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支付立法破題 專家推崇公式化管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01:5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陳黛 發(fā)自北京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財政部等部門正在研究起草財政轉移支付法,該法律將規(guī)范政府間財政關系、責權劃分等財政基本問題。同時,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財政轉移支付法列入本屆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
先于立法,財政部的轉移支付程序和制度改革已經啟動。 “增加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并提高各項轉移支付的透明度,讓財政轉移支付從分配到使用過程以及使用效果,都能一目了然。這是今后財政轉移支付的改革方向。”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編入預算無條件 6月底,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的審計報告,讓財政轉移支付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比例過大,不透明、不規(guī)范,這個問題提了好幾年,應該引起財政部的高度重視。”在聽取李金華的審計報告后,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賀鏗在會上發(fā)言表示。 賀鏗認為,這種狀況如果不盡快改變,資金使用效益得不到提高,中央部門對下面的一些事情管得太細、太具體,又有那么多單位去管,就出現了重復交叉、資金浪費和“跑部錢進”等現象。 國家審計署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由于中央預算年初沒有將中央補助地方支出分解到地區(qū)和項目,而且省本級預算編報的時間早于全國人大審查批準中央預算的時間,這樣,地方政府在編制預算時難以對中央補助資金,特別是專項補助的數額做出預計。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財政部門自覺接受人大監(jiān)督的意識不強,致使將近一半的專項資金游離于預算和人大的監(jiān)督之外。 對20個省(區(qū)、市)的審計調查顯示,2005年本級預算編報的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僅為上年執(zhí)行數的47.7%,2006年也才達到52.5%。 如果專項轉移支付的計劃早一點下達到地方,早點編進地方預算,是否就能夠被監(jiān)督了?“事實上,無論是一般性轉移支付還是專項轉移支付,都應該要求地方全部完整地編入預算,這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劉尚希表示。程序化改革 此次審計中還發(fā)現,參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部門多達37個。有37個國家部委擁有轉移支付的權力,自然出現了“跑部錢進”的怪現象,而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是自上而下批來的,這部分資金既然沒有進入預算,也就脫離了人大的監(jiān)督,地方政府甚至根本不知道資金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中央財政分配的239項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中,有41項存在內容交叉重復的問題,涉及資金156.37億元;有65項沒有管理辦法或管理辦法未公開,涉及資金705.89億元,占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總額的20%。 “現在的專項太多,要慢慢收縮,慢慢整合,這是一個明確的方向。要逐步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并且將這兩種轉移支付的程序規(guī)范化、制度化。”劉尚希說。 劉尚希認為,程序化改革就是盡量用公式來計算,這樣地方能夠提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的金額,也能提前編入預算。“不能用公式計算的也要有嚴謹的分析認證工作,要做好前期工作,讓資金分配合理,用得有效。” “轉移支付的程序透明了,用錢單位也就能夠自我約束了,在全社會的監(jiān)督下,就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下違規(guī)使用資金。”劉尚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