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政策扶持應該轉向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38 中國經營報
訪應用材料中國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莫大康 《中國經營報》: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國家對關鍵產業項目引進的監督審核機制幾乎沒有。在這方面,國外有何先進經驗值得借鑒? 莫大康:國內在關鍵產業的項目上,首先應嚴把“引進”這一關,這就需要完善專家機制,加強專家的話語權。在地方,許多政府官員并不太了解行業的發展,只注重資金等短期利益,不顧產業鏈方面的長遠利益。 國外的高新技術市場之所以比較規范,是因為其建立在投資人監督的體制之上。在西方國家,政府一般不干預產業投資,投資項目只需向投資人負責。 《中國經營報》:對于常州納科微、北京的阜康國際等項目的擱淺,你怎么看? 莫大康:政府、投資人和產業環境三方面原因兼而有之。事實上,類似的常州納科微的項目還很多。不同的人其目的也不盡相同。有一部分人真想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進步,但對項目的風險及融資估計不足;也有少數人動機不純,一旦政府在資金上不能支持,其項目就難進行下去。 《中國經營報》:對于半導體、軟件等關鍵產業的發展,國家一直給予很大力度的支持和培育。你認為這種扶持是否行之有效? 莫大康:應該說,國家的扶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數字顯示:“八五”期間我國引進技術價值30多億元人民幣;而從“18號文”公布后的五年時間內,我國在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則高達100億美元以上。 “18號文”促進了當時高新技術產業鏈向中國的轉移。根據“18號文”,關鍵零部件領域在中國設廠享有稅收、土地、貸款等各方面的優惠。據粗略估算,在中國內地設廠成本要比在中國臺灣和美國本土低20%左右,成本的降低大大吸引了外資。 然而,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首先,產業轉移有了成本更便宜的地方如印度、越南等。此外,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已具有一定基礎,8英寸、12英寸芯片生產線都已存在。如何完善現有的半導體產業,并使其發展壯大,政策支持也應該有新的內容。 因此,我們的扶持政策應該抓緊變化——由側重于吸引技術到加大自主創新,讓地方政府不再以引進了多少技術為榮,而是以進行了多少自主創新為榮。 《中國經營報》:因為核心技術的缺失,國內關鍵產業的發展不得不大規模引進國外的技術,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現實。你認為這些關鍵產業如何能夠走出自己的路? 莫大康:我們的關鍵產業企業必須全方位加大研發的投入。中國關鍵產業的發展應該向韓國學習,中國雖然不可能做到如韓國那樣舉國“傾注”,但要“集中力量個個擊破”。到過韓國的科技人員都知道在首爾旁邊有一座很普通的樓房,正是在這座樓里,韓國政府組織很多專家,由政府出面研發核心技術,韓國半導體、液晶面板、游戲等關鍵產業的核心技術由此得以突破。之后,韓國政府再無償,或收取一小部分資金轉讓給企業使用。 在對企業的扶持上,韓國政府緊緊瞄準了一個點——三星。目前,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太過面面俱到,不能夠重點突出,到頭來“大家都不解渴”。 李清宇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