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頒獎公司成暴利行業 質評協會兜售企業獎證斂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9日 10:44 京華時報
頒獎公司成暴利行業 質評協會兜售企業獎證斂財

頒獎公司成暴利行業 質評協會兜售企業獎證斂財

要獲得“AAA”證書,先要根據回執表中標注的賬號匯款。本報實習生 王宙 攝

  一家拿到營業執照不過倆月的小公司就得到很多“三優企業”榮譽證書,這些證書是如何出爐的?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不法組織鉆法律空子,冒用種種名義給企業評獎并發放各色證書,其最終目標是斂財。“業內人士”揭秘說,此類頒獎公司多如過江之鯽,其態勢儼然形成一個炙手可熱的暴利行業。

  開張倆月得獎證數個

  6月23日,本報報道了加盟者投訴歐特雅公司的消息。記者在對歐特雅的采訪中注意到,該公司在宣傳資料上展示了一些蹊蹺的榮譽證書:“中國市場質量合格、服務放心、信譽良好AAA企業”“AAA級質量誠信會員單位”……有的證書還注明,稱證書是“根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認定及市場調查全國30多省市公眾投票推選”出來的。

  這其中存在很多疑點:歐特雅公司營業執照上標注的注冊時間是2005年1月,但這些證書的落款時間是在2005年3月。一個經營不過兩個月的公司,搞出了怎樣驚世駭俗的成果,以至于全國30多個省市的公眾投票推選它呢?

  而據記者了解到的情形,歐特雅公司在推出的藝術品連鎖生產加盟項目中,投資者的投訴頗多。

  那么,那些頒獎者是一些怎樣的組織機構,又是經誰授權來組織一些全國規模的企業評獎活動?評獎的標準又是什么?

  中質信協頒獎斂錢

  眾多的證書中,有一個證書的落款公章為“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

  記者從網上搜到“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文件”的傳真材料照片。按材料介紹,這是一個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社團組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其主要業務是“……受政府、消費者、廠商委托,組織有關技術鑒別、質量鑒定、質量調查等事宜……”有關說明稱,該協會注冊地在香港,在北京設有辦事處,不過未注明辦事處地址和電話等。

  材料中有一份通知,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協會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質量誠信消費者(用戶)信得過單位’暨‘AAA質量誠信會員單位’表彰活動,參加活動的企業通過審核,符合條件的,將頒發相關榮譽證書和牌匾……”該通知的下面,還列出了兩個負責人姓名及聯系電話。

  在通知之后,附有一張“回執表”,列出了企業參加評獎活動的有關“費用”。按標準的不同,分別收取4000元、8000元、12000元不等。還給出了指定的匯款賬號,給出的戶名為中質信協(北京)網絡科技中心。

  記者搜索到與此相關的信息4290條,并發現有很多企業獲頒了該協會發的“AAA”獎證。這些企業將其公布在網上,作為形象宣傳。

  記者與數家公司聯系后證實,他們為獎證付出了數千元或上萬元的“費用”,前面提到的歐特雅公司也是其中一個。歐特雅公司負責人林云說,歐特雅的宣傳廣告剛出來,立即就有包括“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在內的眾多“評獎機構”,接二連三發傳真、打電話,希望公司參與評獎活動。歐特雅公司按要求把相關材料及幾千元費用寄去,隨后就收到了各色各樣的獎證。

  林云承認,公司獲頒的這些證書并非是經過了真正的權威機構審核,都是花錢買到的。但他不認為自己是“上當者”,“誰不知道呀,他們是給錢就發證,可我們公司也需要這個來宣傳自己”。

  從記者掌握的相關材料看,“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從2003年上半年開始給企業頒發獎證,“賣”到2005年10月后隱退江湖。該協會的一個網站已經無法正常登錄,留的電話也多數無人接聽。

  以不同名稱頒獎發證

  記者多次撥打“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留的各部電話,最終撥通了其中一部:8493××××。

  “我不知道什么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我們跟它沒有關系。”7月6日下午,接聽電話的“劉主任”說。

  “劉主任”說自己叫“劉博”,他說這部電話是中質信評(北京)市場調查中心的,這個由他經營的“唯一”企業是去年10月末才注冊的,與“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沒有任何關系。

  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8493××××”,搜出了“中國質量誠信市場調查網”“中國企業質量誠信測評網”“中國質量誠信天天315調查網”等三個相關的網站及網站的系統支持者“中質信協(北京)網絡科技中心”。四者所留聯系電話中都有“8493××××”。

  其中在“中國質量誠信天天315調查網”上更標注有“聯系人劉主任”字樣。另外中質信協(北京)網絡科技中心于2003、2004年發布的招聘信息上留有同樣的聯系電話和聯系人。

