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汪建熙:外部制度缺失是金融風險頻發重要原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苗燕 但有為 第二屆中國金融風險經理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我國金融機構改革開放中的風險管理,本報記者專訪了與會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汪建熙。 上海 汪建熙:如果說過去出現了風險還可以通過內部消化來解決,那么在今天金融領域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再這樣下去就很難生存了。 上海證券報:國內多家銀行上市前都引進了境外戰略投資者,他們除了帶來資金和管理經驗外,也為國內銀行帶來了風險管理的經驗和人才。 汪建熙:是的。比如說工行引進高盛也是出于這種考慮。當時有人質疑為什么工行不引進一家商業銀行做戰略投資者,工行的領導回答說,風險管理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高盛管理著6000億美元的資產,據高盛自己講沒有1美元的風險敞口。這恰恰是工行覺得最需要學習的。 開展任何的業務都是和風險打交道,所以風險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金融機構的高管應該對風險管理有足夠的重視和參與。我認為,銀監會可以提出這個要求,要求商業銀行建立這個體系,包括保險公司也是這樣。 外部制度缺失是導致金融風險頻發的重要原因 上海證券報:金融機構的風險往往在信貸領域產生得比較多,這是屬于內部的原因,您認為是否還有其他導致這種風險產生的原因? 汪建熙:是的,還有很多是因為外部制度缺失造成的。我覺得應該推進市場化的進程,按《破產法》走,不能動不動就逃廢銀行債務。沒有制度性的配合,市場就建不起來,也不可能有效分散風險。如果還是采取過去管理經濟的模式,那產權制度問題解決不了,預期的目標是沒法實現的。 當然,隨著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在我國的進一步推廣、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以及各個監管機構監管的加強,還是為金融機構加強風險管理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環境。 風險不會消失只能轉移或分散 上海證券報:如果采取一些風險鎖定、對沖等方式來進行風險管理的話,風險是不是就可以消失了呢? 汪建熙:我認為風險是不會消失的,它只可能被轉移或者分散。這種轉移和分散都需要通過產品,特別是衍生產品來實現。而這些風險管理的產品要發揮作用,又必須通過有效的市場。同時還需要有足夠多的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來參與。然后風險管理的措施才能夠真正起到效果。時至今日,應該說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發展,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需求。 抓緊建立有效的風險核算與報告系統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制度中最急需培育起來的是什么? 汪建熙:金融機構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核算系統,才能為整個機構的資產、負債進行定價,才能掌握機構的盈虧情況、資本充足的情況、風險敞口的情況,為決策者提供準確及時的報告。 國外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基本都能做到每天、甚至實時地反映整個機構的資產定價情況、風險狀況。在改革過程中的金融機構都逐漸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但是建立這樣的系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說目前匯金控股的銀行沒有一家能提供得出來這樣一份報告。 因為,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所要求的風險和資產的量化的數據我們根本就不進行核算。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這樣很基本的核算和報告體系,我們只能流于空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 另外,商業銀行的資產很多都是在分行這個層次上,所以總行的行長要知道全行的風險狀況,需要有實時的系統來反映,這就要求有一個很大的系統,花很大的力氣來做。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