大幅增長。如從“九五”時期虧損8.81億元,轉為“十五”時期盈利8.64億元,其中2004年盈利4.71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海南農墾還進行了一些列改革創新,如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組建大型股份制企業集團等。 但令外界不明白的是,在海南農墾發展如此迅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國際市場上贏得越來越大影響力的大好形勢下,為何會發生如此嚴重的風波和沖突? 據海南農墾總局有關人士介紹,引發這場沖突的最直接因素是“并場”和“退場”事件。 所謂“并場”,是指上世紀的1980年,國務院為解決海南的場鄉土地糾紛問題頒發了202號文件,批準將毗鄰的811個自然村、14.4萬人口就地并入海南農墾所屬的38個農場,由此形成了所謂的并場隊和并場農民(以下簡稱“并民”)。 墾區某負責人分析說,25年前,廣大農民是愿意并場的,因為當時農場比農村富裕,在農場能獲得生活保障。所以,此后的20多年間,并場隊作為墾區的一份子,與墾區同甘共苦。 但到了2005年3、4月份,情況出現了變化,并場隊中有少數人到場部上訪,訴求中蘊含退場的意欲;7、8月份出現了有組織的上訪;2005年12月份,西培農場的鴕馬隊首次公開私分膠園,在56個并場隊中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 此后,沖突不斷升級,并從西培農場擴延到周圍多個農場,直至惡化為私搶國有橡膠、私分國有橡膠園等非法行為。 海南省農墾工會的調查報告認為,如今一些人提出退場,是因為這些人不再感到農場有何優越性,所以產生分離情緒。而在退場風波的背后更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客觀原因。 首先是就業不充分,據發生退場風波的西培、西華、西慶、八一等四個農場統計,并場隊的橡膠面積(不含職工自營橡膠)只占橡膠總面積的19.2%,而人口卻占總人口的49.7%,從而導致并場隊的總體就業條件比較差。而2005年農墾進行集團化改革時,再次將割膠崗位向少數人集中,并場隊的就業形勢更為艱難。如西培農場新盛隊35戶并民中只有9戶有崗位。雖然沒有崗位的并民可以承包水利,但人均只有0.44畝,就業與生存出現困難。 其次,膠價上漲的誘惑力太大。每噸橡膠價格由長期的六、七千元,猛升至三萬多元,使得許多曾經不愿承包橡膠的并民轉而向農場要土地、要膠園。 另外,近年來惠農政策相繼出臺,這也加劇了并民心理上的不平衡。現在的農民種地、子女上學都不用交錢,用的是低價電,燒的是低價油。與此相反,并民還要或多或少地向農場繳納費用,子女上學還要交學費,每度電也比農村貴1元左右。還有,村村通工程、安居工程、水電沼氣等基礎設施在農村已全面鋪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證、養老保障等福利制度也相繼出臺。 鑒于上述原因,一些并民認為,昔日國有農場的優越性已經消失,如今當農民更合算。而作為并民,他們的生活沒有得到相應改善,實際困難沒有解決,如一些并場隊至今沒有通路、通電,甚至一些并民仍然住著危舊茅草房,引用地表水,許多還是低收入家庭。 該調查報告還根據實地調查資料得出結論:一些并民的生活狀況與并場時相比所差無幾,與外界相比卻有天壤之別。于是,要求“退場”成為一些并民合乎邏輯的選擇。 除了以上這些并場隊和并民的一些實際困難外,還有一個體制性的根源——海南農墾的“企業辦社會”歷史性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 “企業辦社會”問題沒有解決,使得許多惠農政策與之擦肩而過;而橡膠價格只是近兩年來才上漲,在此之前,價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所以農場普遍困難,負擔過重。 如這次沖突發生最早的西培農場曾經有過輝煌,但由于長期負擔過重,特別是因為接受并場隊而形成的“小孩背大人”的局面,使其成為全省5個特困農場之一。近年來,隨著橡膠價格的回升,該農場全部償還了拖欠職工的各種債務,也為并場隊作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一些并民對于農場所作的努力和政策性、體制性障礙問題并不太了解;而退場后帶來的利益卻是立竿見影的:退場意味著可以分到一定數量的橡膠園,從而實現“耕者有其田”,有業可就、有錢可賺。 據介紹,基于上述歷史原因和眼前的現實利益考慮,正在進行退場試點的西培農場,90%以上的并民愿意退場,退場有著相當的群眾基礎。 并場隊問題最終如何解決:能否簡單地“一退了之” 事實上,為了盡快平息日趨惡化的局勢,海南省委、省政府從構建和諧墾區的戰略高度出發,決定西培農場進行退場試點:同意以1980年7月24日為界限,有條件的接受并場隊群眾退場的強烈請求,原則上同意西培農場并場隊實行“群眾自愿,分步實施,整建制退場”。 不過,綜合各方意見和觀點,西培農場的退場試點似乎還不能成為解決并場隊的唯一和最終選擇。 