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我國工業能耗占比70% 高能耗增長困局亟需打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1:16 中國經濟周刊
煤炭占能源比重世界第一 工業能耗占比近70% ★文/周大地 走節約能源資源的道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十一五”規劃提出了GDP能耗下降約20%的具體指標。改變我國倚重資源消費、效益低、消耗高、污染大的傳統增長方式,已經成為各部門和地方政府面臨的現實問題。面對我國長期的能源資源問題,節能降耗任務十分緊迫。 能源形勢仍然嚴峻 “十五”期間,我國發電能力增長迅速,目前每年新投產的發電裝機容量已接近歐洲一個工業化大國的發電能力總量。從全國范圍看,電力短缺基本緩解,電力已開始達到供需平衡。今年預計可投產7000萬千瓦發電裝機能力,電力供需緊張問題將繼續緩解。 經過近幾年高強度投入,去年底煤炭核定產能已達22.6億噸,目前在建和規劃的項目總規模超過6億噸,煤炭的生產能力有可能出現超前發展的局面。當前全國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但安全生產問題仍然嚴重,安全整頓和煤炭產量繼續擴張形成矛盾。 與此同時,全國范圍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優質能源供不應求。由于國內外油價倒掛,國內煉油企業積極性受到制約,汽柴油等石油產品市場偏緊,仍有出現局部地區供需脫節的可能。 煤炭支撐面臨挑戰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占能源比重最高的國家,煤炭生產和消費比重高達76%和68.9%,和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費占26.5%)以及工業化國家(煤炭消費占21.4%)的能源結構相差甚遠。這使我國能源系統效率明顯降低,環境壓力巨大。“十五”期間,由于煤炭消費量成倍增加,造成我國二氧化硫的實際排放量明顯上升,是大氣環境指標沒有完成規劃目標的主要原因。 世界各主要煤炭生產國的露天礦比重多在60%~80%,而我國露天礦只占不到5%,井工開采煤炭占95%以上,井工礦最深的已經深達1100米。在目前的煤炭產量中,全國符合高產高效礦井條件的產量只有6.35億噸,能夠使用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年產量300萬噸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礦井產量僅能達到10億噸以內;大量煤礦仍然依靠人工或半機械化生產,礦工的勞動強度大,健康保障條件差。因此如果要使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到國際一般水平,我國煤炭生產能力的增加將十分困難。 煤礦開采過程還會使礦區周圍地面水系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初步研究認為,在山西每開采一噸煤炭,平均造成2.54噸水資源的破壞。這個問題在我國煤炭主產區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尤為嚴重,將對這些地方的生態條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性影響。 石油進口仍將持續增加 近年來,國內石油產量逐年增加,但遠不能跟上需求增長的速度,還將主要依靠進口平衡。 1999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增長了近7倍,目前已在每桶70美元左右維持了9個月。各方估計國際油價有可能繼續維持高位震蕩。由于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集中分布和壟斷,石油消費方對油價高企難以施加影響。美國的霸權主義中東政策嚴重影響石油供應安全,特別是亞洲的油氣供應安全,也成為推高國際油價的基本因素。我國繼續增加石油進口必須承受高油價的不利影響,而且還要在石油戰略儲備等石油安全措施方面付出更多的代價。 工業能耗占總能耗比重過高 世界各國工業能源消費一般只占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國,工業能耗占比近70%。許多經濟大省工業能耗占比甚至顯著高于70%。 2001年到2004年,全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0.1%,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2.8%;全國電力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3%,工業部門電力消費年均增長率為18%。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由2000年占全國能源消費的66.58%上升到2004年占68.41%;工業部門的電力消費由2000年占全國電力消費的64.7%上升到2004年占77%。其中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等4個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量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增長量的52.2%,電力消費增長量占工業部門全部電力消費增長的48.3%。 各種主要高能耗產品的平均增長速度從“六五”到“九五”期間的8.6%提高到“十五”期間的13.1%,其中鋼鐵的年均增長速度從6%~7%上升到22.36%。主要高能耗產品對GDP增長的彈性系數也都大幅度提高,從“六五”到“九五”期間平均0.89,提高到“十五”期間的1.38,其中鋼鐵生產的GDP彈性系數高達2.36,說明“十五”期間經濟增長對高能耗產品的依賴程度較以前明顯加強,產業重化趨勢十分明顯。 但我國高能耗產品產量的高速擴張,并沒有建立在充分提高技術和效率的基礎之上。單位產品能耗和工藝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以鋼鐵行業為例,“十五”期間我國鋼鐵新增生產能力幾乎相當于日本鋼鐵全部生產能力的兩倍,但由于中小高爐比重過大,我國鋼鐵行業的平均能耗仍然明顯高于日本鋼鐵行業多年前就達到的能耗水平。 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須有新舉措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單位GDP能源消費下降20%左右的具體目標。實現節能降耗目標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果,必須要有新的、重大的、創新性的舉措。 首先,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要制定實現GDP能耗下降的具體行動計劃,用以指導全國的節能降耗工作。各級地方政府要盡快落實節能降耗的目標和具體措施,還要實現節能監測監察,推動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節能。 其次,應加快對《節能法》的修改完善,為節能降耗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建議增加有關制定節能降耗定量目標的條款,同時要明確各級政府對節能工作的具體職責范圍,使各條款內容有相應的實施責任人。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還應積極運用各種經濟手段,促進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當前應著重進行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盡快調整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價格體系。我國的土地、能源和其他礦產資源市場價格過低,排污收費的力度弱。這樣的價格體系,促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向高資源消耗、高環境代價的低端產業和產品傾斜發展,難以引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需要對資源能源價格體系進行重大調整,才能引導現在的能源和資源高消耗型增長方式實現轉變。近期要盡快解決電煤價格市場化問題。 利用財稅分配政策促進節能。可考慮用有區別可浮動的資源稅方式,使特別收益金的收取經常化規范化;同時研究征收水力資源使用稅問題。應盡快實現燃油稅的征收。從我國煤炭為基礎能源的實際出發,還要考慮開征能源稅。 要對高效節能新產品的生產或銷售過程實行優惠稅率,對提供節能服務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恢復企業合理提取節能獎勵基金的財務渠道。 對能源、能源載體和高能耗產品的出口,應該取消各種稅費優惠、征收出口稅,實行嚴格配額,以至完全禁止出口。 對不合理的奢侈性能源消費,應開征或調整消費稅稅率。 在財政經常性預算中,應增加節能支出專項,支持節能科研和技術開發;支持節能示范項目和示范工程以及節能新技術的推廣等。通過增加促進節能的財政支出,合理引導產業發展和能源消費。 實行廣泛嚴格的能效標準。能效標準是行之有效的重要節能管理措施,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我國目前能效標準的覆蓋面小,多為最低能效標準。應該發展超前性能效標準,推動廠商不斷提高產品能效標準;并嚴格制定能效準入制度,從源頭抓好能效的提高。 廣泛推行能效標識制度,引導消費選擇,從需求選擇方面對低效耗能產品形成壓力。 建立節能降耗工作全面責任分解和考核制度。結合構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建立節能降耗工作指標考核機制,將節能工作逐級分解,明確責任,使GDP能耗下降的目標得到責任落實。建立節能降耗工作評價考核體系,體現科學政績觀。 此外,在節能工作的組織建設、能源統計體系建設方面也需加強工作,以保障節能措施順利實施,保證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科學性和嚴肅性。 (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專家組專家)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