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上半年GDP增10.9% 地方投資過熱GDP增速高于預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3:44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黃樂楨 劉永剛/北京報道 一年中,從“較快增長”到“快速增長”,中國經濟再次讓世人感受到熱度。 7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上半年,國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據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GDP)91443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個百分點。” 而一年前的7月20日,鄭京平在同一地點表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升至10多年來最高水平,在投資增長加快和貿易順差的推動下,同比增長11.3%,其中投資增長30.9%。 北京的多位經濟學家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時認為,中國目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投資過熱,這也是上半年GDP增速比預期偏高的主要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地方政府上項目的積極性過高,加上貨幣總量過大,是經濟呈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鄭京平將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歸結為:受世界經濟增長加快、“十一五”開局之年各地發展積極性高以及供給與需求均比較旺盛等,他表示:“目前的增長速度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而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等。 “又快又好的開局” 鄭京平說,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比較好,也比較快”。 事實上,我國已經連續三年保持10%左右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又達到10.9%的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88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46800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36355億元,增長9.4%。 鄭京平還介紹了上半年國民經濟的各項指標。他認為,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加速,背后是投資、進出口、消費、工業生產方方面面增速的加快。 在工業生產方面,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9680億元,同比增長17.7%。發電量和原煤產量分別增長12.0%和12.8%,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增長20.8%和25.8%。 投資加速增長表現最為突出。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371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6368億元,增長31.3%,加快4.2個百分點。 持續擴大的貿易順差推動了經濟加速增長。上半年,進出口總額7957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614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284億美元,下降0.5%。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9411億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億美元。 消費需求穩中有升。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48億元,同比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 對此,鄭京平在發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時作出整體判斷:當前經濟總體形勢良好。 首先表現在當前國家、企業和居民從經濟增長中都獲得了比較好的效益: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2%,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都在10%以上。前五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2.5%,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9.7個百分點。 其次,經濟高增長的同時物價低增長。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3%,漲幅回落1個百分點。受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總體供大于求制約,短期內居民消費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再次,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之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夏糧連續第三年獲得豐收,總產量達到1138億公斤,增產74億公斤,同比增長7.0%。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605萬噸,同比增長4.4%。 “當前的經濟增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鄭京平分析說,從全球角度看,世界經濟增速在加快。從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經濟增長的慣性看,現在這種經濟運行速度是必然的。 經濟過熱跡象顯現? “從數字上看,宏觀經濟過熱出現進一步加重的跡象。”7月16日,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經濟形勢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教授表示,早前的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 袁鋼明同時認為,僅從經濟增長直接得出經濟過熱的結論是不妥的,但這種持續的高增長的確存在過熱的危險。 “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全面加快,卓越增高。”在清華大學的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他說,“局部經濟出現了擴張因素,但大趨勢是好的,沒有熱到必須全面地‘踩剎車’。” 7月18日,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向《中國經濟周刊》預測: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將會出現小幅減速。他認為,雖然GDP和固定投資的增速很快,但其他如物價、能源、運輸等指標的增長并沒有達到2005年經濟過熱時的程度。 張立群分析指出,不能用過熱來說明現在的經濟形勢,在看到數量同時,也要看到質量的變化,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齊頭并進的,并沒有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更需要關注的是由于機制問題引發的投資過熱。 地方投資熱難降溫 事實上,在當前經濟運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問題是投資增長過快。投資不但回到了近年來少見的30%左右的高增幅,而且,本已在宏觀調控下回落的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全面反彈,這增加了經濟運行的風險,加劇了資源環境壓力。 “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別國經驗,都已經證明,這種靠投資拉動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難以為繼的。”鄭京平說,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擴大消費,光靠投資拉動是不行的。 從各地“十一五”規劃經濟發展目標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央定的目標是年均經濟增長7.5%,而各省普遍定在10%以上,甚至達到13%。一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從某種意義上說,已成為投資擴張的決定性因素。張立群對記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推動經濟高增長的主要辦法,就是上項目、擴大投資。 7月1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司發布報告指出,今年1至5月份,四個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勁:東北增長39.81%、中部增長38.33%、西部增長32.10%、東部增長24.86%,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加快2.79、7.38、0.37和3.57個百分點。 對此,鄭京平認為,投資增長過快,最終會導致產能過剩和金融風險不斷加劇,尤其是有些投資項目,是低水平的重復投資,投資回報率也是有問題的。 “這樣的增長方式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模式,已經引起了決策部門和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中央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鄭京平說。 防止增長過快 目前,國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減緩經濟的加速。比如,已經出臺了收緊投資的政策,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對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其中的焦點集中在貨幣信貸方面。 從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廣義貨幣(M2,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余額為3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3%。前6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了2.18萬億元,同比多增7233億元,為央行全年新增貸款目標的87%。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人民銀行及有關部委已采取措施,包括提高貸款利率,增發央行票據,還有定向發行央行票據,嚴禁打捆貸款,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 而針對當前中國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的問題,有人主張中國應進一步讓人民幣升值,以減少貿易順差,緩解貨幣政策所承受的壓力。 對此,鄭京平表示,中國政府有手段、有信心、也有能力通過加強進出口貿易管理,特別是通過一些稅收政策來改善進出口貿易,也會通過外匯管理以及對沖等手段,來逐步解決由于外匯占款過多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多等問題。 莊健建議說,市場對中國匯率升值的預期還在波動,熱錢有可能還會較大規模的流入,央行應更為積極地運用金融工具來沖銷外匯儲備占款。對此,他預計,下半年有加息的可能性,但幅度不會很大。 但對于是否采取加息措施,鄭京平表示,由于政策實施有時滯,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將視情況決定是否還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