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發改委研究院:建議小步多次升息 抑制投資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07:35 中國證券報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繼續加速,使經濟增長過熱的趨勢愈加明顯,已經出現了“十五”以來第二波投資過熱(第一波投資過熱出現在2003-2004年)。相比上一次,新一波投資過熱范圍更廣且呈現一些新特征,而消費增長仍然偏低,物價增長更為溫和,同時,出口增長繼續溫和調整。因此,新一輪經濟過熱的投資驅動型特征更加明顯。要高度重視投資過熱所帶來的各種結構失衡問題,它不僅將影響宏觀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而且也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產生明顯的障礙。 出現第二波投資過熱 今年二季度投資在一季度強勁上升的基礎上繼續加快,6月份50萬元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10924.88億元,同比增長33.9%,為兩年多來的最高增幅,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1.8個和5.1個百分點,持續地處于過熱增長狀態。 今年以來的新一波投資過熱范圍更廣及呈現一些新特征。 首先,投資過熱涉及的行業和區域范圍更大。2004年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今年上半年為31.3%,兩者差不多,但今年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38.6%)略低于2004年同期,而增幅超過40%的行業數達21個,占行業總數的2/3強,比2004年同期多4個。另外,投資熱呈區域性變化及更強的擴散趨勢。2004年上半年投資最快的是西部地區,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是中部地區,增幅高達42.1%,比全國平均增速快10.8個百分點,比東部和西部分別快15.2個和7.7個百分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投資增長比2004年同期快7.1百分點,相反東部與西部投資增長相比于2004年同期均要慢些,這說明新一波投資過熱“熱在中部”,或者講,相對于上一波投資增長,投資熱出現更為明顯的區域擴散態勢。對這樣的一個新變化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其對縮小地區間的經濟差距是一個好跡象,也就是說中部投資明顯加速有很大的合理性,這源于中部作為重化工業原材料基地的地位更為突出及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相比于2004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超過35%的省份增加,今年為15個,比2004年增加了3個。 其次,住宅投資再次明顯升溫,且呈全國性蔓延趨勢。1-6月累計,全國共完成住宅投資(房地產開發統計口徑)5317.92億元,同比增長28.2%,比上年同期加快6.9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4.2%)比上年同期僅微升0.7個百分點。這也說明新一波房地產熱與上一波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住宅投資上,而且呈更為明顯的區域擴散趨勢,一是沿海地區熱點由一個(長三角)向京津地區和廣東擴散,形成三個房地產高熱地區,北京和廣東這兩大新的房地產高熱地區,房價隨之大幅上漲;二是與一季度相比,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住宅投資升溫比東部地區更為明顯,上半年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住宅投資同比增長45.6%和37.4%,分別比一季度加快6.1個和6個百分點,而東部地區僅加快3.5個百分點。 要高度重視結構失衡問題 當前投資高增長在區域和產業上都有合理性,在產業上的合理性表現為結構升級型制造業的投資快速增長(如通用設備制造業、專業設備制造業等裝備工業的投資進入加速增長期),而區域上的合理性表現為中部地區投資進入加速增長階段。但近階段投資增長水平過高及所帶來的結構失衡問題加重,對中長期宏觀經濟穩定增長是一個很大的隱患,需要高度重視,并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投資過熱、優化投資結構,使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健康發展。當前投資的持續過熱所帶來的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持續過快的投資增長將加劇一系列的經濟結構失衡問題。 首先,經濟增長對投資的過度依賴,導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嚴重失衡,將影響中長期宏觀經濟增長的穩定性。1981-2002年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9%,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5%,投資增幅比消費增幅僅快30%。而近幾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失衡擴大,2002-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8%,投資比消費增長快1.3倍,今年上半年投資過快消費偏慢的格局繼續保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2%。投資持續過快而消費持續偏慢的后果是:投資與消費之間循環不暢,即高投資缺乏消費的支持,高投資增長將會很不穩定,當高投資無法持續并出現明顯的向下調整時,消費增長不足將會變得更加嚴重,可能引起宏觀經濟的劇烈波動。 其次,現有格局下投資持續過快意味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將會被大大延緩。持續的投資過快增長如果不經過合理的調整,將會使落后低效的產業和企業被人為保護,產業結構調整因缺乏必要的市場壓力而難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將會被大大延遲。在高投資的支持下,市場利潤率的合理調整將受到阻礙,一些技術含量低、高耗能的市場低效的生產能力得以保持,如“五小”將會繼續有市場,死灰復燃,這明顯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 三是新一輪投資過熱在短期有減少產能過剩壓力的功效,但中期將加大產能過剩的矛盾。在現有的體制、機制條件及市場環境下,產能過剩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上一期所形成的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本來可以借助市場的合理調整(一種偏緊的市場環境)將落后的產能加以淘汰,并同時抑制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繼續增長,但今年以來投資的再次加速增長短期使產能過剩問題被弱化,即產能過剩矛盾被掩蓋,許多產能過剩且為高耗能的產業投資重新加快增長,這不僅會加大下一期產能過剩壓力,而且與減少能源和環境污染形成很大的沖突,如上半年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主要是水泥工業)投資增長43.7%,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加快32個和17.1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32.7%,比上年同期加快4.