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國企整體上市急行軍 上海擬定三種路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8日 01:4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張勇 寧華 上海報道 7月7日,G上港(600018.SH)發布公告稱,上港集團擬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并G上港,除上港集團持有的股份外,G上港其余股份轉換為上港集團為本次合并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G上港全部資產、負債、權益并入上港集團,合并完成后注銷G上港的法人資格。
這并不是上海第一家國資公司的整體上市,此前上汽集團的整體上市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事實上,除了上港集團、上汽集團之外,諸如上海電氣集團、百聯集團等國企的整體上市都在上海市國資委的積極推動下有所行動。采用的路徑將包括新設合并、定向增發和分批收購集團主業資產。 整體上市風潮 上港集團拉開了全流通之后上海國資企業集體上市的熱潮,從上港整體上市消息開始風傳,到目前,G上港的股價已經上漲了70%。 而其他上海國資企業的上市行動也開始積極籌備。 上海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楊光平表示:“這些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顯然有利于避免集團內部的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增加資產的流動性。”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上海市國資委就開始陸續推動大型集團公司的整體上市。初步完成編制的《上海國資專項規劃》確定了上海市國資國企的調整目標:到2010年,30%的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到上市公司中,80%左右的市屬行政事業性的企事業集團完成多元化改制。 2003年4月,上海百聯集團成立,總資產規模近280億元,通過第一百貨吸收合并華聯商廈,百聯集團邁出了整體上市的第一步。 同年6月,批準組建了我國規模最大的旅游企業集團——錦江國際集團,由錦江集團和上海新亞集團重組而來。目前,境外整體上市是錦江國際集團逐步推進的戰略。 2004年4月,上海電氣集團宣布將旗下的三只上市公司——上海電氣、電器股份和上柴股份整合成一家新公司,上海電氣集團的整體上市計劃隨之啟動。 今年以來,隨著全流通的來臨,上港集團整體上市方案已經確定;而上汽集團、上海機場集團的整體上市也已經在積極醞釀;光明乳業、第一食品、上海梅林等食品行業的國資上市公司及未上市企業也正在醞釀成立一家大型的食品行業企業集團。 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崔紅霞指出,上海地區資產重組的重心是在商業流通領域、旅游行業以及制造行業。隨著百聯和錦江的成功重組,上海進行大企業集團的資產證券化思路更加清晰,為后續進一步的資源整合奠定了基礎。 上市模式 據悉,上海市國資企業集團整體上市的現實路徑主要有三種:新設合并、定向增發和分批收購集團主業資產。而目前,前兩種路徑、尤其是第一種路徑更受國資企業集團青睞。 其中百聯集團就是第一種模式——新設合并的試點,先把上海一百、華聯集團、友誼集團和物資集團四家商業類的上市公司合并成一個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的法人資格因合并而注銷,集團公司借此實現整體上市。 而隨后的上海電氣雖然大體上也采取了這種模式,但又稍有不同。可能的操作方案是把其涉及的三家上市公司:上海電氣、電氣股份、上柴股份的國有股合并成上海電氣集團,然后再單獨上市,這是一種整體上市的新探索。 經營業務存在相同性的多個上市公司,整合有利于避免惡性同業競爭、增強競爭力等;大股東具有足夠的控制能力。這是上海國資積極推動上市的目的。 有研究人士指出,股改的基本完成,為上海國企的整體上市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萬家基金基金經理潘江就指出:“全流通的來臨為整體上市的實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機會,而借助股改推動整體上市也是政府實現國資證券化的有效手段。” 不過在目前股市全流通的背景下,國企大集團的整體上市,增強了國資的流動性,也讓市場產生了對國資變現的擔憂。 中銀國際的一位研究員指出:“粗略估計,目前上海的十幾家大型國資存量資產合計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無論其采用何種模式整體上市,如果上海國資的整體上市浪潮較為集中地出現在某一個時間段,將會對市場產生不小的壓力。” 一位接近上海國資委的人士表示:“在有些領域,進是為了退,先進入產業,再擇機退讓股權。將商貿流通領域國有資產重組成立百聯集團,將酒店和旅游領域國資重組成立錦江國際集團,把國有資本集中起來形成優勢,把產業做大做強,最終目標是產權多元化。” 資料顯示,上海國有資產總額高達7300億元,但50%以上國有資產集中在一般競爭性領域,近10%的國有資產散布在65個行業,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型國有企業集團。 “‘十一五’對于國資的規劃核心就是資產證券化,這是主體,其中上市雖然不是惟一的方式,卻是主要方式,包括此前已經上市的,目前正在運作的,和未來可能到三板上市的。”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我們承擔的‘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課題研究工作已經完成,”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劉志陽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研究如何利用資本市場調整國資布局結構,為全流通時代國有上市公司的綜合治理提供理論支持。”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