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面對當下的語境,探討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不應視為只是簡單地回應社會對開發商的抱怨和批評,而應看做是房地產企業家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來反思和檢視自己的角色定位。遵守商德,善待客戶,應該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最重要的事情。“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絕不止于房地產行業的工廠化程度,它還包含應有的精心、細致和責任之心。企業能夠想到社
會責任,會走得更遠。企業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會使自己的價值獲得充分的釋放。
本報《思想盛宴》第四期就企業家社會責任深度探討。
主持人《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城市博鰲時間 2006 年7 月5 日
主持人:在這個時候探討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對房地產開發商來說,不應是簡單地去回應社會對開發商的抱怨和批評。如果只是為了回應一些議論,想平息什么的話,本身就不是真正負責的表現。諸位究竟是如何體會自己的社會責任的呢?企業的責任就是賺錢。即使企業要盡社會責任,也要清楚地寫出來,要列明,做不到的話要懲罰。否則空談沒有用。企業還有一個社會責任就是節約社會資源。同時,要打造民族的品牌
潘石屹:兩個月之前,我參加亞洲博鰲論壇的時候,大會讓我談社會責任。我想了一下,關于社會責任,第一點就應該遵紀守法。這是任何商人的邊界,按章納稅。
第二點是,企業要盈利。如果一個企業辦虧損了,銀行貸款也還不了,員工福利也不給,只能靠占用別人的貨款為繼。那社會責任怎么盡呢?所以要靠我們勤奮的勞動和管理,使企業賺錢了,才能談社會責任。
上面說的是企業要遵循市場規律和法律的問題,但市場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社會中有人得病了,就要有另外的人去關心,多做一些公益事業。企業做這些幫助窮人、病人的事,不能按照等價交換原則,例如必須要上各式各樣的榜,給誰捐贈就要登一下報。做善事是積德。如果按商業原則,以等價交換的原則去做,你積的德會跑到別人那里去。所以一方面企業要盈利,另外要盡可能發自內心地做一些善事。
趙曉:我非常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企業家遵紀守法固然是盡到了社會責任,因為這是底線,誰不遵紀守法,誰就“進去”了。但是,企業必須盈利,這也不是社會責任。如果不能盈利根本不能在市場上生存,這都是規定動作。企業家真正要做的是,這些規定動作都做完了,你的自選動作還有哪些?社會責任不僅是捐一點錢,不是說要交換某些東西(榮譽),社會責任是涵蓋企業管理的所有的環節,你要對上游負責,對下家負責,對股東負責、對社區負責、對員工負責。企業家社會責任應該涵蓋企業運行的所有方面,也涵蓋管理的所有環節。
施永青:對于開發商的社會責任,我的看法是,社會責任應該讓個人自己去提。如果社會的問題,都要靠企業去負起社會責任,去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這個社會是很不安全的。因為,責任的標準沒有統一,都是自己給自己定的,我覺得,經常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地方是很危險的。我不太喜歡聽到社會責任要由企業家來負這種說法。這是不可靠的。社會責任主要由政府來負,政府的政策出錯要負責任。企業的責任就是賺錢。這是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的責任。企業家要使市場接受,民眾接受,就應該知道自己的社會功能,知道企業發展的方向要和整個社會發展方向一致。企業能促進社會進步的話,這個企業才有機會發展。但是,社會不應該把責任推到企業身上來,很多企業談社會責任,但它連守法也做不到。連守法都做不到,談什么社會責任?我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
另外,即使說企業要盡社會責任,也要清楚地寫出來,要列明,做不到的話要懲罰。否則空談沒有用。
從市場經濟來看,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經商的人的動機是為了賺錢。靠什么賺錢,就是要靠生產符合市場需要、民眾需要的東西。他為了賺錢,就要生產好的產品出來。過去有人老是提倡“犧牲小我、大公無私”,其實企業為了競爭,為了盈利,就要服務大眾,這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動力。我不是反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公司也做很多慈善的工作,我自己也替政府做很多評估的事情,但我認為這是自我要求,是一個社會風氣。
如果站在中國看,現在最必要的是什么?是加強法制。我認為,現在研究加強法制對人民的好處,比強調企業社會責任得到的效益會更多。我覺得應該考慮,用什么方法才能對人民更有好處。
