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專項資金中的牛鞭效應及緩解對策(06-8-29)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9日 15:21 審計署網站 | |||||||||
牛鞭效應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出現的實際需求信息從最終客戶端沿著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制造商逆行而上傳遞,在到達最終源頭原材料供應商時,被人為逐級放大乃至嚴重扭曲或失真變異的現象。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就象一根甩起的趕牛鞭,最下游的客戶端相當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應商端相當于鞭子的梢部,在揮動鞭子時手腕(根部的一端)只要輕微地抖動,傳遞到鞭梢就會出現大幅度的擺動,因此形象地稱之為牛鞭效應。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中的上游供應方與下游各需求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各需求方
財政專項資金是有專門用途的資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在從資金使用者到資金提供者這條資金供應鏈上也同樣存在著牛鞭效應,而且供應鏈中的環節越多,資金需求的放大效應也就越明顯。這種效應產生的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信息傳遞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上級政府或部門只能憑借下級政府或部門上報的數據安排專項資金,這為下級政府或部門多申請專項資金提供了可能。二是由于財政專項資金的稀缺性,在資金供應方面,上級政府為了平衡下級政府或部門間的利益,在資金分配中面面俱到,“撒胡椒面”。三是在資金需求方面,由于各級政府或部門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的成本較低、幾乎無風險,因此各級政府或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在項目申請時有意多報項目或加大預算,使得資金需求信息在項目層層上報的過程中被嚴重扭曲。這種由于資金供應鏈中各成員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時候所采取的單獨行動往往與系統整體目標產生沖突,會導致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金使用成本增加,主要體現在資金的機會成本與損失浪費,也就是這部分多余的資金投入到其他方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資金使用的不經濟以及擠占挪用貪污等現象;二是資金在區域間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有的地方“等米下鍋”,有的地方則“錦上添花”的現象,資金的使用缺乏效率,影響到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影響到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實現。三是加重了上級政府資金供給的壓力,因為財政資金這塊蛋糕的大小是既定的,用在這方面的錢多了,用在其他方面的錢就少了。例如,我們在對西部某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資金的審計調查中發現:有的地方將早已經完成的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又重新上報套取資金;有的地方將本來很好的教學用平房上報成危房,拆除后修建樓房;而有的地方則還有很多急待改造的真正危房。 緩解這種牛鞭效應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一是規范各級政府或部門的行為,增加項目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各級政府應對整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區別輕重緩急,安排專項資金時重點對貧困地區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項目傾斜,發揮資金的規模效應,切忌“撒胡椒面”。二是實行財政專項資金的分級管理。對發展經濟所需資金,經濟發達的地區由地方政府自行解決,欠發達的地區由上級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籌集一部分,貧困地區則由上級政府全額撥付專項資金。三是為了避免中間流通環節對項目資金的滯留,可以減少資金供應鏈環節,將財政專項資金直接撥付至項目單位。四是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管,從資金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與效果性進行全面的評價;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到人,要追究領導責任,改變對事不對人的做法;對虛報冒領套取財政專項資金的行為、搞形象工程、鋪張浪費的問題要嚴肅查處,增強政府或部門對使用財政專項資金風險的認識。(作者:審計署蘭州特派辦李蘭雄)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