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升級不明顯及增長方式轉換緩慢的情況下,高投資意味著高耗能,要想實現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標將十分困難。四是高投資低就業將擴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導致中長期消費不足。投資高增長如果伴隨著高的就業增長,那么,新投資不僅增加了新的生產能力,而且會創新更多的消費能力,結果是高投資帶來高消費,但我國最近幾年的經濟運行態勢是高投資增長伴隨的是低就業增長和偏低的消費增長。實際消費增長水平比前幾個周期增長偏低2-3個百分點,而投資卻偏高很多。如果高投資增長伴隨著高就業增長和高消費增長,那么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但由于宏觀環境的變化,也不易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蛘呤怯捎谕顿Y效率偏低的問題或者是由于投資所形成的分配機制問題,偏少的份額轉化為工資,而多數的份額轉化為資本收益,且被少數人獲得,因而投資高增長又是導致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致使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被削弱。所以,當前遏制投資過快增長,也是抑制收入差距的擴大,有利于消費增長的穩定。 另一方面,近幾年,在總體投資過熱的形勢下,投資內部結構失衡問題也十分突出。表現為:(1)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投資過多而公共服務投資嚴重不足。2004和2005年,城鎮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6.3%和38.6%,今年上半年增長38.6%,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全部城鎮投資,相反公共服務投資增長嚴重偏低,如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投資,2004年增長11%,2005年增長12.2%,今年上半年增長也僅上升到23.1%,占全部城鎮投資的比重由2003年的4%下降到目前的僅2.9%。(2)城市建設中基礎設施等“硬件”投資增長過快而“軟件”(社會服務)投資嚴重不足。城市基礎設施(修路、廣場等形象工程)投資長期保持高速增長,而城市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相對較慢,2004和2005年城市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18.1%和24.6%,明顯偏低,比重下降,今年上半年增幅加快,比重下降的趨勢得到一定遏制。(3)房地產投資中耗能型建筑過多而節能型建筑偏少。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耗能建筑占90%以上,因此,房地產成為降低能耗的重要行業之一。房地產投資長期過度增長不僅不利于相關重工業(鋼鐵、水泥)的產業升級,而且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壓力。就鋼鐵行業來講,其60%以上的鋼鐵產量是為了滿足房地產需求的,房地產持續保持過高增長水平,便意味著市場對鋼鐵的大量需求主要表現在數量上而不是質量提高上(房地產對鋼鐵的技術要求低),在高利潤和高需求的條件下,鋼鐵行業產品升級的動力便不足,也就是說,過度刺激和保護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不僅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和經濟增長不穩定性,而且會阻礙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并由此導致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壓力增大。 建議“小步多次”升息 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來解決投資過熱以及其所帶來的結構失衡問題。 首先,運用市場、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使過高的投資增長率明顯下降。要更大地發揮貨幣金融政策對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作用,如采取“小步多次”的升息策略,每次將基準存貸款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抑制貨幣需求;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可根據情況繼續定向對商業銀行發行票據,有針對性的收縮流動性;根據產業政策導向和市場形勢變化,加強和完善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同時,嚴格土地管理及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技術、節能和環境等標準)等來堅決抑制新開工項目增長。 其次,優化產業投資結構,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一方面,遏制投資增長要對結構作出區分,即重點是遏制房地產和制造業的過度投資,而對城鄉公共產品的投資則應該要積極增加,并要積極支持產業升級型投資。增加政府對公共部門的投資,將通過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及置換出居民和企業的負擔(因國家對公共投資不足,公共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增加居民和企業的負擔),從而在降低公共服務價格和增加居民收入兩方面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改善投資與消費結構。另一方面,繼續加強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推進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促進房地產合理調整。 三是利用當前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快各項體制改革和提高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中重點是推進財稅體制、收入分配體制、壟斷行業等方面的改革,盡快改變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過強干預,同時,提高各級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既能增加企業的活力。 課題主持人兼本期執筆人:王小廣 其他參加討論人員:樊彩躍 李軍杰等 ○當前經濟增長過熱的趨勢愈加明顯,已經出現了“十五”以來第二波投資過熱,涉及的行業和區域范圍更大 ○建議更大發揮貨幣金融政策對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作用,如采取“小步多次”的升息策略,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強和完善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 ○優化產業投資結構,重點是遏制房地產和制造業的過度投資,而對城鄉公共產品的投資則應該積極增加,并要積極支持產業升級型投資 ○推進財稅體制、收入分配體制、壟斷行業等方面的改革,盡快改變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過強干預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