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長三角財富鴻溝正在縮小 社會和諧程度提高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9:24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7月27日電 (徐壽松 姚玉潔 胡作華)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西塘橋鎮農民陳良華發現,收割完這一茬夏麥,家里的錢袋比往年“厚實”了不少,而他在嘉興市工作的姐姐,財富“增長感”卻沒有這么明顯。統計部門對此的解釋是,上半年嘉興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城鎮居民。 新近出爐的年中統計公報顯示,長三角地區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財富鴻溝”正在填充、彌合之中,長三角“和諧指數”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855元,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3個百分點縮小為1.7個百分點; 江蘇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5元,增長14.8%,增幅居全國第三、華東第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239元,增長14.5%,增幅差距縮小到0.3個百分點; 浙江省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差距同樣在2個百分點以內,在以嘉興為代表的一些地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甚至超過了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的懸殊一貫被認為是城鄉“財富鴻溝”的典型表征,而眼下嘉興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6.3%和38%,相差無幾。 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指出,長三角地區“財富鴻溝”縮小的另一典型表現是區域經濟呈現共同發展的好勢頭。 在江蘇,蘇南一馬當先的舊局已漸為蘇南、蘇中、蘇北“三馬齊驅”的新景所代替。上半年,蘇中、蘇北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為23.1%和22.4%,均高于蘇南21.8%的增速。在利用外資方面,蘇中、蘇北的增速更是將蘇南遠遠甩在身后:前5個月,實際到賬注冊外資蘇南地區同比增長不到72%,而蘇中增長114%,蘇北也增長近9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蘇北地區實現利潤增幅高出江蘇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而此前,江蘇的經濟發展狀況是“財富難過長江”“春風止于淮揚”。 浙江省的統計資料同樣顯示,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在加快。上半年,衢州、麗水、舟山“后發”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都在20%以上;三市的投資增幅居全省前三位,合計占浙江全省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5%上升到9.7%。 “這意味著長期以來發達地區投資扎堆、欠發達地區難為無米之炊的投資偏好正在轉向,資金開始流向最需投資的‘后發’地區,資本要素在長三角地區間的配置走向均衡。”浙江省統計局的一位經濟師分析說。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宋林飛教授指出,這些跡象都表明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諧度在提高,城鄉財富分享均衡化、地區發展協調化,不僅潛力巨大,而且時機已成熟。 “產業興則貧富均,貧富均則社會穩。”紹興縣縣長馮建榮說。長三角地區無論是工業化水平還是城市化水平均居全國前列,使“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具備了物質基礎。“泛長三角”區域內的資源整合,也為欠發達地區強化特色經濟、重組產業和提升自身發展能級、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提供了現實條件。(完)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