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個人跨境收支成海外熱錢流入通道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7:59 經濟參考報
應加強制度建設,嚴格界定“居民”與“非居民”標準 本報訊 “我們對個人項目的監管確實存在一些漏洞。”一名長期從事外匯管理工作的官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樣表示。事實上,一部分海外資本正通過個人渠道,化整為零悄悄入境。這位官員表示,將針對個人項目管理這個薄弱環節加強制度建設。 根據外匯管理部門公布的數據,2005年我國個人跨境資金收支規模達到717億美元,其中跨境收入633億美元,支出84億美元,順差549億美元,占到當年全部跨境資金凈流入的20.4%,個人跨境收支已經成為海外資金流入的渠道之一。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是,去年7月人民幣匯改后,隨后8月份全國個人跨境收支順差達49億美元,同比猛增75%,環比增長11%。而此前的幾個月,這項順差是持續下降的。今年人民幣匯率“破八”以后,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更加強烈,從個人外匯收支渠道涌入的資金更是有增無減。專家指出,這說明,個人跨境收支渠道成為了海外“熱錢”覬覦的流入通路。 “通過境外投資渠道進入中國的外資需要經過一系列審批程序,對于如何使用也有嚴格的監管措施,而利用個人外匯收支渠道,進出和使用要自由靈活得多。”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 由于目前我國對因私外匯賬戶的管理比較松散,銀行很難審核非居民個人外匯流入的真實性,非居民個人就有可能將其他性質的外匯資金,如貿易貨款等假借“僑匯”、“捐贈”的名義流入國內。“少數駐華機構或外商代表處就是這樣以非居民個人身份從事經貿活動,從而規避了外匯管理部門在經營范圍、外匯、稅收等方面的管理”。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于我國非居民和居民個人身份界定目前還沒有嚴格的標準,這使得一些境外企業的法人利用雙重身份來逃避監管。這位官員舉例說:“如果境外企業的法人代表同時擁有境內居民的身份,就可以利用自己居民、非居民個人的雙重身份的便利,把境外資金直接匯進個人賬戶,這樣他們不用通過外匯局的審批就可以用個人的名義順利結匯,從而規避了外匯管理部門對外國投資者境內投資資金結匯及劃轉的審核要求。” 數據顯示,通過非居民、居民個人項目流入的資金,其資本投資色彩越來越濃,流入量也越來越大。這些“小道外資”的大量涌入,游離于監管范圍之外,使得相關外資統計數據失真,對外匯收支平衡和外匯管理秩序也帶來不利影響。 這位官員表示:“下一步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嚴格居民與非居民個人的界限,并特別對難以提供憑證的個人項下單方面資金轉移,如捐贈、僑匯等進行管理。” 記者 李圓 張莫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