我發現,在外國提社會責任是在普遍守法的情況下再進一步。中國的情況是,很多企業的問題是不守法,損害人家,這要透過法律、法制貫徹執行。為什么強調企業責任,就是法律的標準太低,在法律得到完全貫徹的情況下,我們不反對多花一點錢去談企業責任。王小廣:我認為提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這個命題,應該結合中國的實際。當前中國正處于轉型期,企業肯定要不光利潤第一,同時也有一個社會責任。社會責任不是主要目標,但他是社會的一員,就有社會責任的問題。企業家做好自己的企業,遵紀守法,創造更多的利潤,創造更多就業,這本身也是盡到社會責任的表現。
企業盈利,它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不能創造“負的外部性”。做到這點就是社會責任。就現實看,很多人沒有盡到基本責任,更談不上附加的社會責任。我昨天在飛機上看一本書《羅斯福傳》,看到美國當初勞資對立,資本家和工人對立,資本家對工人有一種過度剝削,工人也有過分的要求,不相上下,造成了矛盾激化。在中國,房地產的主要矛盾不是勞資關系,而是房地產商和消費者的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到現在,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考慮消費者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對消費者利益漠視甚至損害和欺騙。我不是講房地產商是這樣,但肯定有這樣的情況。中國房產市場中開發商和消費者一定程度的對立,要調和,要讓步。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考慮消費者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對消費者利益漠視甚至損害和欺騙。我不是講房地產商是這樣,但這樣的情況肯定有。開發商和消費者一定程度的對立,要調和,要讓步。為什么大家對房地產評價這么低?原來我們自以為還不錯,現在按“國六條”一照,就是豬八戒了,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謝岳榮:我覺得企業還有一個社會責任就是節約社會資源。提倡節約、提倡環保,不把不可再生的資源短期內都用完,而是提倡可持續的發展。同時,要打造民族的品牌。國家是否強盛,主要是看擁有多少名牌,我國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很多行業被外資壟斷,我們有責任打造中國的名牌,扛起民族的大旗,沖鋒在前,培養我們中國的設計師,使我們的設計能夠進一步和國際接軌,設計出高品質的產品。
易小迪:守法是最簡單的,守法我們都做得到,而且在座都是經營得比較好的企業。但是為什么大家對房地產評價這么低?原來我們自以為還不錯,現在按“國六條”一照,就是豬八戒了,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這說明,在這個行業里面,我們肯定有一些社會責任沒有盡到。我認為,一個企業做得更長久、更大,肯定會超越法律最低要求,企業的價值觀要超越社會平均水平。實際上,你所有的行為都是在價值觀的指導下,像衛浴企業做環保、節能也是其價值觀之一。包括金錢的使用方式,如崇尚節儉,也是價值觀的體現。從這個角度說,企業要有社會責任,首先是建立正確的對金錢、物質的態度。此外,培養大批的企業員工,培養他們的行為準則,也是盡一種社會責任。
易憲容:關于企業的社會責任,相關的書在香港圖書館有100多種。剛才有人講的是企業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此外,企業的責任還表現在法律責任,從善責任。你賺了錢以后,如何使用?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張劍: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談一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作為企業家,確實需要承擔法律要求以外的一些責任。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責任,就是如何讓大多數人能夠分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科技的進步要通過企業實現其價值,以讓大多數人分享這個成果。譬如,大家開車,最開始有車的時候,開車是貴族化的表現。福特公司把汽車做到價廉物美,讓普通人馬上能分享,今天到處都是汽車。戴爾把電腦做得那么便宜,大家都可以用電腦,也是分享。如果企業家不能把企業的進步,變成普通人享受的東西,企業家能說盡到很大的責任了嗎?
中國房地產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但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對房地產不滿,包括很多人在享受到好房子的好處時,為什么還是不滿?我覺得國家出臺“國六條”的想法,就是希望普通人也能分享房地產發展的成果。所以我覺得,單純讓開發商減少利潤很難,但開發商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用新的技術、好的管理降低成本,讓好的房子為大眾分享。
我觀察房地產已經十年了,其實不是所有房地產項目都是暴利,為什么房地產的成本那么高?我認為這也與我們的作業方式有關。企業家能否在生產方式上改變,比如使產品更加標準化,從而讓成本變得更低、品質更好?
