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短視之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36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李清宇 北京報道 6年了,這些產業并沒有走得更遠。 像世華公司一樣的故事,正在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里蔓延。常州納科微們的“流產”、阜康國際天津、北京、成都的輪番搬家等等,產業隱患開始顯現。 2000年6月25日,“18號文”——《鼓勵軟件產業和芯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發布,為全球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產業技術向中國遷移敞開了大門。 都是地方政府惹的禍? 這些發展不甚理想的項目,多半受到過地方政府的“優待”。 “只要企業擁有一半的資本金,政府就提供另一半兒貸款。”盡管后來多有爭議,但阜康國際曾被北京市高調引入,地方政府的政策優惠無疑是“誘餌”。 2006年7月,中芯國際一工廠在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始建設。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吸引中芯國際的條件就是“前期不需要中芯國際投錢,包括土地、廠房等投入均有武漢市政府支出,再由中芯國際‘租用’。”為此,武漢市政府的總投資高達100億元人民幣。 該案例被看成是地方政府引進半導體項目的“大手筆”之一!霸瓌t上不應該由政府來投生產線!辟惖项檰柟景雽w分析師李珂表示。 “地方政府和風險投資都看不上傳統行業,他們只關心誰能夠在短期內帶來更高利益。而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產業正好符合這一條件,既有鼓勵自主知識創新的美名兒,又可以彰顯政績!币晃粯I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國家規定,除“18號文”的相關優惠措施以外,地方政府還可按照投資人的投資比例追加10%~20%的配套資金。 為爭取這些項目,“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你的貸款利率為5%,我就是4%……”半導體專家莫大康這樣描述地方之間的爭奪。 然而,常州納科微、寧波寧中微、北京阜康國際等諸多企業都因為資金不到位而“死”。 據記者了解,除了這些項目的確需要很大的投資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人的“想當然”:“他們覺得從國外的風險投資那里融一部分資,再借著國內城市間互相攀比的優惠條件,從國內銀行貸一部分錢,就可以支撐起來往前走。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沒那么簡單了!蹦罂嫡f。 在這些大規模的投資項目中,很難發現投資人個人自有資金進入的痕跡。而事實上,在這些項目開始前,不是沒有專家提出過異議。“長官意志讓人無奈!币晃挥H自參加過半導體項目討論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府是找了很多專家研究可行性報告,但是在找專家之前,聲音就已經定了,專家的聲音根本起不到關鍵作用! 另一方面,引進項目的整個過程缺少必要的審核機制,“即使不行了,也沒有問責制。漢芯倒了,卻沒有一個政府官員背責任,責任都是專家的!鄙鲜龉ぷ魅藛T表示。 創業沖動的隱憂 “在微硬盤、半導體、液晶面板等關鍵零部件領域,只有前三名才能生存。”上海圣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海平說,這些行業大都有巨頭壟斷,留給中國的空間不多。 從資本層面來看,關鍵零部件產業動輒需要數十億、乃至上百億元的投資,而資金來源只靠國家投入是不夠的,銀行和風險投資才是資金來源的主渠道。 “資本是逐利的。如果產品成本的下降速度趕不上價格的下降,那么資本市場的態度一定是謹慎的。”莫大康表示。據記者調查,2006年春節期間一臺30寸的液晶電視售價為12000元左右,2006年夏季的售價則為9000元左右。“產品價格的下降必然要均攤在關鍵零部件上,而半年來液晶面板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痹谶@種情況下,資本對關鍵零部件的投資開始謹慎。 整體產業環境也為投資人和銀行所看重。“關鍵零部件產業的周期性一般很強,以半導體行業為例,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其市場周期一般為1年半左右,時下正處在產業的低谷期!狈治鋈耸空J為,“產業最快復蘇要到2006年底或2007年初! 從核心技術上看,關鍵零部件產業在國外發展了很多年,規模效應已經凸現,“它們的產品比你好幾十倍,生產成本卻比你低很多!币F缴钣畜w會。 而根據摩爾定律,“每18個月技術就要更新一次。”為此,半導體巨頭們的研發投入是驚人的,“在未來10年,每年不少于4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庇⑻貭柛呒壐笨偛没粮裨涱A言,只有這樣才可以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 “除雄厚的資金和技術積累以外,這些巨頭們還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專利體制,后進者幾乎不可能與之抗衡!币F讲粺o感慨。 小刀切肉 “國外不可能把最先進的技術給你。給你技術就等于給你市場,給你錢。”莫大康說。 另外,諸如美國等國家均設有相關的壁壘措施,限制某些高新技術產業對華的出口。此前不久,美國商務部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在一片質疑聲中,再一次收緊了對華43種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其中半導體等關鍵零部件產業均在其列。 “以前我們就覺得有錢就能買到好的技術!蹦罂嫡f,由于缺乏經驗,外商曾經把廢棄的產品線高價賣給中國。“現在才開始明白,我們只能買到西方的二三線技術,甚至更落后的。” 莫大康表示,如何吸收和利用這些二三線的技術才是最關鍵的。而據粗略估算,吸收成本甚至要高出引進技術的3~4倍。 “首先要找到關鍵的市場。即使掌握外圍生產技術的國家也很少,二三流技術一定有它的市場!币晃磺鞍步輦惖膯T工對記者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要站在這些二三線技術上進行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蹦罂当硎,必須加大研發投入,臺基電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在5億美元左右,即使中芯國際,這一國內半導體制造業的“老大”,一年用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只有8000萬~9000萬美元。 “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短視行為,企業只要能在短時間內實現高利稅就可以,根本不考慮企業的后續研發。”分析人士認為,政府的短視行為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累積了隱憂。 “就像小刀切肉,中國關鍵產業的發展需要一點點地來。”姚海平作了一個比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