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FT中文網 > 正文
 

中國將采用國際算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7日 16:38 新浪財經

  上海輪胎橡膠有限公司(Shanghai Tyre and Rubber)財務總監薛建民在辦公室電腦上快速掃視,并爽快地承認,他每天都要花一小時瀏覽中國無數論壇中的一個。但他絕不是在磨洋工。

  他是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Shanghai National Accounting Institute)的網站上搜尋信息。該學院的論壇允許參與者就有關法規展開辯論。這些法規將改變他所在企業向世人
展示自己的方式,反過來也將改變世界看待中國企業的方式。

  薛先生常去的是“新會計審計準則專版”(New Standards Discussion BBS),該版面在2月份財政部長金人慶高調宣布一系列會計準則后設立。這些準則有望給予中國財務報表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使在中國火熱的經濟中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的外國基金經理和企業高管們放心。

  解決可信度問題

  原因在于,中國政府已放棄了多年的修修補補,決定徹底改用基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的體系。中國政府知道,外國投資者認為中國的財務報表不透明(如果不是故意誤導的話)。政府采用公認的準則,表明已下定決心解決可信度鴻溝問題。1200多家中國上市公司必須在1月份之前采用這些標準。

  薛先生所在的辦公樓位于一個缺少日照的上海院落中。從這里,神情愉快的薛先生將在這場決定他所在的集團乃至國家能否贏得投資者信任的變革中,扮演其中一份子。“事情挺急的,”他說。“我們想請審計師給我們進行一些關于新標準的培訓,但他們自己的培訓還沒完成。所以我們只能等到第三季度了。”

  時間緊迫只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問題之一,盡管財政部熱切希望完成這項工程。改革事關重大。政策制訂者認為,不完善的會計制度,有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對會計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表示。“會計有助于我們了解一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質量,以及企業的真正價值。這樣投資者就能決定采取何種投資方式,債權人就能決定是否發放貸款,而監管者的工作也會簡單得多。”

  會計改革還與加強中國金融體系另一重要元素的努力交織在一起,即運轉失調的滬深股市。中國政府正試圖清理證券市場,并逐步放寬了對外國投資者持有A股的限制。A股是中國股市中流動性最強的

股票類別。據畢馬威(KPMG)稱,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向34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發放了總計56億美元的投資額度。這一數字占總市值的比例不足2%,表明尚未開發的潛力十分巨大。相比之下,據中國商務部稱,2005年外商直接投資躍升了19%,達到724億美元。

  分析師:數據不可靠

  然而,對那些需要研究中國公司財務數據的人來說,這些統計數字絲毫不能反映他們所需的準備工作和冒險。“信息披露程度不夠,”英國益華證券中國有限公司(Evolution Securities China)駐上海研究主管尼爾·賈金斯(Neil Juggins)表示。“拿分析師需要做的工作來講,所得到的信息對工作沒有太大的幫助。由于信息披露不足,就得自己去問上市公司,然后根據他們所說的做出投資決策。實際上,投資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反映公司財務狀況是一大問題。更讓人頭疼的是,這些財務數據是否被管理層操縱,以此來粉飾業績(為了融資或者維持上市公司地位),或掩蓋欺詐行為。基金經理和外國直接投資專家表示,外來投資者需要警惕隱性負債、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偽造的資產債權,以及隨意的訴訟賠償及壞賬準備。

  財政部的劉玉廷對會計欺詐是系統性的說法予以否認。“利潤造假的確存在,但比例還沒有那么大,”他說道。“只是少數公司,而且這個問題不光中國有,國外也有。即使美國也有安然(Enron)丑聞。”

  丑聞時有發生

  當然,在中國公司丑聞時有發生,導致投資者損失大量財富。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主要從事蘭花種植的歐亞農業(Euro-Asia Agricultural)。張揚的公司創始人楊斌在中國農村建造了一個荷蘭主題村。在香港上市前,該公司虛增營業收入達20倍。公司于2004年退市,楊斌也鋃鐺入獄。

  對沖基金Ginger Capital董事總經理徐艷萍表示,她看到了過去十年中國財務報表的長足改善,但她仍然小心行事。“在一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企業可以掩蓋許多錯誤,”她說。Ginger Capital的1.9億美元資金中,不到10%投資于A股市場,80%分配到香港市場。香港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并且是中國內地一些規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上市行動的首選地點。

