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接受上海輻射更快國際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2:01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李秀中 發自上海 8月11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總裁凱瑟琳·吉尼、總經理馬杜一行在南京向尚德太陽能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頒發了一張“白金級”聘書——紐交所國際顧問委員會(MOU)成員。 據悉,目前受聘為紐交所“國際顧問”的全球僅有30位。施正榮從一個寂寂無聞的科學家轉變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領導人,而背后的依托就是尚德電力。 在尚德曾主要依存的德國太陽能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如何開拓其他海外市場以及國內市場,成為施正榮一直考慮的問題。日前,施正榮在上海投資新項目之際,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采訪。 5億投上海主攻并網發電 雖然尚德業績增長很快,但大部分業務仍然在國外,相對而言,國內市場的開發是尚德今后發展非常重要的支撐。 8月18日,在“尚德電力服務上海啟動儀式”上,施正榮宣布,尚德與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簽約建立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設立尚德電力上海辦公室;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并對上海慈善基金和上海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上海尚德學校等教育機構進行捐贈。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建立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 目前,無錫尚德總部主要是硅片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制造,而將上海作為新型的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施正榮是經過深謀遠慮的。 施正榮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描述了該項目的規模:項目總共用地面積將達200畝,產能為40~50MW,分兩期進行,一期投資5億元人民幣。尚德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將主要進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制造,并大規模投資建設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工程。 “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產品基于硅片,但在硅片面積上有限制,硅片占成本的70%~80%,成本高昂,同時外觀和集成也有局限性。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基于硅薄膜,用硅量降低100倍,制造成本也將降低很多。”施正榮介紹說。 由于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在技術上還存在不足,相對于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低,僅為前者的一半多一點。因此,加快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制造是光伏發展的一個趨勢。 在上海建立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是尚德接受上海“輻射”,更快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大決策。但如果僅把“看中上海的科技優勢”看做尚德此項投資的動因,難免有些簡單。事實上,上海正在興起的太陽能市場是吸引尚德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 今年4月,尚德電力與國家體育場舉行的奧運主場館“鳥巢工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簽約使得尚德股票市值在幾天內從50億美元漲至60億美元。而對于上海市場,世博會的舉辦,無疑又是一個重大機遇,施正榮自然不愿意錯過。 近年來,上海推出了綠色電力認購機制,提出太陽能光伏10萬屋頂計劃,推廣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據施正榮估算,僅10萬屋頂計劃,相當于300MW的輸出,價值18億元人民幣。不過,施正榮稱,這個數字在尚德銷售收入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可以看出,在上海積極推進太陽能并網發電,才是尚德關注的重點。 施正榮說,國內市場發展很快,主要集中于路燈等離散性示范工程,大規模并網發電還未實現。因此,“在上海,并網發電是我們的主攻方向。” “上海能源規劃已經與發達國家一樣,上海可以率先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施正榮說,“我們將充分利用上海的政策。” 突破兩大瓶頸 雖然國內太陽能市場發展很快,但是無論在資源還是在市場上,國內都不具有優勢。 世界太陽能光伏的需求在過去10年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長,但是,主要依賴于西方發達國家對這一產業的鼓勵政策。而在國內,該產業沒有得到比較大的政策扶持。 另外,近兩年來硅原料供應緊張,而硅原料產地和掌握提煉核心技術的企業也都在國外。中國并不盛產硅。硅材料也主要供應半導體。國內提煉技術理應相當低。 因此,尚德發展必須具有全球視野。去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以來,尚德便開始將技術、市場、人才、制造在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 而最近一個多月,尚德電力市場擴展更是動作頻頻: 7月26日,尚德宣布與全球十大硅片供應商之一、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的MEMC Electronic M aterials,Inc.(簡稱:M E M C)簽訂了硅片供貨合同。雙方約定,MEMC將在未來10年內向尚德提供價值50億~60億美元的太陽能級硅片。作為采購合同的一部分,尚德將向MEMC提供資金資助,用于擴大MEMC的產能,以保證MEMC對尚德的穩定供應能力。 8月2日,尚德電力宣布,以現金和股票交易方式分兩步收購日本MSK公司。在計劃于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的第一步收購中,尚德將以1.07億美元的價格通過購買新發行和現有股票收購MSK三分之二的股權。收購價格的余額將依據MSK的運營目標,計劃于2007年末結束的第二階段支付。 這兩大舉措,使尚德電力在原材料供應和終端市場拓展兩大發展瓶頸問題上同時得到突破。 施正榮分析了個中的戰略意義。其中,對日本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的收購,“讓尚德在日本獲得強大的市場并且幫助我們提高在太陽能產品方面的增值能力”;而與美國老牌硅料廠商MEMC達成的10年的長期供貨協議,則幫助尚德鎖定了長期的硅料供應。施正榮認為,這些舉措將使尚德在長期增長能力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提高。 不僅如此,由于德國市場的飽和,尚德積極拓展其他海外市場。 由于美國加州參議院正準備通過一項“百萬太陽能屋頂法案”,鼓勵人們在屋頂上裝置太陽能發電板,降低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度。預計法案通過后,將帶來3000兆瓦的太陽能需求商機。因此,8月11日,尚德宣布在美國特拉華州成立美國子公司,以全面拓展迅速成長中的北美太陽能電池市場。 “東南亞市場又是一個新興市場,尚德也正在積極拓展。”尚德CFO張怡告訴記者。堅持不介入光伏產業鏈上游 在尚德全球布局的同時,雖然“賬戶上還有3億多美元”,但是施正榮卻堅持不介入光伏產業鏈上游硅原料的生產。“我們不參與上游企業的競爭,我們可以扶持他們的發展。”施正榮說。 太陽能產業發展的瓶頸是在硅原料。尤其在目前,國內有一種投資光伏產業的熱潮,業內也有人講“擁硅者為王”。誰擁有了硅就會成為這個行業的不敗者。 事實上,業內對于尚德是否進入上游掌控硅原料有很多猜測。不過,施正榮一再堅持不進入上游產業。 不過,由于硅原料在整個產業鏈中地位的重要性,不進入上游的尚德一直給上游企業以資金支持。據了解,尚德分別資助了四川峨眉和河南洛陽兩家硅材料公司5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幫助他們技術發展,以保證優先獲得原料。 在與MEMC簽訂合同后,施正榮說,“此項長期供應合同可為尚德在未來10年的快速發展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保證,特別是在未來3年硅材料供應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保證了尚德既定發展速度。”他認為,此次簽約將為尚德在2010年實現1000兆瓦的目標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供應,并為尚德保持成本優勢,提高全球市場的占有率以及確保利潤穩定增長具有重大意義。通過與MEMC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尚德將專注于光伏產業的研究和拓展、市場擴張和技術創新。 “我們只做我們擅長的,我們專注于做電池組件、系統,中下游的產業。如果什么好的都想做,那么我們要做的就太多了。”施正榮說。 施正榮檔案 ●198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留學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 ●1991年,獲博士學位。任該中心研究員和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 ●2001年,創辦無錫尚德公司 ●2005 年12 月14 日,尚德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