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優勢在手,內地制造業界不懼沖擊
本報記者 李溯婉 發自廣州
從本月1日起,香港輸入內地可享受零關稅的產品新增37項,包括水產品、食品及調味料、化工產品、塑料及橡膠制品,以及機電產品。因此,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
經貿關系的安排》(下稱“CEPA”)下達到原產地規則協議的產品,由 1370項增加到了1407項。
香港工業貿易署(下稱“香港工貿署”)發言人莊先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按CEPA有關協議,從今年1月1日起,香港制造商申請并符合雙方商定的CEPA原產地規則的所有香港產品,均可享受零關稅優惠,但內地與香港商定:原產地規則要“按程序走”,因此全部港產品實現享受零關稅尚需一定時間。
“在香港生產商于今年第一輪原產地規則磋商中表示有興趣的產品當中,雙方就其中的37項達成協議。這些產品若符合有關原產地規則,可從7月1日起享受零關稅優惠。如果產品尚未納入共同商定的原產地規則,香港生產商可繼續申請將該產品納入每年兩次的原產地規則磋商。”莊先生說。
莊先生還談到,香港制造的貨品必須屬于CEPA內地稅則號列涵蓋的貨品,且經過香港工貿署批準獲得原產地證書后,才可享受零關稅進入內地。CEPA零關稅從2004年1月1日實施以來,香港工貿署至今共批準了13796份原產地證書申請,超過48億元的零關稅產品從香港輸入內地。
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業界對CEPA在貨物貿易方面的進程比較滿意。盡管享受零關稅的港產品被減免的關稅至今只有三四億港元,但從長遠看,將拉動占香港GDP不足10%的制造業在品牌、技術等方面上一個臺階,使香港在品質、品牌方面占優勢的服裝、食品產業進軍內地中高端市場。
不過,內地服裝、食品等領域的企業均表示,自己在生產成本上占優勢,不會受到香港零關稅產品的沖擊。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鄧家焯也認為,從香港進口的水產品即便為零關稅,在成本方面也難與內地競爭,除非是特殊品種或質量特別好的,才有盈利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