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改委擬金融機構試水創投 子公司獨立操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1日 02:32 財經時報 | |||||||||
崔帆 在政府部門的推波助瀾下,商業銀行、券商、保險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將成為風險投資業新的叩門者,這意味著一個新型的多層次融資體系已初具雛形。 《財經時報》獨家獲悉,目前,央行正在與國家發改委商議制定金融機構進入創業投
與此相關的細節已由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分管部門著手草擬。 金融機構進入創投業的動力始自6月中旬一個重要會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聯合召開的這一專題會議,對完善融資體系的問題慎重表態:將盡快落實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相對于專業的創投公司而言,銀行、券商和保險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可謂是地地道道的“門外漢”。但在政策和利益的雙重驅使下,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向創投業示好,望借此機會帶來新的盈利契機。 有關專家提醒,金融機構應理性對待創投業,盲從極易引發金融風險。在初期介入創投業時,需嚴格控制投資規模,加強與專業風險投資機構的協作。 獨立操作 《財經時報》從央行研究局市場金融處獲悉,雖然年初已經在政策層面上準許金融機構進入創投業,但對實際運作設立了準入門檻。 央行要求金融機構在進入創投業前,需報批成立完全獨立的控股子公司,該子公司的業務必須與現行金融業務完全分隔。 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規模將由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部門,根據各行業的實際情況擬定。 央行此舉措是基于創投業“成一敗九”的法則。眾所周知,創投業的風險高且難以控制,若不將風險隔離,極易引發金融機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現有業務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在其背后還隱含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場處的負責人坦言,央行欲借此增強金融機構的信用獨立性。 因為長期以來,央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風險成本的最后買單人,在一定程度上反復充當了金融體系“救火隊”的角色。 從向券商提供數百億的再貸款,到處置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等,這些都直接削弱了央行的信用獨立性。 央行的過度援助,不但不利于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的提升,反而會誘發金融機構的惡意經營行為。 爭先示好 《財經時報》了解到,目前多家金融機構在政策和利益的雙重驅使下,為躋身創投業而“蠢蠢欲動”。 平安集團(2318.HK)決定在內部專設“三板”部門,并新組建一家投資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欲與科技部成立創投公司。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金融機構對創投業的熱情大漲? 新成立的工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的相關人士認為,金融機構對創投業的青睞是因為看好其良好的業績回報。以中科招商為例,其投資的項目年收益率均超過20%,平均增值空間在三倍以上,這將會為苦苦尋找資金出口的金融機構,帶來新的盈利契機。 就目前金融機構而言,商業銀行的存款連創新高,《2006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止到3月末,商業銀行儲蓄存款達15.3萬億元,同比增長18.2%。 倘若政策允許商業銀行設立創投機構,不僅是“泄洪”出口,還將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對于券商而言,更有自身特殊的優勢,既能為企業提供融資,還能為其提供上市服務,這無疑是券商開展新業務的良機。 此外,2006年一季度,保險公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僅為1.52%,同比下降了1.58個百分點。如果將創投業納入保險公司的資金投資渠道,必將增加投資回報。 謹慎介入 不難看出,政府正在努力搭建一個集國家公共財政支持、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銀行貸款、融資擔保等多種方式一體的新型多層次融資體系。 而央行對金融機構的放行,僅能緩解創投業三大難題之一的資金來源問題,而信用體系、稅收優惠等問題的解決尚無時間表。 上述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場處的負責人提醒,金融機構必須理性對待創投業,創投業本身就是風險投資,項目的風險應該是最大風險,需謹慎介入。金融機構的盲從極易導致巨額呆壞賬,進而引發金融風險。 該負責人強調,金融機構在進入創投業初期,在規模上應考慮單個的投資項目,并以少量投資為主;加強與專業風險投資機構的協作,盡量通過參股或簽訂協議的形式,與具有實力的風險投資機構建立穩固的聯盟關系。 同時,應注重創投領域的創新,這將直接關系到投資活動的順利展開,從而最終帶動創投業務的升級。 |