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長三角地區貧富鴻溝縮小 均衡分享財富勢頭初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 12:04 新華網
新華網 上海7月29日電 (記者 徐壽松 姚玉潔 胡作華)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農民林毅力發現,當賣完最后一茬枇杷時,上半年他家的錢袋比往年“厚實”了不少,而他在嘉興市工作的姐姐,財富“增長感”卻沒他這么明顯。統計部門對此的解釋是,上半年嘉興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城鎮居民。 在離嘉興百十公里之遙的上海,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也由去年的4.3個百分點縮小為1.7個百分點。而與嘉興毗鄰的蘇南,最新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讓位于蘇北,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蘇北已與蘇南旗鼓相當。種種信息呈現出一個趨勢:長三角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財富鴻溝”在縮小。 城鄉居民“均衡分享財富”勢頭初現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懸殊一貫被認為是城鄉“財富鴻溝”的典型表征,而新近出爐的年中統計公報顯示,長三角地區這一“鴻溝”正在填充、彌合之中。 據抽樣調查,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855元,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差距比去年同期縮小了2.6個百分點。 江蘇的“富民優先”政策成效也甚為可觀,各地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最低在12%以上。上半年,江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5元,增長14.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239元,增長14.5%,延續了上年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不斷逼近,差距縮小到0.3個百分點。 “均衡分享財富”的托底性保障還體現在就業、社保覆蓋面的進一步擴大。上半年,浙江地方財政支出中用于社會保障和撫恤救濟的支出分別增長15%和15.9%。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比上年末大幅增加,去年以來新增的被征地農民基本實現“即征即保”。前6個月,浙江省新增就業的29.3萬人中,來自農村的勞動力有18.7萬人,占6成以上。 “后來者”快速趕路,區域經濟共同發展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毛偉明指出,長三角地區“財富鴻溝”縮小的另一典型表現是區域經濟呈現出共同發展的好勢頭。 在江蘇,蘇南一馬當先的局面已漸為蘇南、蘇中、蘇北“三馬齊驅”的新圖所代替,蘇北、蘇中的經濟增長步伐明顯加快,大有趕超蘇南之勢。上半年,蘇中、蘇北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為23.1%和22.4%,均高于蘇南21.8%的增速。蘇中地區一馬當先,長期“后進”的蘇北地區一改頹勢,增速與全省持平。 浙江省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同樣在加快。上半年,衢州、麗水、舟山“后發”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都在20%以上;三市的投資增幅居全省前三位,合計占浙江全省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5%上升到9.7%。 “這意味著投資在轉向。”浙江省統計局的一位經濟師分析,長期形成的投資偏好是,發達地區投資扎堆,最需要資金啟動的欠發達地區卻難為無米之炊。因為回報高,甚至連欠發達地區的資本也被“虹吸”到發達地區,作為資本輸出地的欠發達地區成為“漏斗”,越落后越缺錢,越缺錢越落后。而現在,在相關政策引導下,長三角地區的投資開始向“后發”地區流動,資本在最需要的“凹地”實現效益最大化。這位分析師說,投資從“抽空”到資本“回流”的過程,其實反映了資本要素的配置在走向均衡,而這,恰恰是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財富鴻溝”縮小折射經濟社會和諧度提高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宋林飛教授指出,地區發展差距、城鄉收入差距的縮小,說明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和諧度在提高。 眼下,長三角地區所呈現的還只是經濟社會率先和諧發展的端倪。業內人士認為,長三角城鄉財富分享均衡化、地區發展協調化不僅潛力巨大,而且時機已成熟。 首先,長三角地區產業“溢出”效應為后發地區的承接與追趕提供了可能。 其次,從江浙滬三省范圍內來看,“泛長三角”巨大的經濟規模已不再是區域經濟的簡單相加,而是流動的勞動力、資金、技術、市場的綜合效應,這些都為欠發達地區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提供了現實條件。 再次, 長三角地區無論是工業化水平還是城市化水平均居于全國前列,“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已具備率先實現的物質基礎。(完)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