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獨家專訪四位經濟專家
中國引進外資政策不會逆轉
近期出臺規范政策意在微調 正常投資不受影響且會受益
張岸元
張 威
李稻葵
李振寧
主持人:本報記者 張意軒
嘉 賓:張岸元: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博士
張 威:商務部國際經貿合作研究院副主任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振寧: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外資政策變化只是微調
問:近期,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規范外資在華行為的政策法規,有說法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利用外資政策正在發生逆轉,各位是否贊同這一說法?
張岸元:這只是一個政策的微調。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都會采取措施,針對本國敏感產業實行不同程度的市場準入限制。即使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外國投資者審核委員會這樣的機構,對美國政府認為的可能危及本國產業安全,或者對區域產業發展造成特別影響的外商投資行為進行限制。所以,不能因為當前外資政策的微調,就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和對外吸引外資政策發生根本變化。
李稻葵:市場經濟越成熟的國家,對外資和內資的處理越平等;越落后的國家,對外資和內資的處理越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多數表現為歧視外資,中國則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外資的優惠超過內資。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按照WTO框架下國民待遇的原則,取消了超過國民待遇的對外資的優惠政策是應該的。中國企業應該和外資企業享有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政府這樣做是很正常的。
問:為何要對外資政策進行調整?
李稻葵:主要考慮兩個因素:
第一,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規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對外資永遠像過去那樣百分之百地敞開我們的雙臂,我們需要規范。
第二,我們需要提高開放的質量。吸引外資時,當然是要有一些選擇的,我們只歡迎那些經營比較規范的、有競爭力的外資。
總的說來,我們確立一個中外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
引進外資促進了改革
問: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資的政策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歷程?如何評價改革開放以來吸引外資對中國的影響?
張岸元: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就開始采取激勵政策,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度,但從實際效果看,1992年以后,我國吸引外資才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至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進入一個徘徊期,中國加入WTO后,又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期。
李稻葵:我個人認為,引進外資最大的好處是促進了中國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外資也是中國改革的參與者,有時能直接對我們的一些管理提供咨詢意見,促使我們在一些重大的政策上與國際接軌。其次,外資通過競爭給我們施加了壓力,為我們帶來了管理經驗、技術,也為我們培養了人才。可以說,外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張威:從整個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外資,中國的很多產業、整個經濟環境、經濟發展速度,到不了今天這個程度,中國各方面的增長都排除不了外資的促進作用。
科學利用需進一步探索
問:在過去這些年吸引外資的過程中,我們做的不足的或者比較遺憾的地方有哪些?
李稻葵:不足之一在于,對一些經營不太規范的所謂外資、假外資企業篩選的不夠;有些公司,其經營理念、公司文化、比較優勢不適合在中國發展。
張威:外資利用我們的優勢,利用得很好;但是我們對外資的利用,如對技術的溢出效應、對產業發展的調劑作用還不夠。外資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給我們造成了很多麻煩,如出口傾銷,對我國土地資源、環境資源的浪費和污染。這主要是由于我們起步比較晚,對于如何對外資進行科學有效的利用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政策規范對外資有益
問:這次的政策調整是否會影響到外資進入我國的熱情?
張威:客觀上,外資來中國投資是一種趨利性行為。對企業而言,今天中國有這個優惠政策,它當然愿意來,但沒這個優惠政策,中國這么大的一個潛在市場放在這,有這么好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原材料等方面的資源,從市場經濟、企業家逐利的本質來說,他會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繼續投資。
張岸元:實際上,規范國內利用外資的行為,對正常進入中國的外資而言,也是有益的。比方說,在外資并購領域,以前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很多情況下都是地方政府和外資企業在聯合運作,現在中央明確推出相關政策,減少了外國在華投資,特別是在企業并購方面的政策不確定性,從本質上有利于外資的經營。對于一個國際投資者而言,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對東道國的法律規定和產業導向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中國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巨大的市場,必須適應這個市場,了解其規則,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李振寧: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看,新政策并沒有影響到外國資本投資中國的熱情,外資投資中國目前還在保持著一個上升的勢頭。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政策沒有改變,只是這一大框架內,對局部進行了一些小的調節。
新的政策抑制的是投機型的投資,對于正常的外國投資者而言,不僅不會受到影響,反而有可能從中獲得益處。
創造而不是瓜分財富
問:各位對中國今后進一步提高外資利用水平有何建議?對未來的外資政策調整有何想法?
李稻葵:我認為有兩個原則。
一要一視同仁,既不要歧視外資,也不要給它過多的優惠條件,不要給它超國民待遇;二要盡量吸收一些高質量的外資,真正有競爭力的外資。中國已經超越了資本稀缺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更高層次的技術,需要真正有質量、有競爭力、有很好的管理經驗、很好的國際聲譽的外資。吸引外資的目的是吸引外國投資者來中國創造財富,而不是來中國瓜分財富。如果外資來中國就是在我們的證券市場上買空賣空,在我們的房地產市場上興風作浪,那我們是不歡迎的。
張威:我們今后在發展上,應該更加側重于研究利用外資的方向、利用外資的效果,來更科學的引導外資。對其投資區域、投資產業加強引導,包括往中西部、東北進行引導。
張岸元:我國即將出臺的一些法規,如《反壟斷法》,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的方案等,這樣會使未來道路更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