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尋找自己的發展個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 04:14 財經時報
本報特約記者 王影 積極鼓勵東部地區企業采取聯合開發、互利合作、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中部省份的支持力度。中部省份根據與西部地區的資源互補、產業互補關系等,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 中部省份要實現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中迅速崛起的目標,必須正視、解決其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采取正確措施,把握發展機遇,以實現中部與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進一步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如何做到這些?本次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中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南昌大學博士生導師尹繼東教授,和中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南昌大學陳斐副教授,就此問題展開對話。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財經時報》:你認為中部地區應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陳斐:面對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的歷史機遇和西部大開發浪潮的沖擊,中部省份能否適應新形勢,取得大發展,實現迅速崛起的目標,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環境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改善經濟社會環境,特別是政策環境、服務環境。 為此需要:1)解放思想,樹立新的發展觀念,敢于突破,探尋加速中部省份崛起的新思路;2)大力改善基礎設施;3)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夯實中部崛起的產業基礎;4)完善地方發展政策;5)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努力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和法制環境,積極培育、完善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6)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會氛圍,以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 《財經時報》:你覺得中部省份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要做那些工作? 尹繼東: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中部省份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中迅速崛起的基礎和迫切要求。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的落后和不足,已成為制約中部省份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國家投資進行,發展相對落后。中部省份鐵路密度相當于東部水平的80.0%,公路密度僅相當于東部水平的61.5%;萬人擁有電話用戶比例分別相當于全國水平和東部水平的77.4%、54.0%,萬人擁有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分別相當于全國水平和東部水平的73.3%、55.8%。 基礎設施建設是基礎性、前提性的工作,應先行建設,適當超前。既要搞好各省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又要重視大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是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包括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干線在內的交通設施建設;二是加強電網、通信廣播電視以及城市道路、給排水等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水利建設,尤其是水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以及主要湖泊的綜合開發工作。 以科技和教育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財經時報》: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中部各省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 尹繼東: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為中部省份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契機,但是僅僅通過梯度擴散來加快中部經濟發展是不現實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了中部地區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中部省份產業選擇應以市場為導向,立足于發揮區域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地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布局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建立具有發展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包括穩定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調整農業結構、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第三產業等,建立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的主導產業體系。 東部地區大量引進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先行發展之后,已經開始進行產業結構高度化的變革,從而有可能將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及一般加工業向外轉移。相對于西部地區來講,中部省份環境、資源、市場、區位和經濟技術基礎等各方面的條件配合較好,更具有承接東部轉移產業的條件和基礎。 在東部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西進的過程中,將會有相當一部分要流經中部,甚至扎根于中部,促使中部省份培育市場,強化聚集擴散中心的地位,從而增強資源配置能力,獲得新的發展活力。 《財經時報》:科技和教育是我國的立國之本,你認為中部地區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應如何大力發展? 陳斐:實現中部省份的迅速崛起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高素質的勞動者,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集中力量培養高水平人才,充分利用現有科技力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同時注重提高勞動力和人才素質。 中部省份經濟發展必須研究適應新形勢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機,特別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中部省份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包括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和國家的扶持力度,加快基礎教育發展;建設遠程教育體系;提高教師素質;擴大高校招生規模,加強學校建設力度;改善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硬環境等。 中部省份應當發揮中部高校綜合優勢和研究力量的作用,確定科技工作的突破口和重點領域,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我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同時需加強與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科技進步成果,實現跨越式發展。 選準自己的發展極 《財經時報》:在加快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同時,中部地區應該如何培育經濟發展極? 尹繼東:中部省份城市化水平較低,中小城鎮對大城市的依存度較高,制約著其經濟發展步伐。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中部省份也應實行非平衡發展戰略,選準自己的發展極,集中建設,進而帶動整個中部省份的發展。 應當根據一個地區的資源稟賦、戰略地位、現有發展狀況和發展潛力來確定,并體現層次性和網絡化。縱觀中部六省的發展狀況,我們認為應該以武漢市為中部六省的核心發展極,以鄭州、長沙、南昌、合肥、太原為二級發展極,以六省的中等城市為三級發展極,一、二、三級發展極之間通過產業、市場的紐帶建立密切的聯系,形成核心發展極與梯級發展網絡。 中部省份迅速崛起的實現離不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必須立足于城市經濟的發展,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工業技術落后等問題,依托鐵路、公路等,形成經濟帶,建立各具特色的經濟增長區。充分發揮城市經濟的龍頭作用和輻射作用,改善經濟布局,引導經濟向縱深發展,帶動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同時發揮城市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依托和橋梁作用。 《財經時報》:中部省份在享受中央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同時,應如何調整與完善自身的經濟發展思路? 陳斐:中部省份迅速崛起目標的實現同樣離不開一系列扶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優惠政策。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西移過程中,中央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同樣對中部省份給予優惠和傾斜。 此外,在積極爭取國家的開放政策、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科技教育發展政策等更大支持的同時,中部省份各省還應當結合實際,大力完善地方發展政策,制定有競爭力的產業投資政策、土地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構建促進本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支撐體系,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我認為,應當加強這樣幾項國家與地方的政策調整與完善工作:(1)優先安排基本建設投資。加大國家在交通運輸、通信和水利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幫助中部省份改善投資環境。對跨地區的能源、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國家投資為主進行建設。 (2)優先投放信貸資金。增加中長期貸款,支持中部省份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積極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支持中部省份科技開發和推廣應用的金融服務方式,加快有競爭優勢的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做好科研信貸工作;支持地區經濟合作,特別是制定有關金融政策支持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合作;加強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務機構功能和金融市場建設,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 (3)實行規范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財政政策向中西部地區傾斜,逐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支持。財政政策支持的重點包括:調整支出結構,作好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建立投資來源多渠道、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投資機制。 (4)高速區域稅收優惠政策。適當增加對中部省份的稅收優惠,特別是要制定有利于中部省份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調整稅種,使其更科學、合理地反映經濟發展成效和不同地區的稅源差異。 (5)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是實現中部省份迅速崛起的關鍵。要制定有效的政策,為各類人才創造相應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解決人才外流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措施,吸引人才。 (6)完善地方發展政策。中部各省還應當結合實際,制定有競爭力的產業投資政策、土地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構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支撐體系,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 《財經時報》:你認為應該如何探索與東部、西部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 尹繼東:要實現中部省份的迅速崛起,最根本的還是要發揮中部省份自身的力量,按市場需求配置資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中部省份應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將自身優勢與東部地區技術、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及西部地區資源優勢、潛在的巨大市場優勢結合起來。 在中部省份與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合作中,要本著“平等競爭、相互協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探索與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在更高層次上和更廣泛領域內合作的新模式。 積極鼓勵東部地區企業采取聯合開發、互利合作、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中部省份的支持力度。中部省份也應根據與西部地區的資源互補、產業互補關系等,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如參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從而使中部省份受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