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極度誘人的葡萄酒市場,正經歷著一系列挑戰
法國調酒師高林一直希望自己的葡萄酒能在中國打開市場,但很快他發現了一個問題。“中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現在中國的消費者對紅酒還缺乏了解,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優質葡萄酒的人不多。”在他看來,這種“不了解”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中國賣紅酒搭配蘇打水是很常見的現象。”
但他顯然低估了自己面臨的客觀環境——培育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正確認知,只是時間問題。而目前擺在這一領域面前最嚴峻的事實是,葡萄酒,無論是中國產還是洋出身,均遭遇著新一輪的信任危機。
高林是在今年5月,和28個國家的500多名生產商一起參加在京舉行的一次國際葡萄酒貿易洽談會時向記者透露上述心聲的。據悉,這一會展之所以規模空前,源于和高林抱有相同想法的外國生產商數量眾多。“我們來,就是希望能找到一種方式打入中國市場,滿足中國人對優質洋酒的需求。”這位家族世代以釀造紅酒為生的法國生產商說。
在他們眼里,中國市場的誘惑存在于以下調查中:大會組委會調查顯示,中國現在是亞洲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2004年銷售量為5億瓶。
同時,有研究機構預測,1999年至2009年這十年間,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將增長78%,屆時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將達到7.66億瓶。
但高林沒有料到的是,一個月后一則新聞報道引發的中國媒體質疑,極可能令他的“美酒計劃”擱淺,而且為期不短。
6月8日,北京某媒體曝出歐洲最大葡萄酒商法國卡斯特集團在華銷售的產品可能存在“暴利”、“低質”的現象,并出示了一份據稱是法國卡斯特葡萄酒系列產品在全國的統一價格表作為佐證。該媒體稱,此表格從卡斯特在華目前最大合作對象——北京東海鑫業商貿有限公司內部獲得。而據該表格顯示,卡斯特酒到岸后,價格層次發生了巨大變化。
該文章還表示,在中國銷售的7款卡斯特原裝酒當中,有4款葡萄酒離岸價僅為1.41-2.5歐元(約合人民幣13.50-23.93元),而進入國內市場之后,這些酒的售價高達200-1000元。
一場關于高檔洋葡萄酒真實品質的質疑由此展開。
值得玩味的是,“卡斯特事件”并未以當事方的辯白為結束。相反,一直回避采訪的法國卡斯特集團中國唯一代理商東海鑫業公司,在反擊“高價灰幕”之說的同時大揭競爭對手——國產葡萄酒的短處,指其價格離譜、質量低劣。“其實相對于洋葡萄酒,國內某些品牌的葡萄酒才是真正的‘高價灰幕’,生產成本到酒店售價已翻了44倍,說是‘黑幕’也不過分。”
此言一出,外界嘩然。
而在業界看來,“卡斯特事件”暴露出的葡萄酒價格內幕并非什么新鮮之事。“這一幕與三年前何其相似,只是這次所謂的揭秘者由本土企業變成了洋品牌。”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感嘆道。暗戰不斷
上述人士所說的那一幕是指2003年。其時,作為葡萄酒市場的新銳,新天酒業有關人士率先自揭“家丑”,表示葡萄酒10元左右的成本而售價卻在30元以上,正是暴利阻礙了中國葡萄酒業的復興。
隨即,國內葡萄酒市場陷入與如今“卡斯特事件”之后相同的境地——“原本色香誘人的葡萄酒,突然令人品出了別的味道。”那位專家說。
實際上,葡萄酒市場的口水戰從來就沒有消停過,而這與目前的市場現狀不無關系。
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介紹,目前市面上的國產葡萄酒的質量分級方法可謂五花八門:有的企業以苗齡為葡萄酒質量劃分標準;有的品牌聲稱自己擁有多個優良產區,產區的等級就能代表葡萄酒的質量等級;有的則以窖藏方式評價質量好壞。
盡管業內專家表示“目前中國葡萄酒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尚未形成自己的質量標準體系”,但這一重要標準的缺失使得“半汁、全汁”之爭、解百納之爭、新舊世界之爭等不絕于業界。
而有跡象顯示,最新的“戰爭”主題極可能是葡萄酒質量綜合分級標準。
2006年3月底,煙臺張裕稱,將在公司推行全新的葡萄酒質量分級標準,首先在高端產品上施行,日后逐步在全線產品推行。據悉,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雖然張裕表示,推出質量標準是為了抵御關稅下調后洋葡萄酒的大舉入侵,但同行有聲音稱,目前國家標準尚無定稿。“張裕此舉更像是作秀。”
但不能否認的是,此次業界的“標準之戰”有些不同。
7月1日起,《葡萄酒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實施。該辦法實施后,葡萄酒消費稅率仍為10%,進口葡萄酒消費稅可用進口環節已納消費稅抵減。據專家介紹,此舉將解決葡萄酒生產企業的重復征稅問題,同時讓消費者能夠享用到更低價的洋葡萄酒。
但對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而言,這一管理辦法的實施意味著自己原有的價格優勢被打破,面臨的將是更加強烈的市場擠壓。
還有另一個背景必須提及。實際上,7年前,有關部門就開始醞釀葡萄酒分級國家標準的有關事項。而來自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最新消息表明,目前《中國葡萄酒質量等級內容(討論稿)》已完成,協會先后組織了三次會議對相關“草案”進行討論修改,一旦成為行業的共識,可能就會制訂一個《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預計年內出臺。
“建立葡萄酒質量等級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有利于生產企業的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二是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上述那位業內專家對記者分析,有龍頭企業愿意率先嘗試,值得肯定。“此舉意味著國產葡萄酒開始吸收國際標準理念,并根據本國實際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從而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據說,目前也有企業意欲同行,甚至包括原本持懷疑態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