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警示政府應削權 中央政府權力分配不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2日 01:53 經濟觀察報 | |||||||||
為什么我們主張削權?因為中央政府投資管理問題的實質是權力分配不當。上周公布的2005年審計報告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信息,僅審計抽查的122億元的投資計劃,就涉及項目1.3萬多項,而其中20萬元以下的近20%,事無巨細,發改委都承擔著審批之責,要說不出現漏洞幾無可能。所以我們會看到,已經要被關閉破產的項目還能安排安全改造資金,初步設計未經批復
國家發改委司職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權責幾乎涵蓋所有經濟領域。好的制度安排應該讓發改委騰出手來,專注于國家經濟和社會戰略問題的研究,專注于宏觀問題的解決,而非陷入微觀事務。惟其如此,發改委才可以置身各種利益之外,從國家利益出發制定發展規劃,并合理運用各種裁量權。 但是在現行體制下,發改委卻要為大到宏觀調控,小到幾萬元的投資項目負責,客觀而論,即使給發改委配備更多的人力,恐怕也難以準確地評估和安排如此浩繁的事務。這也是為什么年初確定的多項投資計劃,到年底也未能落實的原因之一吧。 審計報告披露了中央政府投資管理中的七個問題,作為國家投資資金的審批和主管部門,發改委理當為此負責。不過拋開具體案例,是否可以認為,問題雖由發改委而生,但癥結卻不在發改委。只要權力分配沒有發生變化,只要我們仍然把太多的權責壓在發改委身上,而不試圖為其“瘦身”減壓,類似的問題恐難消除。 2004年7月出臺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已經把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上了議事日程。從那時起,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就在醞釀中,但至今未聞其詳。兩年中,審計報告中一再提及中央政府投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該不是巧合。這或許又說明,擺平利益關系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國家審計署最近的調查顯示,很多負責管理全國重要資金的部門,最小的審批項目僅有幾萬元。為什么這些重要的部門如此熱衷于審批?如此看重所謂的主導權?因為資金背后是利益。問題在于,審批制向來難以規避權力尋租,而當部門利益超越于國家利益時,投資效益如何自不用說。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沒有幾個部門會從行政成本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主動放權、削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地方官員熱衷于“跑部”,因為隨之而來的就是“錢進”;而當地方官員拿到項目之后,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又在復制中央政府的投資管理模式。 近兩年的審計報告不止一次指出,中央政府投資管理的問題,原因在于有關部委管得太多太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權劃分不清晰。我們認為審計報告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最好的解決方式當然是各權力部門自我“瘦身”。如果這種愿望不切實際的話,中央政府應該盡早拿出個可行的辦法。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