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小非解禁高峰至 風險中藏機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8:40 每日經濟新聞
熬過了一周五只新股發行后,本周,市場終于迎來了短暫的休整。但市場壓力并沒有因此而減輕,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新一輪“小非”解禁高峰已至。 僅今日,G中信和G長電可上市交易的總股數就達16.98億股,總市值達179億元。統計顯示,本月有總計34.65億股、總市值約334.8億的原非流通股將改換身份,這已然成為眾多投資者的心頭大患。昨日,G中信報收于12.47元,跌2.43%,G長電報收于6.21元,跌3.12%。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小非”解禁高峰使市場面臨的壓力在所難免,但實際上市場對于“小非”解凍的心理壓力大于實際壓力。對個股而言,可謂機會與風險并存。 “小非”解凍壓力小于新股 國信證券認為,根據測算,下半年“小非”解凍規模在530~760億元。而新老劃斷后新發行的10只新股累計融資額即為406億元,預計全年A股首發、(定向)增發規模在1500~2000億元,相形之下,“小非”解凍的最大規模并不算大,尤其考慮到其中只有部分將在下半年實際發生減持。 個股:把握恐慌中的機會 從近期“小非”解禁后的股價走勢看,解禁前大幅下跌、解禁后強勁反彈的現象一再出現,例如G臥龍、G凱諾、G亨通等。有鑒于此,業內人士認為,投資者需堅持以下投資策略: 1、“小非”家數越多潛在沖擊越大:是防范“小非”上市風險的首要目標,尤其對成長性差的公司更如此。以中信為例,今日解禁的“小非”股東數量達47家之多,難逃近期深度調整的走勢。 2、控股股東減持意愿最弱、減持概率最小,因此,對于一些下半年只有控股股東可減持的公司并無多少沖擊,如G老窖、G森工等。 3、股改承諾最低減持價格的公司:表明非流通股東的“底氣”。 4、非理性下跌帶來的買入機會:對很多優質公司而言,即使“小非”家數眾多,解凍數額巨大,在經歷了恐慌性、非理性下跌之后,反而帶來難得的“撿便宜貨”機會。 5、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價值重估機會:這部分公司作為典型的“資產重估”概念,有望刺激該部分題材股再度走強。 于春敏 每日經濟新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