實際上,房地產面臨一個轉型,就是同質化的轉型。很多人說同質化的產品不好,其實是不對的。縱觀世界,任何一個產品走向成熟,都要走向同質化,因為只有同質化才能提升產品的價值。
同質化帶來高品質、低成本,以很低的價格讓大家都能購買,今天的工業就是這樣的模式。房地產走到今天,可不可以向這樣的方向發展?我相信美國的房子按人均收入比例,比我們便宜很多,因為他們很多的東西是通用的。今天,房地產公司的競爭力究竟在哪里,和過去很不同。過去靠關系拿到好地,我有資金,我比別人更能塑造形象,物業做得更好,就更有競爭力。但是未來光靠這些是不夠的。
我認為,同質化時代的到來,對房地產公司意味著要有四個方面的競爭力:一是更可靠的品質,二是更大的規模,三是更低的成本,四是更好的優化和集成能力。企業家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能夠做出價廉物美的產品,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價值,當然企業也能獲得價值。
開發商的目標應該與政府的政策一致,應該接受與社會的調和,這在中國現階段非常重要
亞當·斯密的“兩手硬”“無形的手”和“同情的心”
主持人:經濟學大師熊彼特說過,所謂經濟發展,就是女王穿的絲襪,普通工廠女工也可購得。從福特到蓋茨,從汽車到軟件,都是希望其產品得到全社會的分享。這就需要大規模的“量產”,需要生產過程的標準化。這方面好像萬科已經在探索了。(參見相關鏈接:《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趙曉:簡單來說,社會責任的內涵也有一個變化過程。大概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來,企業有三條底線:第一,經濟效益的底線。第二,生態環境的底線。過去很多的企業為了追求經濟而忽略了這條底線。第三,社會責任的底線。后來,重視社會責任變成了一種行動,美國有很多的公司加入了社會責任基金,占了整個股票市場很大的份額。歐盟也建立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標。這個指標是非常厲害的,中國有一種產品,出口價格很低,很有競爭力,但后來發現不合格,主要“社會責任”不合格,工廠沒有給工人建廁所,被認為是對工人的社會責任不夠,所以不再進口其產品。社會責任已經從道德的指標變成硬性的指標。這樣對企業的約束是越來越強的。
因此,社會責任這個問題,不是一個需要爭論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變成對企業有硬性規定的指標,所以是有約束力的。
王小廣:剛才講企業要創造物美價廉的產品,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責任。現在我們的責任——房地產商和消費者成為一種對立時——就是要彌合這種對立。花比較少的錢買一個比較好的房子,這是消費者的愿望,但是與現在的房地產商有很大的距離。
國家為了達到一個社會目標,或者說是房地產福利目標,出臺一些政策,我想房地產商的責任不是去抵抗,而是采取一種積極配合的態度,來實現這個目標。我認為這是在中國現階段最重要的。像90平方米戶型面積占70%比例的問題,我沒有深入研究,但我感到在很多大城市的中心區,這是必要的。然而很多開發商為了利潤,會去游說,去抵抗這種政策,或者制造一些威脅性的輿論,這不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開發商的目標應該與政府的政策一致,應該接受與社會的調和,這在中國現階段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來小結一下,也算一家之言。如果把社會當成一切關系的總和,那么,個人也好,企業也好,任何的組織體也好,我想從它誕生起,必然要盡某種社會責任。在一個家庭里,你虐待孩子,這是你的個人問題嗎?不是,被虐待的孩子走到社會上,可能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所以社會要調節家庭中的一些問題。
社會交給不同組織體的責任是不同的。交給企業和商業機構,它是營利性的,所以它盡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是從商業角度。一個企業不盡社會責任,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違反商業道德,背離商業邏輯。現在很多開發商是如何經營的呢?放不到臺面上。有的開發商教員工怎樣拖欠銀行的錢,欠政府的地價款,怎樣壓榨供應商,怎樣逃避消費者的投訴。全部這些都是不誠信的表現,是違反商德的表現。
我個人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分為三部分,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履行基本商德;其次,是對利益相關者履行應有的責任,就像剛才趙曉說的,要對上下游、對社區、對周圍和你有關系的組織盡責。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一個老師說,他在圣誕節晚上回家的時候,由于回去晚了一點,看到別人都把燈開了,而他家的花園一片漆黑,他感到特別慚愧。這就是社區的概念。對房地產商來說,你還要對城市盡責。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請不要拿塞納河比珠江》,塞納河兩邊基本是文化建筑和公共建筑,可是珠江兩岸,我們的發展商全部搞的是一線江景、二線江景的房子,也不講究設計,再過幾年就不能看了,可以說造了太多怪物。城市的風景被你這么糟蹋,談得上責任嗎?還有,很多房子稍微花點成本,就可以建得更文雅,為什么不呢?這不是錢的問題,還是責任意識不夠。(參見相關鏈接:《孫文杰:別讓人一眼看出“窮人區”》)
企業的第三個責任,是對利益不相關者的責任。對于和企業利益、相關者利益都無關的那些社會、教育、醫療、學術等方面的事情,對本地以外的事情,也主動承擔責任。當然,這個要求就完全要看企業的境界、階段,看企業家的抱負、胸襟和價值觀了。
今天中國的發展商要做負責任的發展商,首先是按照規矩來做事,先做一個好的誠信的企業;除學校以外,企業容納了最多的人,育人就是一種責任。
亞當·斯密不僅講過“無形的手”,還講過“同情的心”。他講過,道德情操是更加重要的。企業不做惡的事情,仍然可以成功,可以賺到錢。所以企業要盡社會責任,不需要找別的理由,關鍵是看愿不愿意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