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首次披露能耗指標的破冰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12:01 工人日報 | |||||||||
據7月3日《人民日報》報道,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單位GDP能耗、單位GDP電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此次發布的數據將作為計算“十一五”時期各地區單位GDP能耗等指標降低率的基數。有報道說,這是我國首次發布各地區單位GDP能耗等指標。此舉具有破冰意義。 首次披露能耗指標,將讓“十一五”規劃中的能耗指標“實在”起來。我國“十一
首次披露能耗指標,標志著各地經濟增長對能源耗損狀況進入量化、公開化的階段,這無疑將給不少地區和部門帶來壓力。長期以來,不少地方政府主要關注GDP、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人均收入等指標,而相對忽視本地區能源消耗情況。這是因為,GDP看得見、摸得著,而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等,則需要較長時期才會顯露出來。公布能耗指標,勢必將提高地方政府對于能源消耗的重視程度。而把全國各地經濟增長和能耗的關系暴露在公眾面前,哪些地方是依靠高能耗發展起來的,哪些地方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目了然。如果能耗高的地方不能限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不能以高科技改造某些傳統的高能耗產業,這些地區官員的政績就要打折扣。 首次披露能耗指標,有望使建設節約型社會以指標的形式得以充分體現。我國人均石油、天然氣、煤炭可采儲量分別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0%、5%和57%,而我國萬元GDP能耗水平,是發達國家的3倍到11倍。換個角度看這些數據,則說明我國降低能源消耗潛力大、空間大。降低單位GDP能耗不僅僅涉及工業,還涉及其它產業以及社會生活很多方面。定期公開能耗指標,有利于全社會都來關心能源建設,大興厲行節約之風。 當然,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有了某些量化的指標考核后,往往有人出“歪招”,玩數字游戲。所以,我們應該警惕,絕不能讓能耗指標在一些地方淪為數字游戲。否則,破冰的意義將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