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企老總揮霍資產十幾億 國企監管失靈觸目驚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9:09 新華網
十幾億元優質資產,被“當家人”糟踐一空 江西“萬年青”公司原總經理楊石根等65人大肆侵吞揮霍公眾資產,國企監管失靈觸目驚心 新華網南昌7月13日電 (記者 吳華國) 一個原本擁有十幾億元公眾募集優質資產的國有控股上市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在市場行情看好的情形下,竟然連年虧損,這一反常現象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累計1.3億元虧損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秘密?新成立不久的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通過排查群眾來信來訪,終于查清包括“萬年青”原總經理楊石根等在內的65人涉嫌侵吞、揮霍10多億元公眾資產,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違法違紀事實。 10年間,楊石根等人擅自決策,盲目投資,金額累計4.3億元,絕大多數已難以收回 先看楊石根這位五十開外的國企“當家人”如何理財。 “萬年青”1997年成功上市后,善于投機鉆營的楊石根等人開始以“理財家”自詡,頻頻出擊非主業投資領域。他們先后7次從企業非法斥資1.5億元用于炒股,至案發時已虧損2174萬元。股市“失手”后又以所謂“委托理財”新理念投資證券公司,2003年5月,一次性投資2918萬元到大鵬證券公司,結果一年不到全部投資血本無歸。1993年至2003年,楊石根等人擅自決策,盲目對非主業進行投資,金額累計4.3億元,目前絕大多數已難以收回。 投資主業更不可思議。如玉山水泥生產線項目,國內同等規模項目僅需4億元,而他們的投資額竟高達6億元,目前這一項目仍欠外債4400萬元,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再看這位上市公司的“老總”如何管理。 “小金庫”早被國家明令禁止,但在江西建材集團及控股的“萬年青”,竟一次性被“發掘”出55個“小金庫”,違規金額1131萬元。 再看公司大賬現金管理,楊石根司機竟可從企業賬上一次提取現金90萬元,說是用于買車,但至今9年過去了,錢、車皆無。 燃煤是水泥企業的大宗原料,按國家標準,一般水泥企業熟料實物煤耗為每噸171.82公斤,而這家規模龐大、設備先進的上市公司,2004年實際煤耗為每噸218.1公斤,2005年1月至7月,實際煤耗為每噸201公斤。事后查明,企業煤耗長期虛高的真正原因是,分管煤炭采購的供銷公司原副總經理余曙光收受供應商賄賂40萬元后,故意降低了煤炭質量標準,放松了計量尺度。 在“萬年青”附近,一私營業主專門開設了一家水泥粉磨公司,這家私營小廠幾乎每天開著大卡車到公司生產車間拉運“散落”在爐前的大量熟料(即水泥),每次空車進場,滿載而歸。國有財產就這樣以大廠養小廠的方式,源源不斷地流入私人腰包。在公司發貨現場,一些輕車熟路的買主,通過與發貨人員勾結,一張提貨單竟可反復使用數次,公司大量水泥就這樣不翼而飛。 公司明確規定,給予水泥銷售大戶鋪底貨款最高為一二百萬元。但實際上均大大突破這一限額,少則三五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不僅如此,這些經銷商還與楊石根等人里應外合,通過虛開發票等伎倆,大肆沖銷企業貨款。截至去年7月,公司累計被拖欠的應收貨款1.26億元,其中5年以上壞賬8065萬元。 “我是享受副廳級待遇的老總,你們要當官就是我一句話” 楊石根等人把國家和股民委托給他行使的法人代表的權力,完全私有化。他擔任股份公司總經理以來,企業所謂的“管理費”連年增加,到2004年已高達5531.6萬元,占當年銷售額的9%。這數以千萬元的“管理費”大都轉化為其個人消費基金。 經查明,他先后包養多名情婦。楊石根一年之中絕大多數時間是在與情人游山玩水中度過,直到案發前一兩個月,他在公司報銷的機票就達4萬多元。 為方便楊石根等人玩樂,公司專門在香港設立辦事處,8年來辦事處未開展任何業務,但每年花費都在二三十萬港元。僅2003年至2004年,楊石根就往返港澳15次之多,最長一次停留了16天,幾乎天天逍遙在燈紅酒綠中。 楊石根嗜酒成癮,而且只喝專供北京市場的“京酒”。為滿足其“嗜好”,公司竟派專人從北京拉回整整一火車皮的“京酒”,存放在公司總部和各生產基地,供其享用。事后,這筆巨額的“專供酒”款被他大筆一揮進入了企業生產成本。 憑借國企“一把手”權力,楊石根等人瘋狂進行權錢交易。在公司他公然對部分人員說“我是享受副廳級待遇的老總,你們要當官就是我一句話”。為此,公司設立的管理機構多達72個,管理人員260多人。其中,蓋楊石根私章任命的“處級干部”就達25人。凡與楊石根等有親戚、朋友關系的人都被安排在了公司重要部門和崗位上。 楊石根利用兩個兒子辦婚禮,收受禮金42萬元,其中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兒子以買房、買車為名,向北京某設備供應商一次性索賄45萬元,事后楊石根通過各種手段使這名供應商在重大設備采購項目中頻頻中標。經查實,他任職期間,共受賄110萬元,收受禮金60余萬元,濫發和私分國有資產143萬元。 決策、制衡機構形同虛設,企業在按“家長制”運作。企業干部職工說“一切得看楊石根臉色行事” 觸目驚心的江西“建材案”,暴露了楊石根等人極度膨脹的個人貪欲。但這樣一個涉案金額高、范圍廣、人員多的涉嫌犯罪團伙能在光天化日下長期泛濫,更暴露出一些地方國企監管制度和機構失靈。 在總結、反思江西“建材案”沉痛教訓時,江西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說,上述問題雖然查處在江西建材集團及其控股公司,但類似問題在其他一些國有企業也不同程度存在。少數國企領導人將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完全等同于個人對企業資產的自由支配權,由此產生的“一把手”權力失控現象亟待根治。 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江西“建材案”表明,在權力和利益面前,這些規章制度隨時面臨失效危險。 江西“建材案”說明,制度失效的背后,其實是集團上下一系列決策、監管機構的失靈,監管機構失靈的背后則是部分監管人員的同流合污。 公司上市后,雖然搭起了法人治理框架,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一個不缺;作為國有控股企業,黨委、紀檢、審計、法務等機構也一應俱全。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決策、制衡機構形同虛設,企業仍在按“家長制”運作。企業干部職工說“一切得看楊石根臉色行事”。 “萬年青”原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梁家友先后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收受賄賂5萬元、禮金28萬余元。建材集團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謝賽玖收受賄賂8萬余元,侵占公款收受禮金19萬余元。 通過查辦此案,目前,“萬年青”一度混亂不堪的經營管理得以恢復正常。2005年8月至12月,公司減虧3800多萬元,今年上半年整體盈利200多萬元。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