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7:07 人民網—人民日報
呂政 內容提要 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我國資源性產品供求矛盾的現實選擇。應從提高可采資源的回收率、抑制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優化資源密集型產業組織結構、積極推進產業升級、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快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提倡文明消費方式等方面入手,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貫穿于資源開采、加工、流通、消費和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了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等具體目標。然而,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來看,能源生產和消耗的增長速度均快于經濟增長速度,能源消耗過多、環境壓力增大等突出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實現節能目標面臨很大壓力,節能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自然資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資源性產品供給不足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有三種思路可供選擇:一是有水快流,加大開采強度以增加供給,但這種做法以犧牲環境和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不具有可持續性;二是擴大進口,但進口的增加不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外匯支付能力,還要受國際能源、原材料市場供求關系以及國際政治關系的制約;三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千方百計地節約資源,在資源供給緊約束的條件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顯然,第三種思路是解決我國資源性產品供求矛盾的現實選擇。立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必須貫穿于資源開采、加工、流通、消費和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 提高可采資源的回收率。我國大型煤礦的資源利用率一般為60%—70%,小煤礦的資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據對全國845個礦山的調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70%的僅占7%,達到50%的不足15%,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30%。提高開采過程的資源回收率,應在放開不同經濟主體的產業準入限制的同時,實行統一的開采準入標準,達不到資源回收率指標的企業不能取得資源開采權。還應通過提高資源占用稅等經濟手段,限制挑肥揀瘦、丟棄可采資源的行為。針對采礦造成的地面環境及建筑物破壞等問題,建立規范的環境保護補償機制,由開采者承擔地面治理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 抑制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所謂低水平重復建設,就是新建項目的規模和生產技術水準低于合理生產規模和先進技術水準的要求。這些新建項目從局部看,有可能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但從全局看,則會進一步加劇一般性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引起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外部不經濟,還導致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降低生產要素的綜合配置效率。當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微觀經濟主體的自主決策應當得到尊重和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愿意上什么項目就可以上什么項目。現代市場經濟是有規則的經濟,改革政府的行政審批不等于取消市場準入規則。市場準入規則包括各個行業先進的技術經濟指標、環境保護指標、企業起始規模的標準等。只有當新建項目比同行業先進企業的技術經濟指標更先進時,在經濟上才具有擴大投資的合理性。當微觀經濟主體的投資活動有可能造成外部不經濟時,就需要由政府或行業協會運用市場準入規則加以限制。為了減少和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還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統計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經常發布現有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主要產品產銷率、企業景氣或破產的比例、同類企業主要產品國際競爭力狀況等指標,作為投資主體投資決策時的依據或參考。商業銀行應提高對貸款對象的分析判斷能力,按照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發布的市場準入標準及市場信息,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避免信貸決策失誤。 優化資源密集型產業組織結構。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生產要素集中化,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應努力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組織結構。例如,石油化學工業的大型企業可以做到上下游一體化,使各種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并集中治理“三廢”,減少污染;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的發電煤耗比小型電廠低25%;大型鋼鐵企業可以采用工藝技術先進的大型裝備,降低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當前,我國小型鋼鐵企業的產量占總產量的30%,但消耗的能源卻占全行業的50%。在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步淘汰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的小企業勢在必行。這種調整將會帶來不同地區利益格局的變化,因而需要通過調整財政和稅收政策來協調地區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在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應積極推進產業升級,促進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從1978年到1995年,我國消費品工業實現了從短缺到基本適應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的轉變。1995年以來,我國工業結構明顯向資源密集的重化工業傾斜,2005年輕工業與重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為31∶69。工業化進程的經驗表明,無論工業發達國家還是戰后新興工業化國家,產業結構的演變都經歷了從勞動密集到資本和資源密集、再到技術和知識密集的發展階段。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動既具有工業化過程中結構演變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二元經濟結構的特殊性,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需要繼續保持,資源密集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具有基礎性地位,同時又要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既可以降低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資源消耗,又能夠用高新技術及其裝備改造傳統產業,降低傳統產業的資源消耗。 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自然資源進入社會再生產過程,分為勘探開發的上游市場和加工利用的下游市場兩個環節。在勘探開發的上游環節,應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源交易市場,規范市場主體和市場交易行為,加強市場監管。一是依法明確資源的所有權主體;二是堅持資源的有償占用,以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的方式替代行政審批,避免開采、占用權出讓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三是合理確定資源價格,保證資源勘探、環境保護、生態補償等各項成本的支出需要,并有合理的市場利潤回報以及必要的社會扣除,使資源所有者的經濟權益能夠得到保障。通過市場調節的手段,改變資源開采者不承擔外部社會責任的狀況。在加工利用的下游環節,價格應當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充分發揮價格對資源加工和消費的引導作用。逐步調整稀缺資源定價偏低的狀況,通過價格杠桿調節供求關系,抑制資源性產品的浪費。 加快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的作用十分巨大。例如,光導纖維的發明和應用使電信傳輸材料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1磅重的光纖通信電纜的通信負載量超過1噸銅線電纜的負載量,而生產100磅光纖電纜消耗的能源只相當于生產1噸銅線電纜消耗能源的5%。實證研究表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消耗的資源與產業結構水平有密切關系。隨著高技術產業比重的上升和人口的低增長,資源消耗的相對量將呈下降趨勢,甚至可以實現資源消耗的零增長或負增長。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取決于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技術來源主要依靠引進和跨國公司投資,這是限制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只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才能克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通過技術進步推動替代技術和替代產品的發展,降低資源消耗。當前,應注重依靠技術進步改造傳統產業特別是提高裝備制造業的水平,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改造高耗能的裝備和工藝,替換技術落后且耗能高的爐窯、交通運輸設備以及家庭消費器具,并通過強制性的技術標準和設計標準,推廣使用節能降耗的材料、工藝和產品。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戰略舉措。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新的工藝和設備,將各個環節產生的廢棄能源、原材料進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主產品的資源消耗并生產出新的副產品,實現廢棄物的減量排放或零排放;二是對產品消費之后的廢舊物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全世界鋼產量的45%、銅產量的62%、鋁產量的22%、紙制品的35%來自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三是對種植業、養殖業的廢棄物通過回收處理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轉化為對生產和生活有用的資源,改善生態和生活環境。為了發展循環經濟,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經濟機制,使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通過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技術標準和購買污染排放權的收費標準,促使生產經營者加強對生產過程廢棄物的治理和回收利用,實現清潔生產,降低排放成本,增加企業收益;加強有關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開發,并通過稅收和信貸支持政策,鼓勵推廣發展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的技術成果;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網絡化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相對集中的分揀體系以及鼓勵生產企業利用廢舊物資的經濟機制,促進廢舊物資的利用。 提倡符合現代文明、有利于節約資源的生活消費方式。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需求的滿足程度必須立足于我國的資源供給條件。如果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在2030年我國人口總量超過14億時,就需要145億噸標準煤,是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的6.2倍。顯然,我國的資源供給能力和環境容量決定了這是不可能的。可耕地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我國城鄉居民住房的占地面積不應照搬人少地廣的發達國家的模式。因此,應采取經濟手段,引導人們選擇有利于節約資源的消費方式。比如,在住的方面,用向消費者征收土地占用累進稅的辦法,限制別墅的建設和消費;在行的方面,既發展私人轎車,又把發展公共交通體系放在更為優先的位置;在飲食方式上,移風易俗,以保證營養、衛生和健康需要的同時又能節省資源和時間為前提,革除大吃大喝甚至暴殄天物的陋習。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