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中國企業如何突破國際化發展瓶頸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4:22 證券日報周刊
中國企業如何突破國際化發展瓶頸——專訪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戰略和組織學Anil K. Gupta教授 本報記者 李云龍 人物小檔案:Anil K. Gupta,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博士,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教授,戰略和組織學Ralph J. Tyser教授,被評為北美20位研究戰略和組織問題的超級人物之一。著有《追求全球優勢》(與達特茅斯大學Vijay Govindarajan合著),和《精明的全球化》(與麻省理工大學Eleanor Westney合著),分別于2001年和2003年由Jossey-Bass/John Wiley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企業面臨的國際化難題日益突出,如何突破國際化發展這一瓶頸性階段,實現企業發展質的飛躍,就企業國際化發展和中國創業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著名的戰略和組織學Anil K. Gupta教授。 記者:隨著年底中國金融業對外全面開放,我們對很多國際性的財經問題非常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世界經濟和全球商品市場的影響日益加深,全球市場如何看待這種變化,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Anil K. Gupta教授(以下簡稱“教授”):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輸出和輸入兩方面。從輸出看,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和印度等發展中經濟體均有影響;從輸入講,通過大量的原材料進口,中國經濟也受到了輸入性通貨膨脹等問題的影響。綜合起來,中國經濟對外對內的影響都更大了。但中國在很多資源上的儲量和產量上都是有限的,如不注意對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我希望,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中國能夠成為在環境保護和更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能源方面的領導者,那樣,中國也就能夠保持1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 中國在科研和先進技術方面的引導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對一些小的市場,比如非洲和一些小經濟體市場的影響還有待發展。跨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已很好了,中國企業還沒有進入這樣的層次。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科研成果,對它們來講是最大的收益;而中國本土企業還不能做到這些。 中國企業不能總是依賴低成本實現增長,金融方面的變化會促使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變化,比如,人民幣升值以及可自由兌換都會構成比較大的沖擊,只有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才可能有能力和目前的跨國大型企業展開競爭。通過企業努力,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應該是加快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同時會降低全球企業的成本。 記者:那么,中國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調整才能實現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并對全球經濟產生良性的影響? 教授:德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環境的保護格外重視,歐洲所制定的一些標準很多都來自德國,中國企業制定標準的能力還欠缺一些,但是中國企業需要先滿足這些標準,然后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基礎上制定自己的標準,并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質量產生推動作用。 記者:既然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最終會由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來體現。那么,在與跨國公司競爭同時,中國企業需要做出什么樣的努力才能實現自身全球發展的夢想呢? 教授:中國企業現在的競爭優勢是在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低廉,但是中國企業現在又必須開始考慮到國際市場上發展壯大自己了。在走向國際市場方面,很多現在的跨國企業在它們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都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鑒。首先,中國企業應該是細分市場,在具備競爭優勢的領域積累自己的競爭力,慢慢一層一層往上累積,直到成為真正的跨國企業。比如,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制造企業在進入美國市場的初期,當時,日本汽車在質量、品牌和造型等方面都并不為美國消費者所熟知,日本汽車企業首先進入了小型和價格低的低端汽車市場,先不奢望其他市場。還有的企業是先進入低價格的大學生市場,然后不斷地積累和學習,同時熟悉市場,然后進入所有市場。 所以,中國企業有必要先利用自己的優勢進入一個細分的市場,然后積累自己的實力并拓展自己的研發能力,逐漸成長。 記者:對于中國公司來說,進入國際市場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中國公司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又如何更容易更低成本地進入國際市場呢?最近中國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的進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阻力,也承受了一些失敗,比如中石油收購尤尼科,包括最近的一些收購案都失敗了,中國企業是否有點好大喜功,過于急燥呢? 教授:因為石油產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而且比較敏感,再有選擇的并購時機很不合理。和其他案件相比,中石油并購尤尼科的金額并不是最大的,聯想收購IBM的涉案金額要大的多,但是并沒有受到國會的反對。 在未來,中國企業會并購更多的國外企業,隨著自己實力的增強和經驗的增加,中國企業并購國外企業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嫻熟。 現在,中國企業并購國外企業的時候,資金并不是大問題,但是中國企業在管理機制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想獲得國外企業股東和員工的支持和信任,中國企業在管理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記者:在中外經濟逐漸融合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向跨國企業學習什么?跨國企業有沒有需要向中國企業學習的地方?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又如何高效地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 教授:首先,中國企業在管理方面等級觀念比較重,而西方企業更愿意接受扁平化管理。中國企業更多是“人管”,把員工假設為一個要控制的對象,這并不合理。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要學習和適應這種扁平化管理。 第二,在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或者國際化比較深入的跨國企業中,人員的來源本身就已經很多元化了,管理也相對呈現出多元化特征,而中國企業的員工相對比較單一,來自同一個省份或者地區的員工相對比較多。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多元化的管理。 第三,中國企業在競爭中基本上處于以低成本為核心的競爭環境中,而不是考慮我有什么不同,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樣的不同消費享受。而總是想如何以一個更低的價位來吸引消費者,這也就導致市場上的產品也不是那么多樣化和有自己的特色。 西方企業需要向中國企業學習的有兩點,一個是創新和變革,中國企業在接受新事物和學習方面比國際企業要更容易一些,改革也是如此;二是中國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比較快,亞洲人工作努力,能夠迅速抓住時機。 記者: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方面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教授:企業的管理最終體現為人與人直接的接觸。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方面首先需要接受和更多國際人才相處和融合。比如,寶潔公司到中國來的時候,在中國工作的既有歐洲人、美國人還有其他亞洲國家來的人,中國的優秀管理人員也被選派到其他國家的市場去。 大家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斷地融合,國際化的腳步才會加快。在國際人才方面實施扁平化管理,更好地運用好不同國家人才的優勢,這是公司在國際市場上成長的源泉。 從商業組成要素或者價值鏈來講,中國企業還處于價值鏈的低端,而研發和管理方面,中國企業還需要努力,這樣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也就能夠成長為跨國企業。 記者:Anil K. Gupta教授, 我們知道您是史密斯商學院Dingman創業中心調研主任, 同時您也擔任很多五百強企業的咨詢顧問。請問您對中國的創業家特別是處在創業初級階段的中國企業家有什么建議及忠告? 教授:首先,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機會,其實一些很小的事情,也許就會成為創業非常好的機會。美國的EBAY的創業,就是他的太太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也正是很多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創業機會就非常好。 要抓住一些主流的變化,比如大家工作非常忙,可能就會有很多新的商業機會顯露出來,這樣的機會非常多,尤其是生活方式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 找到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之后,對于一個想成功的創業者來說,最主要的是要找到減少風險成本的方法,比如組建一個團隊,大家來共同承擔風險,發現和規避風險。開始的投資規模不宜過大,要試探性地開拓市場,不斷地累積經驗和資本。減少風險沖擊的能力是一個創業者最需要具備的素質。 對于創業者來說,一定要有好的合作伙伴。最近幾年比較成功的那些大公司,最初都是由幾個合作伙伴創立的,良好的合作伙伴不僅僅分享你的收益,在創業初期,更多地是承擔相關的風險,提供相關的經驗,共同成長。 展望未來中國二三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對于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