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圖強:從粗放擴張到內外兼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2日 01:1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賈玉寶 廣州報道 進入21世紀以來,與上海、北京相比,駐粵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量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萎縮;內資金融機構卻不斷有自粵遷滬的舉動和傾向。即使未能外遷的,如招商銀行
廣東省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羅繼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廣東金融大而不強,如不實現大的跨越,遲早會變小。業界人士也普遍認為,雖然廣東金融規模仍執全國牛耳,但增速放緩之下,被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整治風險 困境面前,廣東金融近年來在做什么呢?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風險高發后的挽救。 羅繼東稱,廣東金融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粗放和擴張型的金融經營模式,確實為廣東經濟龍頭地位的確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由于攤子鋪的太大,也帶來嚴重后果。 人行廣州分行報告稱,1990年代以來的相當一段時期,廣東受泡沫經濟(含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金融機構粗放經營、監管不力、信用不佳等因素影響,金融風險問題極為嚴重。 1998年金融風險日漸暴露以來,廣東省共有150家城信社退出市場,4家財務公司、29家信托投資機構、843家農金會實施停業整頓。 無奈之下,廣東開始了持續數年的金融風險整頓,此為羅繼東所稱的第二階段。 1999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廣東省通過實施金融風險處置“一攬子”方案,系統性的支付風險壓力已經減輕,但資產風險的歷史包袱仍然相當嚴重。 人行廣州分行一人士稱,越治越亂的原因,是更多的重“治”而非重“制”。這包括兩點,一是要構建社會征信體系,優化金融生態;二是防范金融機構內部操作風險,健全良好公司治理機制。 羅繼東稱,隨后,廣東不斷強化防范金融風險的內外環境。但在“草繩效應”之下,囿于風險因素,不少地方政府形成了談金融色變的心理,而很多金融機構也是裹足不前,金融創新更是難以談起。 優化配置效率 繼高發風險處置之后,廣東金融的第二個問題是區域金融問題。 廣東金融存在廣州、深圳、珠海圍成的內三角(小珠三角)核心金融區,和粵北、東西兩翼圍成的外三角(大珠三角)外圍金融區。 在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這一地域型金融二元結構,有效降低了因轉型而產生的改革成本,為廣東金融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金融二元結構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演變為一種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如大多商業銀行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限制,嚴重降低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而在小三角核心金融區內,廣州和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之爭相持已久。這種金融定位的爭議和金融監管機構的互不隸屬性(人行機構曾有短暫隸屬階段,銀監、保監、證監機構則互不隸屬),使得廣州和深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競爭多于合作。 更多的專業人士則主張深圳與廣州合理分工。廣東省政府參事室2005年在經過調研后給出的功能定位構想是,將廣州定位為區域性銀團貸款中心、票據融資中心、資金結算中心、產權交易中心、保險資產管理中心、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和金融教育科研中心,將深圳定位為證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風險投資中心、金融期貨交易中心和金融創新研發基地。其他機構的相關定位構想略有不同,但已經開始更多地從合作的角度考慮。 “市場作為和政府作為并不完全矛盾,關鍵是政府如何作為。”某金融研究人士稱,解決了廣州和深圳的金融功能細劃問題,才能夠綱舉目張,從而讓廣東金融形成三大梯隊,即以廣州、深圳為第一梯隊,以內三角為第二梯隊,以外三角為第三梯隊,進而形成廣東金融的“核心—外圍”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 金融強省 為徹底扭轉金融產業劣勢,廣東省委、省政府2003年提出“建設金融強省”,并成立金融服務辦公室,此為羅繼東所稱進入第三階段的標志。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更是提出了“發展金融產業,建設金融強省”,正式把金融作為一個產業來對待,而且制訂了金融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并列入全省“十一五”重點專項規劃,實現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的根本轉變。 羅繼東稱,廣州和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是戰略重點。“廣州、深圳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定位還是不要做硬性劃分的好,而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全省規劃為指引,依靠政府的推動,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功能互補、各有側重、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格局。” 羅稱,期間的關鍵問題是,一要改善金融生態,營造適合金融產業發展的政策氛圍,最近,廣州、深圳都出臺了支持金融發展的優惠政策,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二是要高標準規劃和建設金融商務區,吸引中外金融機構在廣州、深圳設立地區性金融總部,引導金融要素向該商務區集中,強化金融中心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功能;三是提高廣州、深圳金融對外開放程度,加強粵港澳金融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增強金融中心的功能。 “金融創新同樣被提到很高的戰略位置。”羅繼東稱,經歷前階段的金融風險后,廣東金融機構經營更加理性和審慎,市場法則之下,科學的金融創新也得到加強。而在政府考慮層面,則爭取廣東或廣州、深圳成為全國金融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爭取將珠海橫琴合作區在泛珠框架下定位為金融改革綜合實驗區、金融市場創新示范區,爭取將廣東或廣州、深圳作為金融單個行業或單項業務改革創新實驗區,爭取在廣州設立商品期貨交易所、試點設立證券融資公司和信貸資產二級市場等。 區域合作 就外勢而言,區域金融合作也是金融強省的戰略訴求。 首先是粵港金融合作的突破。CEPA框架下,粵港金融在反洗錢、打擊底下保單以及銀行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有了合作的陸續突破。羅繼東稱,“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目前的合作由于法律制度和金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異,還主要處在金融監管層面,今后要上升到全面產業合作的層面。” 羅繼東稱,一是建立高層次的粵港金融合作平臺,在政府層面協調好各自的分工協作關系;二是加強跨境貨幣流通管理合作,增強香港作為人民幣走向世界的中介功能;三是全面拓展金融合作領域。如分工協作體系,廣東要主動吸引香港金融機構將后臺業務內遷。目前,已有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廣東設立了數據處理中心。 作為爭取外勢的第二個支點,泛珠金融合作同樣成為戰略重點。 兩年多來,泛珠金融合作初見基本框架,這包括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逐步消除影響資金自由流動的體制障礙、推動金融機構跨境經營和互相參股、支持金融機構開展城際金融合作、建立異地客戶服務中心以及發放異地貸款等方面的共識和舉措。 羅繼東稱,“十一五”期間,這一合作仍要予以強化。一是推動區域金融機構合作,如支持股份制銀行收購城商行,引導民間資本參股城商行、城信社等;二是探索組建新的商業性區域金融機構,支持區域合作的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完善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研究建立跨省(區)票據交換組織,開展與東盟國家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人民幣銀行卡清算、票據聯合結算等合作;四是培育和發展區域金融市場,如培育區域銀團貸款市場,支持區域合作企業在香港、深圳發行股票和債券,推動區域內產權交易市場整合作,促進各類型企業跨省(區)并購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