海南農墾總局和中國農林水利工會的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說,盡管目前大多數并民的退場愿望較高,墾區的最終決定也必須充分考慮并民的自身意愿,但是他們的退場愿望可能更多是基于現有的膠價上漲和眼前利益考慮;而退場決定是關系他們未來甚至幾代人的大事,所以對于并場隊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不能采取簡單的“一退了之”,而是應該從長計議,探索更加積極穩妥的途徑和辦法。 海南省農墾工會提供的調查報告對退場的利弊作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如西培農場是在非常特殊、非常極端的背景下決定讓并場隊退場的,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海南省政府決定在西培農場進行退場試點,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從整體和長遠考慮,退場并非解決并場隊的理想途徑和辦法。 如退場很可能帶來更多的后遺癥,因為退場只能解決并場隊的一些眼前利益和表面問題,而深層次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如人多地少、就業不足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土地糾紛可能死灰復燃。1980年的國務院202號文件的最大功績在于把幾乎無法解決的土地糾紛問題,一夜之間解決了;在生產、社會秩序安定了25年之后,如果終止202號文件,場鄉土地糾紛是否會重新泛濫,鄉與鄉之間的土地糾紛是否也因此加劇。 事實上,土地糾紛似乎已經開始了,如西培農場的退場風波中,某些并民已經將他們的“界牌”插到了屬于墾區的西培農場場部地區;而今年6月1日,西培農場的并場隊之間又因劃分土地和膠園而發生了斗毆事件。 而退場更大的后遺癥是,群眾的負擔問題得不到解決,并場隊與地方的矛盾將浮出水面。如最近海南省政府在退場試點中作出一項規定,要求退場隊不得將橡膠收入全部裝進個人腰包,必須拿出35%作為發展資金和公益基金,對此群眾抵觸情緒十分強烈,工作組非常為難,新政策面臨流產。 調查報告還指出,退場不利于區域經濟發展,因為農墾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大,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代表;如果退場,將使當地農業再次回到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去;海南農墾作為國內最大的橡膠種植基地,這種與農業產業化、集約化和規模經營方向相反的經營方式,也會影響到我國橡膠產業的安全。 因此,調查報告建議,解決并場隊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調整產業結構力度,迅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并民待遇。 如海南省的南田農場有49個并場隊(民族村),并民多達1.54萬人,占農場總人口的58.3%。該場曾經是全省5大特困農場之首,群眾貧困面達95%,群眾情緒也曾有過波動。該場領導介紹說:“當初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們不向貧困宣戰,有一天群眾就會向我們宣戰。”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們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以橡膠為主,芒果、旅游、建材等新興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現在就是拿鞭子趕,并民也不會走了,”農場干部風趣地說。 因此,解決并場隊僧多粥少、共同貧窮的問題,唯一的出路是調整結構、發展多種經營,但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回旋空間。 該報告指出,農場能夠依托強勢膠資源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有組織、有計劃跨系統、跨地域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個人風險,增加個人收入。與退縮相比,并場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記者在現場的采訪調查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各級政府和海南農墾總局的積極引導和推動下,特別是在公安部門加大了對哄搶、私分國有膠園等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的威懾下,發生在墾區的沖突已經得到極大緩解。 但是,很多人擔心,目前這種事態緩和是否只是暫時性的?據了解,海南農墾總局依然沒有放松警惕,迫于形勢需要,還自行組建了多達6000人左右的新“護林保膠自衛隊”,以避免和應對可能爆發新的哄搶國有橡膠園等非法行為。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