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企業年金:“薪火”等待“燎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8日 13:53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方華

  “一個加入企業年金計劃、在聯想工作30年、月均工資6000元的在職員工,按5%的投資收益率和5%的工資增長率測算,退休后收入是沒加入計劃情況下的3倍!”

  在日前召開的聯想集團企業年金計劃啟動新聞發布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喬健的這番
描繪,令與會者為之心動。這項由聯想集團及員工個人各出資50%組成企業年金基金的計劃,“致力于為員工提供一生無憂的福利保障”,更被聯想集團視為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吸引優秀人才、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隨著相關配套辦法的完善和企業對人才戰略的重視,企業年金覆蓋的面會越來越寬。”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稱。

  對很多并不了解“企業年金”的企事業員工而言,這樣一種“高收入”的養老保障計劃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其實,自2004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已經開始搭建企業年金的運行規則和制度框架。目前,國內共有37家取得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基礎性的法律法規已經出臺,相關的配套辦法也即將問世。”陳良稱。

  被寫入保險“國十條”、要求保險業“積極參與”的企業年金業務,入市通道即將全面打通,這既源于需求的擴大,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需要,更為

資本市場提供了一支持續、穩定的新鮮力量。

  三足鼎立:應對“老齡化”

  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只能保障員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但因為沒有積累,目前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空缺達8000億元,這一數據還在不斷上升,預計未來30年,基本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6萬億元。”喬健稱。

  另一個突出的事實是,隨著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突出,傳統個人儲蓄計劃也無法為退休后生活提供足夠資金保障。借鑒國際實踐經驗,通過投資運營實現收益并將此收益全額計入員工個人賬戶的養老金形式,正在成為緩解我國社會養老壓力、完善社會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新生力量。

  隨著政府的推動、制度的完善和需求的凸顯,從“星星之火”到近兩年逐步走熱,企業年金正在與個人儲蓄和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共同組成中國目前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而“享受富足的退休生活”這一誘人目標,更使得企業年金成為這一保障體系的“新貴”。

  平安折桂:“專業化”勝出

  作為國家社會和勞動保障部0001號企業年金計劃,聯想集團企業年金計劃的受托人被平安養老保險公司競標成功,平安養老因此成為首個“國字號”企業年金計劃的受托人。

  “這個角色責任重大,我們勝出的關鍵因素在于專業化優勢。”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董事長王利平稱,依托專業化人才及培養計劃、強大的IT技術平臺和長期發展戰略,平安養老最終成為聯想企業年金的責任主體。

  “受托人代表員工和企業,最關注企業年金基金的安全,因此風險管控是核心,在法人治理和風險管控方面,平安具有突出的管理優勢。”據王利平介紹,在平安集團協助下,平安養老已經建立起專業的安全機制和數據備份方案,確保年金基金管理信息系統的安全,并建立專門的企業年金檔案管理制度,實施統一規劃的企業年金基金檔案管理,能保存企業年金相關記錄15年以上。

  “太平”探路:體驗“創造力”

  作為首家正式獲得中國保監會批準籌建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養老”),在開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在遼寧、廣東、黑龍江、河北、青島、江蘇、上海、浙江、北京及四川等省市簽訂當地第一單標準企業年金合同,總計簽約客戶已達100家。

  “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企業年金在國內還是個新鮮事物,除了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還需要在治理結構和服務體系上積極創新。”太平養老董事長何志光說。

  2004年8月,太平養老成為保險業惟一一家參與遼寧省企業年金試點的機構,“對市場的培育可謂艱辛,我們不能像對待一般成熟產品那樣更多強調個性和優點,而是更多地投入前端的理念引導,直到后期有形產品服務,需作全方位宣傳配合。”何志光介紹,在市場定位上,目前仍立足于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的重點項目,還無法做到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其中需要與地方政府積極溝通,為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和重點企業提供全套的咨詢信息。

  正因為企業年金業務需要四個角色參與其中,即受托人、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和托管人,至少需要兩個以上的獨立單位共同承擔,“這涉及兩者或三方融為一體的合作,需要跨越行業、部門之間的差異進行協調。”何志光稱。

  統一“稅優”:推廣在即

  “有關企業年金在銀行開戶和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問題,我們正會同有關部門起草文件,很快就會出臺。”陳良向記者透露,待這一文件出臺,企業年金進入市場的相關環節將全部打通,但目前一大難點在于,還沒有形成國家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多是地方性優惠政策,中央企業因受中央預算的限制而不能享受。

  目前,本應面向所有企業的企業年金制度,多是一些條件好、人才觀念強的大型企業在率先啟動。“一旦全國性稅收優惠政策出臺,將有助于企業年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需求的升溫和制度的完善,加入企業年金計劃的企業會越來越多,使企業員工在職業變動時,年金個人賬戶的轉移不再形成障礙,也消除企業的后顧之憂。

  “剩下就看資金如何運行。”陳良稱,企業年金直接關系到廣大企業員工的退休養老問題,是其“養命錢”,監管的重點要從計劃備案開始,企業需選擇獲取資格的年金管理人規范運作,在運作過程中不能利用國家及地方政府優惠政策而從事其他。

  “這是眾多資金中的局部資金,局部配置可能會做得很積極,而且這是惟一的職工用作養老的錢,我們將嚴謹運作。”聯想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裁趙學軍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