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審計法》已于今年6月1日開始實施,要求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大常委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政府對審計工作報告所指出問題的整改情況,也應當向人大常委會報告。這一規定主要是為了強化人大常委會對政府預算執行的監督職責,加強對政府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這就要求各級審計機關,繼續深化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工作,不斷擴大審計覆蓋面,突出審計重點。要把審計的重點放在財政預算執行和決算的真實性、合法性、規范性上,突出對財政資金運行
過程、質量和結果的審計,努力審深審透,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預算執行審計提升了審計地位,擴大了審計影響,在維護國家財經法紀、治理市場經濟秩序、規范財政資金運作,促進廉政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框架的構建,如何適應財政預算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預算執行審計,更好的發揮審計的監督服務作用,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
一、抓好農業專項資金的審計,成為預算執行審計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仍是對預算執行具體情況的審計,將來有必要進一步擴大預算執行的審計范圍,將部門的預算編制和部門的決算草案審計納入預算執行的審計范圍。預算執行具體情況的審計主要包括財政支出的真實性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內容。在對財政支出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從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支出管理是否嚴格,支出結構是否合理等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審計評價和分析,不斷探索財政資金效益審計的路子,真正發揮國家審計再監督的作用。
農業專項資金的審計,是關注“三農”問題,強化對涉農資金的審計監督,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預算執行具體情況審計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農業專項資金的審計入手,全面掌握財政資金的走向,從宏觀及微觀兩個方面揭露和分析預算執行及管理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確保預算執行審計的有效性、完整性。要逐步明確預算執行審計是主線,切實抓好農業專項資金審計的重點。在審計過程中,真正做到將預算執行審計內容貫穿到農業專項審計中去,將農業專項審計的成果歸集到預算執行審計這條主線上來,使整體審計工作思路和審計目標更加清晰和準確。
二、農業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預算執行的效果。
農業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值得高度重視:如農業財政資金預算不落實,農業專項資金被擠占挪用,農業財政預算執行進度慢,結轉數額大,對農業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對財政資金的監督比較薄弱。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影響了政策的執行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專項資金被閑置。有些專項資金常年掛賬,未實際發生支出,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對實際形成閑置的專項資金,應限期收回,重新進行安排和分配。
二是專項資金被遲延。財政撥付專項資金不及時,普遍存在,資金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撥付,往往在年底形成大量的結余,未及時撥付到實施項目上,導致年度資金結轉數額較大,影響了年度預算的執行效果。
三是專項資金被挪用。有些地區或部門的支農政策、一些支農項目的財政配套資金,在農業財政資金預算時,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一些資金使用部門法律意識淡薄,加上財力有限,經費緊張,造成農業專項資金被擠占挪用的情況。通過一些票據套取現金的現象,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四是專項資金被浪費。項目計劃的隨意調整,付出昂貴的設計費用;一些項目工程未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高估了項目成本,客觀上造成了專項資金被浪費的情況。
三、改進農業專項資金的審計方法,切實搞好預算執行的審計工作。
針對農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改進現有的審計手段,采取切實有效的審計方法,抓住重點,關注難點,選好立足點。采用審計重要性風險性測試,加大對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學習和運用,既要保證審計質量,又要提高審計效率。為切實搞好預算執行的審計工作,還需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堅持審計與專項審計調查相結合。充分利用審計調查宏觀性強、作用范圍大、工作方式靈活的特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審計調查,提高專項審計調查在預算執行審計工作中的比重,保證審計工作的覆蓋面和實效性。充分掌握情況,揭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促進提高財政資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在更高層次上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
二是加大審計延伸的范圍和力度。一級預算單位往往負責資金的管理和撥付,而二、三級預算單位才是財政專項資金的具體使用單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如何,是預算支出審計的重要內容。因此,通過延伸審計,才能揭示出財政資金在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加大對專項資金的審計覆蓋面,促使資金使用單位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切實發揮專項資金應有的作用。
三是積極開展專項資金的效益審計。積極開展效益審計,是審計署《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確定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審計機關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法全面履行職責,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對農業專項資金審計的重點要從關注真實性和合法性向效益性進行轉移,逐步建立以政策為重點、以資金為主線、以效益為目標的效益審計工作方法和體系。在審計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由于決策失誤、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資金使用效益低下和損失浪費,并通過專門的績效評估,對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加強和改進管理的建議,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回報。
四是探索對專項資金的跟蹤問效審計。跟蹤審計是變事后審計為事前審計,變階段性審計為全程審計,將審計的關口前移和深化。實踐證明,以農業專項資金的走向為線索,采用跟蹤審計的方式,能夠及時地進行查處和糾正在資金的撥付、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違規問題,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按時完工,并且達到規定的標準,審計監督的效果得以體現,切實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預算執行全方位的健康運行。
五是對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行合理評價。審計評價不僅僅在于一個事實準確的問題,關鍵是對審計發現問題的事實,如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加以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定性。評價的標準應予以明確,在查清審計事項的基礎上,進行準確地判斷,評價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且在審計報告中進行客觀地表述。同時,要建立責任問責和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要限期整改,并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作者:江蘇省鹽城市審計局 陳鋒)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