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廣東經濟何以做到能耗最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7:17 南方周末
游靄瓊 2005年廣東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均為全國最低。能耗水平的高低與能源使用結構、產業結構特別是第二產業中高耗能產業所占的比重、經濟規模、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廣東之所以取得兩項最低,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作為人均資源儲量不及全國平均水平1/20的廣東,從經濟起步之始,資源短缺就伴隨著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兩年電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資源瓶頸制約日益嚴重。依靠大量消費能源,推動了廣東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使廣東經濟增長越來越接近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降低能耗,從根本上緩解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就成為廣東“十一五”期間急需要突破的難題。 6月30日,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公報》。根據公報,2005年廣東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為0.79和1.08,均為全國最低(參見表1)。 單位GDP能耗水平的高低與能源使用結構、產業結構特別是第二產業中高耗能產業所占的比重、經濟規模、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有密切關系。廣東之所以能在三項能耗指標中取得兩項最低,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能源消費結構看,由于自然資源條件的因素,廣東在能源使用上,排前幾名的是原煤、原油、電力、天然氣。但廣東是國家第一批核電建設基地,核能在廣東也有不小的比重,其他能源如風能、潮汐能、沼氣等近年來在廣東也有所發展,與此同時,傳統能源煤炭的比重卻在下降(參見表2),這決定了廣東單位能耗走低的趨勢。 從產業結構來看,在經濟總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廣東的經濟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優化。“十五”期間,廣東三次產業的比例由2000年的9.2∶46.5:4..3調整到2005年的6.3∶49.5∶44.2。工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高出全國3.65個百分點。在工業中,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明顯增強,2004年,電子信息業、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產值占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23%;2005年,全省高技術產品產值達10680億元,產業結構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不斷向現代新興的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 從工業結構看,一直以來,廣東都是以輕工業大省而著稱,重工業在工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超過輕工業也只是近幾年的事。2005年,廣東輕重工業增加值比例為44∶56。相對于發達的輕工業而言,廣東的重工業是相對落后的。廣東的機械化工、汽車、飛機、造船等重型制造業在全國的優勢尚未形成。重型工業在能源的使用上是輕工業的好幾倍,有時甚至是幾十倍。另一方面,輕工業的產值往往要比重工業要高許多。因此,廣東的產品單位耗能少也與工業結構密切相關。 從經濟總量的地區構成看,廣東GDP總量的83.48%來自珠三角,珠三角的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4.61%,2005年珠三角的三產結構為3.25:50.57:46.19,而第二產業中,高效低耗的電子信息業等技術含量高的產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都處于產業鏈相對高一些的層次。 珠三角地區較低的單位能耗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省單位能耗的水平。據廣東省統計局、省經貿委、省發改委和省能源辦7月9日聯合發布的2005年各地級以上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情況,山區6個市單位GDP能耗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4個市還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與廣東山區市剛剛開始工業化起步,還沒有走過資源消耗型增長階段的現實相符合;東西兩翼7個市中的陽江、揭陽、茂名、潮州4個市的單位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總體而言,珠三角各市的單位能耗水平相對較低,東西兩翼次之,山區各市的單位能耗水平相對較高。 盡管拿了兩項冠軍,著眼未來,廣東應當進一步加大節能降耗的力度,加速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換。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鏈接 廣東:多管齊下 降低能耗 省情決定廣東必須降低能耗 廣東是資源小省,又是消費大省,“缺能”大省的省情對廣東單位能耗的下降產了生一定的影響。 廣東省統計局副局長幸曉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省情起碼有四大影響: 首先,促使政府高度重視節能,重視抓好制度建設。比如,省政府已專門成立了省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領導小組,并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專項經費;正在制訂高耗能行業強制性的能耗限額標準,依法開展資源節約執法和監督檢查,等等。這些措施對單位能耗的下降都有重大影響。 第二個影響是導致廣東省外購電力和一次電所占的比重大,這種電源結構對能耗的降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2005年,廣東省外購電力達18.5%,它的直接作用是減少了發電中間的損失量,也就是降低了單位能耗水平;在電力消費中,廣東省的一次電(即水電、風電和核電等可再生能源)高達30%,這對降低能耗影響也很大。 “缺能”的省情帶來的第三個影響是節能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缺能”的現實,客觀上造成能源價格偏高,這就迫使企業必須通過節能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與此同時,廣東“三資”企業較多,它們質量效益意識強,實力也較雄厚,因此節能技術裝備水平普遍較高,節能效率自然也相應提高。 “缺能”帶來的第四個“好處”是各單位和居民的節能意識較強,這也對單位能耗的降低有不小的影響。 產業結構調整得益不少 廣東省經貿委主任陳冰在接受采訪時說,近年來,廣東省通過產業政策、價格政策以及產業規劃,有效地推動了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的格局。