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吳敬璉:體制不改經濟增長模式難轉變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8:44 中國證券報
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的“中國內外平衡問題”研討會上,專家們表示,當前宏觀經濟存在的嚴重問題,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經濟增長模式。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從短期看是調整利率和匯率,而從長期看,必須改變增長模式。 增長模式亟需改變 最新的數據顯示,去年末確定的加大消費、減少投資和外貿在GDP中比重的政策,今年以來并未取得明顯效果。二季度的GDP增長已經超過11%,上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依舊保持在30%左右。上半年外貿順差則同比大增55%達到614.5億美元。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表示隨著經濟發展走向縱深,經濟增長模式的改變目前變得刻不容緩。經濟50人論壇成員之一、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就表示,我們原來的增長模式實際上是先行的工業化國家在19世紀所采取的增長模式,“簡單說就是用投資來支撐增長,主要靠資本投入來實現增長。” 他認為,到了19世紀后期,第二次產業革命發生以后,先行的工業化國家,英國、美國、法國,這些國家就轉向了現代經濟增長,現代經濟增長的特點不是靠投資拉動,而是靠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所支撐的。 吳敬璉表示,“雖然‘十一五’已經決定了我們一定要轉變增長方式,可是做起來很難”。他認為,一方面轉變增長方式會影響現在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要做到靠效率提高來支持高增長,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另一個方面要轉變增長方式,根本問題是體制問題,“體制不改,轉不過來! 匯率改革需提速 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同樣引起專家們的熱烈討論,針對有意見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對經濟造成影響,專家們表示,就目前來看,解決內外失衡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民幣匯率的更靈活化,人民幣加快升值的步伐不會產生嚴重后果。 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西表示,人民幣升值有助于中國經濟外部平衡的實現,從而有助于減少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解決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難題,并且由于貿易條件改善為中國帶來更多的貿易利益。 吳敬璉還指出,當前外匯占款所導致的流動性泛濫是導致經濟過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種背景下,關于匯率的問題有兩點是各界關注的重點。第一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是否要市場化、是否要反映供求關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首要任務是讓人民幣真正浮動起來。 “第二就是快慢問題”,吳敬璉表示,我們不要過于悲觀估計人民幣加速升值帶來的問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并沒有出現原來預計會出現的災難性后果。 “不少人對人民幣升值、減少貿易順差對就業的影響擔心”,余永定也強調,國際經驗證明對就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經濟增長速度,而不是貿易順差的增長速度。他認為,事實上就業增長最多的年份可能恰恰是凈出口增長較慢的年份,因為在凈進出口增長較慢的年份往往是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 “升值可能會對出口部門造成較大的沖擊,盈利性較差的企業可能會陷入破產,但是這種調整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余永定指出。(禹剛 /上海證券報)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