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蘇州等地只顧GDP賣地不心疼 上演割肉引資比賽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23:01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朱力報道 引進外資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迄今受到毫無節制的鼓勵。蘇州是外商直接投資(FDI)最為成功的榜樣,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很少有人提及。而各地方政府的“割肉比賽”也達到了慘烈的程度。 吸引外資不遺余力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過,讓蘇州市副市長周偉強感到底氣十足的還是蘇州強大的引資能力和經濟活力。 周偉強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在2005年中國城市經濟排行榜上,蘇州利用外國和港澳臺資金居第一位,工業產值居第二位,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居第三位。因為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蘇州20多年來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23.2%;以全國萬分之九的土地,創造了中國9.9%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8.5%。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蘇州是中國吸引外資最為成功的榜樣,但蘇州為此付出的代價卻很少有人提及,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過度地壓低土地成本。”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中心副主任林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據江蘇省政府的一份內部資料披露,蘇州的土地開發成本為每畝20萬元,但為了引進外資,卻將地價壓至每畝15萬元。在惡性競爭的驅使下,周邊的吳江、寧波、杭州地區只好將地價壓到每畝5萬元的超低水平。上海張江園區常以半價出讓土地,另外一半由市財政補貼。如此,就出現了GDP不斷增長、但招商用地價格不斷下滑的怪現象。 對這種降價,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一位負責人說,我們不降就失去競爭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大都采取的都是組合性的競爭策略,也就是說,不僅在土地上讓利,還要在財政,甚至金融上補貼。有人形象地將此稱之為政府的“割肉比賽”。 “割肉”引資隱患顯現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日前表示,針對目前一些地方非法壓低地價招商引資,國家將建立土地成交價格申報制度。對低于市場價成交的土地,政府可優先購買,以防止非法交易。 “我們是不是高估了FDI作為引進現代技術、觀念、服務的載體作用呢﹖我覺得這需要重新思考。”專注于科技創新和FDI研究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春法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曾有學者痛心預言:國土資源的消耗、浪費與流失已超過了我國社會和資源承受力的臨界點。可怕的是,這個預言在一些地方已變為現實。一些地方的領導沉湎于“以地生財”,大肆鋪攤子、上項目,到了今天,卻陷入了“無地可賣”的窘境。 王春法在北京、上海、蘇州、東莞4個城市對近400家外商投資企業進行了調研。他始終堅持認為,反思FDI最根本的是反思如何評估引進FDI之后所產生的效益,“要知道,我們很多地方以優惠政策引進外資是付出了隱性成本的。這個成本也應該核算到支出當中去。” 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概念,表示對FDI帶來的負面效應,應當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使用的質量,并合理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外商投資在地區結構、行業結構和單位面積投資密度的優化。“這些變化的基礎應當是基于擴大開放和國家宏觀調控基礎之上的。”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