2005年,廣東省工業九大產業實現增加值6108億元,增長20.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3.7%,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超2000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4;工業輕重比為43.7∶56.3,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也平均高達45.4%,比“九五”時期提高了4.5個百分點,產業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步伐不斷加快。 工業能耗占廣東省全社會能耗的63.9%,這一比重決定工業單位能耗的高低對單位GDP能耗高低起關鍵作用。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的演進,對降低全省工業能耗起了積極的作用。 廣東在工業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綜合能耗較低的電子信息(0.09噸標準煤/萬元產值)、機械(0.09噸標準煤/萬元產值)、汽車(0.06噸標準煤/萬元產值)、醫藥(0.24噸標準煤/萬元產值)等行業,這些行業的能耗水平遠低于全部工業0.9噸標準煤/萬元產值的能耗水平。 在政府明確的政策引導下,高效低耗的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十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以年均28%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廣東省工業最主要的支柱產業。 同時,主導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加強。2000年廣東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石油及化學三個產業占九大產業工業總產值的60.5%,2004年這個比例上升到68.48%,2005年達到70.36%。其中,汽車產業異軍突起,工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占全省工業1.5%的50.64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285億元,2005年汽車產業工業增加值349.29億元,占全省比重達到4.21%。這些新興主導產業都為高效低耗的產業。 技術升級降低重工業能耗 在調整結構的同時,廣東省也不斷加大技術改造投入,通過技術改造提高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工業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增強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外部原因來看,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在產業政策制定和技術改造投資方面對高耗能企業技術改造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比如,早前廣東對高耗能的水泥產業實施了產業政策的調整,將水泥企業建設的門檻從年產2000萬—2500萬噸提高到年產4000萬噸,從政策的層面規定了企業的運營規模,由于規模擴大帶來相應的規模效應,該產業盡管能耗總量可能變動不大,但單位GDP能耗則大大降低。 據廣東省產業技術升級改造專項規劃,“十一五”期間,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3%;技術改造投資總量由“十五”的3323億元增加到68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到15%,這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進一步的拉動作用。 此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東工業企業從總量上躍上了新臺階,但線性、粗放式的增長卻帶來了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沉重的代價,環境承載能力過重、能源供應緊缺等問題反過來變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阻力。本世紀初起國內持續不斷的電力、煤炭、成品油緊缺等一次次地為能源消耗大省和資源小省敲響了警鐘。能源供應緊缺以及由此造成的能源價格偏高等,令眾多企業不斷思忖如何節能降耗以求能源突圍、間接增加企業效益,從而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政府的外在引導和企業的內在需求雙重動力的驅使下,包括電力、鋼鐵、石化、建材、陶瓷、紡織、造紙等被列入國家能耗監測的廣東工業企業從被動到自覺,次第掀開了新一輪更為迫切的技術改造大幕。 “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降低13% 能源是制約廣東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作為能源消耗大省和能源產出小省,廣東90%以上的能源都必須依靠從外省以及國外地區調入。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廣東依靠大量能源消費推動經濟高速增長,但已經接近了資源和環境條件的約束邊界,拼資源式的發展已難以為繼。2003年以來,隨著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認識的不斷深化,廣東全省上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開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成為廣東新的流行詞匯。 作為反映轉變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關鍵指標,廣東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硬指標: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2010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其中今年要降低3%。 目前,廣東人已經朝著能耗降低13%的目標邁進。有關部門正醞釀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定期公布各市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萬元GDP電力消費量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平,積極推進將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考核體系。 同時,加強節能法規標準建設和監管,修改《廣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對鋼鐵、石化、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制訂強制性的能耗限額標準,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和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盲目發展;扶持一批節能重大項目,在空調蓄冷、綠色照明、高低壓變頻控制、高效節能變壓器、熱電(冷)聯產、 (據南方日報報道整理)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