  “把每筆投資當作私人股本”

  一個更為大膽的A股投資者是克里斯·拉弗爾(Chris Ruffle),他是英國基金管理公司馬丁可利(Martin Currie)駐上海投資總監。馬丁可利迄今已在中國內地總共投資了9億美元。“你需要把每筆投資當作私人股本投資來對待,比在其它地方的投資多下點功夫,”他說。“你走訪辦公室,與人會面。他們比數字更難撒謊。”

  復雜的會計準則,永遠無法替代此類“草根研究”。但通過提高透明度,它們能讓企業更難制造假賬。

  然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最終影響,將取決于運用準則的人,而不是準則的內容。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正在竭力克服過去遺留的弊病。

  中國長期效仿蘇聯的會計體系。這個體系是為國企向中央規劃部門報告而設計,它將優先事項放在成本和生產率、而不是投資回報上。直到1993年,中國才轉向西方會計體系。將證券以市場價值入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一個特點——幾乎仍是聞所未聞。同樣聞所未聞的是,面對寬泛的準則,會計師在應用時必須行使判斷力。

  結果是,會計體系的轉換不僅對中國會計師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還要求他們徹底改變思考和工作方式。

  江澤民:中國需要30萬注冊會計師

  對大多數歐洲上市公司而言,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并不意味著如此革命性的轉變。但經過四年的準備,當去年開始實施時,混淆和錯誤仍普遍存在。中國已選擇了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等海外機構,幫助進行再培訓。但缺乏受過任何培訓的本土會計師,將妨礙他們的工作。1988年成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hines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僅擁有14萬名會員,其中半數為執業會員。前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曾表示,中國需要30萬注冊會計師。如果中國的注冊會計師占人口的比例與英國相同,那么將有530萬人。

  中國在制度層面也存在問題。過去,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依附于國家機構或大學的會計系,缺乏自主權。1993年,政府給了它們6年時間“脫離關系”,但對它們獨立性的質疑仍然存在。

  在70多家獲得授權可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事務所中,一些事務所似乎容易受到重要客戶壓力的影響。政府已開始向全體會計師事務所發出警告,要求它們提高誠信度。Ginger Capital的徐女士說:“我認為當地事務所不盡如人意。這是人員的專業質素問題。他們似乎喜歡扭曲規則。”

  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畢馬威、德勤(Deloitte)和安永(Ernst & Young))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雇用了約2萬人。然而,盡管它們樂于接手香港上市公司的業務,卻常常被A股市場的問題嚇跑,而其他人希望它們能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據安永上海辦事處合伙經理湯云為稱,安永2001年吞并本地大華事務所(Da Hua)時,大華有45家A股審計客戶。現在僅剩25家,而且數量可能進一步減少。他說:“上市公司正不斷改進,但一些公司在公司治理以及協助我們完成必要的審計工作方面仍有困難。”

  最終取決于執法

  正如中國大多數法規一樣,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最終影響可能取決于執法水平。這個任務主要落到股市監管機構中國證監會(CSRC)身上。

  “書面上的改革發展迅速,但關鍵將在于中國證監會的權限以及它能否獨立執法,”美富(Morrison & Foerster)香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羅伯特·沃爾(Robert Woll)說。“目前,盡管最近進行了立法,中國證監會所具有的權力似乎并不像機構投資者希望的那樣大。”

  財政部的劉玉廷強調,與會計工作有關的國家機構組成了強有力的聯盟,以執行這些準則。但益華證券的賈金斯告誡說:“黨決定做什么,事情就會很快發生,所有國家機構都會動員起來。問題更多在于省市和地方的執行層面。人們會問:誰在推動這件事?他有多大權力?如果我不服從,會有什么后果?”

  基于互聯網上收集的信息,上海輪胎橡膠有限公司的薛先生似乎很高興。“因為信息披露更好,我們公司的市場價值將更加準確,”他說。“我們的不動產將首次以市場價值進行報告,這意味著我們的資產將會升值。不錯,這是好事。”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巴尼·喬普森(Barney Jopson)

  譯者/朱冠華

  (來源:FT中文網-FTChinese.com)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