  劉博陸續承認上述三網站確實歸他所有。他又說,這些都是他于2005年年末從曾某手里接過來的,而曾某目前已去香港,無法聯系。至于互聯網上前后重復出現的劉主任、劉先生,劉博說“純屬巧合”。

  劉博后來又解釋說,他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了曾某的攤子,但在接手后他從未搞過協會,也沒給企業評過獎。但就在劉博的現用網站上,記者下載得到一份“關于開展……‘AAA質量誠信會員單位’活動的通知”,內容與“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的通知雷同。蓋的兩個公章是“中國市場質量誠信調查促進會”(比前面提到的“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多了幾個字)和“中質信評市場調查中心”,其落款時間是2006年5月。

  劉博后來終于承認,他的中質信調促進會和調查中心曾給企業發過獎證獎牌,其依據是企業提供的營業執照、資質認證等材料。

  未經備案違法活動

  “劉主任”以及他的“協會”“中心”是在什么地方、怎樣給企業評獎呢?

  7月7日下午,記者找到了朝陽區北苑大羊坊的北地大廈。

  從北地大廈寫字樓四層電梯里出來,就看見對面墻上貼的一張紙:“應聘往右412室,中質信評調查中心。”412室是中質信評調查中心的經理辦公室,劉主任正在室內,其里側的三個房間則為“業務室”。

  以應聘為由,記者推開一間業務室的房門。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十幾個人分坐在辦公隔斷里。每個人桌上都有傳真、電話。一個年輕人正在發傳真,扔在一旁的材料上寫著“關于開展……‘AAA質量誠信會員單位’活動的通知”。有的業務員正在打電話:“我們是國家質檢總局的,找一下你們經理……你們公司被……推薦為……消費者信得過單位……”

  記者很快被從這個房間“請”了出去。記者下樓離開時,兩男子從后面開車追上來盤問,“你是誰?干什么來了?”他們后來一直跟蹤記者到報社,其中一人就是“劉主任”。

  劉博解釋稱,冒用國家質檢總局名義給企業打電話,完全是業務員個人行為,并非集體培訓要求或授意。

  記者從民政部社團管理局了解到,無論是“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還是“中國市場質量誠信調查促進會”,都未在民政部備案,而未經備案的社團組織在內地進行活動是違法的。

  北京恒方永圓律師事務所王良斌介紹,國家曾在1999年下發通知,明令禁止行業組織和市場調查機構以排序、推薦、公布市場調查結果等形式搞評比或變相評比活動,向企業索取高額費用。民間社團根本就不被允許搞類似的活動,所以,即便上述協會是合法組織,其行為仍屬違法。

  “他們的網站有315字樣,也涉嫌冒用消協名號誤導消費者。”朝陽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他們將對中國市場質量誠信調查促進會進行調查處理。

  -相關鏈接

  □相關部門

  對不法評獎存在監管難度

  “這種情況太多了,很多的證書獎牌無法體現真實情況。一方面它在誤導、欺騙消費者,總體上加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又在制造泡沫,干擾經濟秩序。”朝陽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說,他們對這種情形深惡痛絕,但同時又沒好辦法。“他們一方面搞個協會名義,另一方面一般都有一個企業實體運營。”

  國家質檢總局的一位負責人陳先生說,這些不法組織常冒用權威機構名義,影響惡劣。但因他們是民間社團,而且很多還“涉外”,質檢總局無法直接出面處理,一般是轉給民政部處理。

  民政部社團管理局的高女士介紹,監管過程中存在取證難等問題。她說,企業很少會出面舉報,普通消費者大多又不知情,這使他們難以獲得線索。即便在調查落實后,因相關法律不完善,沒有非常確切的界定,難以做出具有足夠震懾力的處罰。

  □“內行”揭秘

  連業務員都用化名

  梅先生是中國市場質量誠信調查促進會的一位原業務負責人。他說,中國市場質量誠信調查促進會、中國質量誠信促進會、中質信評調查中心的主人是同一人,但在注冊時,“借用”了別人的名義。

  梅先生介紹,從事該活動的人都非常“謹慎”,就連協會的普通業務員都用化名,辦公的地方也保密。

  按梅先生的說法,開辦協會“頒獎”,已成了一個頗有規模的暴利“行業”,并且操作容易,“通過中介在香港注冊個協會,然后租個房子,買幾臺電腦、電話和傳真,弄個網頁,招聘幾個業務員,門一關就可以干了”。

  梅先生說,業務員的日常工作是上網搜羅一些公司的聯系方式,然后冒用權威部門名義給企業發傳真打電話,搞到“訂單”。業務員的收入很大部分來自提成,“順了的話,一天就能掙2000塊,當然,老板賺得更多,一個月幾萬塊輕輕松松”。

  據說,為提高“效益”和“安全度”,干此行當的人都千方百計找“關系”,比如獲得一家媒體的支持,請到權威部門的人物給當“顧問”,等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