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7日電 新農村建設不是“新村建設”——政協常委會“會診”新農村建設四大病癥
新華社記者 李斌、顧瑞珍、李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怕什么,又盼望什么?
正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會前就奔赴各地進行調研的全國政協常委們,在充分肯定新農村建設成績的同時也直言不諱地指出了建設中存在的四大“病癥”,并就此獻計獻策,坦誠進言。
“病癥”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病癥“癥狀”)有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仍然不足,把建設新農村作為短期工作目標來要求和部署。極少數地方甚至以“大會戰”的方式要求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
(常委會“藥方”)全國政協常委郭榮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簡單理解為只是蓋新房子、建新村,更不能為求政績定指標,搞成“大躍進”式的運動。我曾經參觀過兩個點,一個搞農民公寓,另一個搞別墅,耗費了大量資金,但農民都不是很滿意。建設新農村,必須充分考慮農村和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尤其要注意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不能為了追求速度,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刮共產風。有的農村地區比較落后,不能一哄而起,強行建新村。有的地方不準農民養豬、養雞,養豬要經過環保部門批準,這都是不妥的。
病癥二:偏重“村容”,偏重形象
(病癥“癥狀”)一些地方把新農村建設“五句話”的總體要求片面理解為“村容整潔”的單一目標,把新農村建設等同于“新村建設”,把新農村規劃搞成了“新村規劃”,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深化農村改革等重視不夠,對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力度不大。
(常委會“藥方”)全國政協常委田嵐:來北京之前在農村做了兩個月調查。中央建設新農村決策給農村帶來了春風和熱情,農民確確實實迫切希望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命運。目前新農村建設在基層處于試點階段,絕大部分安排的是當地相對條件較好的地方,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而且“涂脂抹粉”的多,“強身健體”的少。一些地方首先解決的是村容村貌問題,但在發展產業、提高人口素質方面做得少。在試點中一定要強調發展產業和提高人的素質。
病癥三:要求過高,預期過高
(病癥“癥狀”)一些地方脫離農村實際,超越發展水平,攀比發達地區,把新農村建設規劃和建設標準定得太高。有的地方不客觀地提出,要全面建設“百里文明長廊”。有的地方不恰當地要求,凡公路兩側視線所及的范圍,一律要綠化美化。一些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對國家扶持新農村建設的投入預期也不太實際、要求過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常委會“藥方”)全國政協常委郭榮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單單依靠政府扶持和外部支援不行,根本上還是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各級政府只能是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發展生產最終還是要靠農民自己。
病癥四:模式趨同、做法雷同
(病癥“癥狀”)一些地方在村莊建設和農居設計等方面,忽視農村特點、當地傳統習慣和風土人情,生搬硬套城鎮建設模式和標準,采用一張圖紙、一個式樣、一種格調,在規劃和試點中就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沒了,把鮮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優秀的文化傳統弄丟了。
(常委會“藥方”)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我看到一個村,統一房屋式樣、統一樓層、統一墻面裝飾、統一原材料購進,189棟別墅式建筑現已完成,每家住房不少于250平方米,而很多家中只有兩三口人。這樣的示范村,除了供上級作為政績和供外地人參觀外,并無推廣價值。各個地方應結合當地經濟條件和文化習俗,統一設計10種左右的圖紙,避免房屋建設千篇一律,使建筑物更美觀、更適用。不要把錢都花在少數幾個村子上,搞出幾個展覽品。更不能只重視“錦上添花”,而不顧“雪中送炭”。
全國政協常委彭釗:全國3萬多個鄉鎮,近650萬個行政村。要一改以往由鄉鎮統一制定村莊規劃的狀況,由村里外聘設計師在充分征求農民意見基礎上進行規劃,真正做到“規劃源自于農民、規劃為了農民”。應圍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如改房、改水、改路等進行規劃,實現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滿足農民最基本的人居需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